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投稿浏览区 -> (转贴)冠心病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转贴)冠心病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温小文

原创先锋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2
发帖: 301
: 129
经方币: 931 元
: 0
好评度: 90 点
注册时间:2005-04-2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转贴)冠心病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

王阶(中国中医研究院 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张兰凤(中国中医研究院 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方剂与证候的关系是中医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以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为切入点,通过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临床试验,发现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的临床疗效可能与方与证的作用靶点有关。

  研究者选择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31例,以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方证对应治疗组(Ⅰ组)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方证不对应治疗组(Ⅱ组)给予生脉II号口服液;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证32例,以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方证对应治疗组(Ⅲ组)给予生脉II号口服液,方证不对应治疗组(Ⅳ组)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

  在对各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时发现,Ⅰ组心绞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总有效率高于Ⅳ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组(Ⅰ组+Ⅳ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Ⅰ组,生脉II号口服液组治疗组(Ⅱ组+Ⅲ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证候疗效比较,Ⅰ组疗效明显高于Ⅱ组,Ⅲ组疗效明显高于Ⅳ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说明方证对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方证不对应治疗(P<0.01)。心电图疗效比较显示,Ⅰ组与Ⅳ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无明显变化,Ⅱ组与Ⅲ组治疗后有1例加重。硝酸甘油消耗量比较,Ⅰ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Ⅲ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也明显减少(P<0.05);Ⅳ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显示,Ⅰ组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粘附率治疗前后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治疗前后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4组内皮素(ET)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Ⅰ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t-PA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人员认为,方证对应治疗不仅能改善临床证候,对客观指标也有改善作用,效果优于方证不对应治疗。而且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时,证候疗效与心绞痛疗效优于方证不对应时。心绞痛疗效活血化瘀组优于益气养阴组,提示病证存在相关性,方证对应是基础。认为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方药一致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

[楼 主] | Posted: 2005-11-26 17:24 顶端
温小文

原创先锋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2
发帖: 301
: 129
经方币: 931 元
: 0
好评度: 90 点
注册时间:2005-04-2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目前中医药最能够体现其价值的方式就是疗效,然而离开中医的证,就无法评价中医药的疗效。方证,则是中医证型中同名同质的最佳研究对象,所以从方证入手,最容易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及其重复性。我相信这一点会被越来越来的中医人共识。

也许因为自己不是中医人,思想上便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仅仅凭着个人的简单想法和喜好,在中医众多理论和流派中,我独尊方证相应说。


[ 此贴被温小文在2005-11-26 21:23重新编辑 ]

[1 楼] | Posted: 2005-11-26 17:32 顶端
小土豆



特殊贡献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
发帖: 426
: 263
经方币: 2258 元
: 0
好评度: 195 点
注册时间:2005-01-02
最后登录:2017-01-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楼上的老师说得很对。因为近代以来,中医一直很被动,被别人另眼相看,所以现代中医一直想发明个包罗万象的理论,才有些底气,事实上更糟!其实,过去大部分的中医是很朴实的,从一些医书看来,大都是对症用药,有是证用是方,比如很多医家推崇的《类证治裁》、《张氏医通》、《医宗金鉴》之类的,很多方书更是这一思路,只不过收入了很多的后世方,经验方而已,内容并没有现在的教科书那么庸俗至极,水货太多。所以,我觉得现在教给学生的一套是个很沉的包袱,和一些同学聊天,就会发现,这个包袱还在继续压制着他们。
[2 楼] | Posted: 2005-11-26 19:06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投稿浏览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6576(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08:57,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