虎溪楼主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27
: 26
经方币: 246 元
: 0
好评度: 8 点
注册时间:2006-01-01
最后登录:2006-10-30
|
对中医的发现(续)
我发现的第一点:中医有三大基本观念。 我们的中医先辈通过仰观天、下临地的累积观察,发现了人首先是受自然环境、其次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形成了深刻的相应关系。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产物,本来就是与天、地、人三才相沟通。其与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进行着物质、动力和能量的交往与流通。具体是,通过肺系,主要是皮肤与鼻,人与天通;通过胃肠系,主要是口与二阴,人与地通;通过心脑系,主要是眼与耳,人与人通。人因为三通而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应,即人天相应、人地相应及人人相应,自然环境有什么风吹草动,社会环境有什么异样变化,人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必定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中医的第一大基本观念——人境相应观。 中医的第二大基本观念是动态联系观。咱们的先辈中医人通过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观察,特别是通过自身疾病的深刻体察,发现一脉不和,周身不安,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凭借天才的内证实验,确认了人体自身动态联系规律的存在,从而形成了针对人体自身的动态联系观。这个动态联系观认为,人体是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复杂整体,这个复杂整体的生命元素之间,各个功能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形质部分的左右上下、内外表里之间,都有着复杂而非线性的联系关系,这种联系关系并不是机械地静止不动的,而是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运动是联系的,联系是动态的。依据动态联系观,可以推知:人体里面的脏系信息必然反映在体表,而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外征,因而通过体表特定的外征,便可以得知体内某一特定脏系的信息变化。这就形成了中医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诊病特色。中医学中还有很多特色,比如此病治彼、未传先截的施治特色等等,都是来自于这个动态联系观。 中医的第三大基本观念是生物全息观。生物全息的提法出自今人张颖清的著作《生物全息诊疗法》,但生物全息的思想却是中医所固有的。生物全息观认为,特定的部分是整体的缩影,整体通过特定的部分能够得以反映。根据生物全息观,中医就有了掌诊、眼诊、耳诊等特殊的诊断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利用生物全息观,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个受精卵会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体。当代生物学上的克隆技术,是否也有生物全息观的指导?大家可以思考。 我发现的第二点:中医研究的核心是生命元素。 生命元素是人体生命得以存在的宏观基本要素,包括作为生命能量的精、作为生命动力的气和作为生命物质的津与血。中医对人体生理、心理和病理的研究,着眼点和最终归属就在生命元素精、气、津、血。其中,作为生命能量的精存在着收敛和释放的两种状态,其释放状态称为“阳”,收敛状态称为“阴”,这就是中医传统里边与气、血并立的阴阳。 大家或许都知道,“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也是中医特有的特长,那么“证”究竟是什么?至今还没有哪部书能够简明地说清楚。看看数十年来,我国各中医大学所用的中医教材,对于“证”的概念真是绕过来绕过去,说得要多复杂有多复杂,甚至有的版本在长长的定义里边,还居然添加有再次注释性的括号!这反映了什么呢?只能反映了我们对“证”的把握还不是很清楚。 大家看,这个“证”是一个正面的“正”和一个言字旁,表示什么呢?表示“正”有外征,我们能看得见,言说得出,找得到根据。可能有朋友要疑惑了:从前中医里边,证据的“证”和症状的“症”是没有明确区分的呐!对的,这反映了中医概念的不严谨,应该值得今天的中医人反思。 我们不妨再研究一下这个症状的“症”。症字是一个正面的“正”和一个病字头,什么意思?可否认为是“正”病了?“正”病了,也就意味着正“异常”了嘛。看看,是不是还是一个正面的“正”的问题? 那么,绕了这么一个大圈,这个正面的“正”所指为何?显然就只能是生命元素。生命元素精、气、津、血是这样的一种正面力量,即在其相对衡定的正常范围保持在内升降出入的往来流通,和对外吸纳排泄的交换代谢,以维护人体脏器、组织等各系统组成部分的生理功能,促进整个机体维持正常的身心平衡,顺利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自然生命过程。这种正面力量,就是中医学所指的“正”。正是与邪相对待而言的。正对邪具有天然的抗拒不受、吞噬化解和遏制排泄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大小,代表了正的势力的强弱,这就是传统中医所称的“正气”。