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师讲义
桂枝汤
组成:
桂枝三两(6-10g) 芍药三两(6-10g) 甘草三两(3-6g)
生姜三两(3-6g) 大枣十二枚(12g)
煎服法: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一须臾,啜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鷙鷙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方证:
自汗:气温不高,未服用发汗药的情况下,自动出汗。常伴恶风
气上冲:这里的气,并非是嗳气之气,而是一种搏动感,上冲感。
脉浮:反映了人瘦弱,紧张。
脉缓:提示其跳动并不快。
应用:
1、 虚弱体质的调理:
大病后,久病后或肿瘤结合等消耗性疾病过程中,或术后、化疗后、出血、创伤、剧烈运动、寒冷、饥饿等刺激因素后, 出现体质虚弱、消瘦、食欲不振时。
2、 循环系统疾病见胸腹部的异常搏动、心慌、心悸者:
中医多辩证为心阳虚。如心功能不全、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神经症、心脏瓣膜病、心律不齐(体胖、结实者不宜用之)
注意:多用桂枝加桂汤,配龙骨牡蛎、人参、五味子、麦冬、茯苓定悸。
3、 高龄人感冒、虚人受寒的空调病。
4、 过敏性疾病:
如过敏性鼻炎、紫癜、哮喘、荨麻疹、过敏性水肿遇风冷尤盛者,可考虑用桂枝汤。
5、 慢性消化道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神经症、胃癌晚期(此时不主张给予大量的苦寒、活血化瘀药,不治其病,但留其人)、慢性肝炎(小建中汤尤佳)、慢性结肠炎等。
故前人有人认为桂枝汤是一张调理脾胃方。
6、 虚弱小儿的慢性疾病,小儿营养不良、小儿自汗、盗汗、遗尿(多加龙骨牡蛎,强壮又补钙)、小儿地图舌等。
小儿用之注意用量,应为成人之1/3
7、 皮肤科疾病:
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荨麻疹、痤疮等,多用于体质虚弱者、老人。
8、 虚人外科疮疡。
疮疡未成脓者宜消散,已成脓者宜托疮
9、 肢体麻木、疼痛类疾病。
慢性腰肌劳损,肩脊、颈脊劳损、骨关节周围炎、骨质疏松等。
10、妇科疾病如痛经、胎漏(虚弱者)、产后发热、自汗。
参考:
1、 本方为古代的强壮剂、疲劳之后的恢复剂,多用于体质虚弱者,它不是感冒药,也不是发汗药。
虚人:先天不足者、年高体弱者、平时体弱、经期、产后、术后、出血后等
2、 桂枝汤所主者,乃是一种体质状态,并非人之“病”,而是病之“人”。
桂枝汤体质:柔弱消瘦,皮肤白,泛红光,皮肤湿润而憔悴,腹平,腹肌较硬而乏力,状如鼓皮。脉浮易得,缓或有结代脉,舌质红或暗淡。其人易惊恐、动悸,易失眠多梦,易出汗,对寒冷、疼痛敏感,易脱发,易咳喘,失血,类似于《金匮》之失精家。
3、 脉弱、自汗乃本方证之关键。
4、 桂枝汤证的病机乃营卫不和。(机体的自和与自稳能力障碍)。
5、 本方疗效判定:古代以微微汗出为取效标准。
有效与否,不一定拘泥于汗出与否,患者自觉全身发热,恶风恶寒感减轻,精神可,心悸减轻等皆可判定,作为近期疗效之判定标准。晚期以疾病之体征与指征好转为判定标准。
6、姜枣是奔放所不可或缺的。
7、服用法必须讲究。
a啜粥
b温覆取汗,提示病人要避风寒
c根据服药后的反映来调整服药量
d 服药期间应嘱病人饮食清淡,避免加重消化道负担(虚人消化能力往往低下)。
[ 此贴被思玥在2007-02-07 16:3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