正气足,则能抗邪化邪排邪,邪不伤正,无病可发,或病发而能轻易自愈。这就是我们中医在源头经典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意思。 “正”既可以量变为病质而为阴虚、阴凝、阳虚、阳亢、气虚、气郁、津亏、津停、血虚、血淤等,也能够质变为病邪如滞气、瘀血、痰饮、结石、郁火、积水之类。辨证,其实就是在个体人疾病条件下,辨析正或邪在其全身或局部的表现状态,比如阴虚气滞、阳虚寒凝、肝血不足、胃气上逆、湿热下注、痰饮阻肺,等等。大家可以查查中医教材《诊断学》或任何一部涉及中医疾病辨证分型的书,辨证的结果无不都是根本落实到阴、阳、气、血或津液上。 我发现的第三点:中医研究脏系而忽略脏器。 中医的脏象系统是生命元素精、气、津、血储存和流通于脏腑组织器官的反映。在中医看来,人体生命元素一旦凝结或丧失,纵然各脏腑组织器官完好,也不过就是一具尸体;相反,生命元素只要不是太过于凝结或丧失,移植、废掉抑或切除部分脏腑组织器官,也可能一时半会儿无损于人的生命的存在。因而中医自古以来有理由忽略脏器。 但是,中医所研究的脏系又是有实体解剖脏器为根据的,从造字大家看,“脏”、“腑”两个字是不是有“月肉”旁?五脏中,“心”字是个象形字,其他“肝、脾、肺、肾”都有月肉结构;六腑中,“胆、肠、胃、膀胱”同样有月肉结构。月肉结构表示什么?表示那字所代表的名物和肉质实体密切相关。 我曾在一篇论文里边总结说,中医就如摄影与建筑:一方面它有真,有对真的粗略写实,因而实用,数千年来历代医家的医学实践足以证明这一点,而且咱们今天的中医人还在倚重它治病救人;另一方面它对真所作的是艺术的再现,不是机械死板的写实,比如肝、心、脾、肺、肾五脏,它是有解剖基础的,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实体的脏器,它是以实体脏器为基础的五个不同而又关联的脏象系统,即脏系。 人们不理解:西医可以把一个人的脾切掉,切掉以后,为什么中医还可能说这个人脾虚,并且大肆开一些扶脾的药?这根本是不了解中医的缘故。还有,中医说“肝气郁结”,那就意味着肝有问题,可是照光照片B超CT查血化验,分明没问题嘛!西医人对此基本都嗤之以鼻,认为中医太不可思议。 我发现的第四点:中医研究生态而忽略细菌病毒。 我在一篇论文里边说,中医自古以来都不从病理学的微观角度研究细菌病毒,也不从解剖学的精确角度研究组织脏器。它不是从解剖室或试管里蹦出来的精致理论,更与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无关。 事实是的。中医是生态医学,它对疾病的诊疗,着眼点和现代西医不一样。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已是乙肝大国。西医怎么治疗乙肝?据我所知,它是死死地盯着乙肝病毒,想办法试图把乙肝病毒全部杀死,以使那几个“加”——所谓阳性,立马变成“减”——所谓阴性,加号变成了减号,乙肝病就算治好了。从理论上讲,这应该是无懈可击的,可事实上,针对乙肝病毒用药的狂轰滥炸,好不容易所有检查数据、化验指标都正常了,好象病没了,但结果呢?人也该入土了。 对曾令国内外谈虎色变的SARS非典型肺炎的治疗,西医是同样如此,管你后来是否死于或残于后遗症——股骨头坏死,只要当时不死于非典型肺炎,那就表示了我对SARS治疗的成功。 中医不同,它不知道什么乙肝病毒、SARS冠状病毒,也不明确也无须明确什么细菌。它认为,这些细菌或病毒,它们的存在或猖獗为害,不过是在病原条件下,人体生命元素失常的结果。生命元素的失常,使病毒或细菌获得了适合其大量繁殖或生存为害的生态条件与环境,中医就要消除这个有利于病毒或细菌的生态条件与环境,而不一定要直接杀死什么病毒什么细菌。这在兵法上,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大家都知道,我们古代有部著名的兵书叫《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就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智慧。 当然,中医也并不一味地反对攻邪。在我们中医历史上,比如金元四大家,还有攻邪派哩。但它针对的邪却不是西医的细菌病毒,中医有它自己的一整套病邪体系,并且它的攻邪原则是攻邪不伤正,适可而止,不一味地蛮干。早在中医源头经典时期,我们的中医先辈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就强调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决不太过,并影响及今。从西医与中医对SARS治疗泾渭分明的结果,大家足可看到这一点。西医让完全接受其治疗的SARS病患者后来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应该值得医界内外所有关注生命的人们深刻反思。 归纳一下我讲的四点发现:第一点、中医有三大基本观念;第二点、中医研究的核心是生命元素;第三点、中医研究脏系而忽略脏器;第四点、中医研究生态而忽略细菌病毒。 从医十余年来,我对中医的发现当然还有很多。我把我所有的发现拉通起来,形成了一套新的中医理论体系,无以名之,只好权且称为“新中医”。由于时间有限,我今天就只能是给大家蜻蜓点水地讲到这四点,抛砖引玉,权作在座各位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学习或研究祖国医学的参考。 最后,再次感谢冯老师,感谢赵军先生,感谢龙江书院所有道友的热情接待!我的演讲就到这里,欢迎批评!
|
|
[楼 主]
|
Posted: 2006-01-01 13: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