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投稿浏览区 -> 是谁让中医走出国门补充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是谁让中医走出国门补充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aiwei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是谁让中医走出国门补充

赵洪钧说:
当年,他不是最好或不得不离开故国赴英谋生。希望并帮助他赴英的朋友也说:您一到这里,就会有失落感。然而,他还是带着文化头脑去了,也确实一踏出国门,就有失落感。正因为这样,他对罗大夫这样的人,深表敬意。对那些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经济基础的普通人,赤手空拳去海外谋生也深表敬意。他在那里有不少朋友,不认识的中医人也有不少人知道他的名字,各方面都有所照顾,自己也可以随时返国,英国病人也几乎全部对他的医生兼教授身份表示尊重和友好,语言也没有问题,但他还是常常感到不适应。只有患者对他的感谢——实际上主要是对中医的好感,才使他得到安慰。
英国没有壮丽的山河,但是,大西洋暖流赋予它的气候,和虽然小巧但整洁美丽的环境,也颇有吸引异国游子之处。诊务闲暇时,他可以和就诊者海阔天空地聊。读英国的报纸和听广播虽然不是很轻松,他还是比较详细地从中了解了很多异国风情。他相信,比很多在那里呆了很长时间的同行了解得更多。但是,这一切只不过有助于他了解英国,进而了解英国的中医。
他在那里时,恰逢科索沃事变——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误炸”。次日,他就和几位英国人辨论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以及英美对此应负何种责任。使他略感舒心的是:《泰晤士》报也有专栏文章这样问:我们为什么要像莱温斯基死缠克林顿那样紧追美国呢!问普通人,为什么只有英国跟着美国去打科索沃呢?他们说,那是为钱起了作用。看来,英国有识之士和普通人都不像王澄那样,认为只有美国照亮了世界。所以,近日他批评王、张的废止中医言论毫不客气。
再如,他和就诊的英国家庭妇女讨论宗教。患者说:宗教是政治。可见,国内中医界的某些人非要中医和佛教攀亲,是多么难以理解。
老牌的发达国家英国,自然有好的地方。比如,他们讨论是否实行全民医疗福利花了一百年,实施也有60年了。不但看病是全民免费的,不能自理生活的老年人,全部国家免费护理。没有合适的父母(不是父母死了,而是酗酒、吸毒等无能力也不宜作父母的人)照顾的小孩子,更不用说——国家安排一个接近家庭的环境。单身母亲,更是毫无商量地立即全部国家包下来。这就是英国的社会主义——注意!这是二战结束时,工党的正式竞选口号,并且因此击败了刚刚带领他们战败纳粹的丘吉尔。
总之,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并未必然伴随着市场化的医疗卫生。而我们的医疗市场化,目前太过分了。他和那里的至少一位专家,正式讨论过有关问题。虽然,英国的医疗制度也出现了问题——对病人来说,主要是择期手术等待太久,对国家来说有些不堪重负。但是,市场化的医疗,还是最不可取——美国没有照亮那里。尽管美国的医疗商业气息比目前的中国好一些,赵先生还是认为,一旦无形的手(即市场的手,亦即利益驱动的手)左右着医疗,不可能通过其他手段满意地解决极其明显的大弊病。
又,赵先生认为,除了改革市场化的制度以外,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不是有很多名医就行了。而是培养足够的、比较过硬的基层医生,并且形成完善的服务网。所以,他也不赞成,中医界总想捧起名医来。他很清楚,近代的某些名医也是“捧”起来的。那样的后果,不是中医之福,更不是国人之福。大多数老百姓,不是靠名医保健。求名医治病的风气,已经严重误导了医疗消费,造成许多污染。
所以,赵先生还认为,靠行医致富是不光彩的,尽管这不等于说医生的收入不能比普通人高一些。他的原话是:行医可以谋生,可以积德,不可以致富。这是医学和医生这个职业,必然负载的道德和人文精神。目前,不可能要求多数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至少应该强调诚信。坚守医生的道德底线——经济效益不能突破诚信和保证疗效——不难做到。疗效是病人的第一要求或利益,控制医疗消费,也是全民因而是国家的要求和利益所在。
英国对中医的宽容也远比美国好。
说到这里未免提及为什么中医会首先在英国热起来。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人权。法律固然规定西医是正统,但是,选择什么医学治病,却是个人的权力。国家无权利干涉。经常高呼人权的美国,为什么某些州不允许中医存在呢!
赵先生赴英时,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普通人朋友送行。他到英国不足10天,立即函告朋友要说服领导人赶快重视欧洲的中医前景。
可惜,直到他返国写了这篇东西投稿,主要大报还是置之不理。
他知道,这篇东西说的都是实话,有些地方可能敏感一些。涉及英国中医同行的话,也有人不愿意听。本来希望先在报刊上发表——编辑自然有修改的权力,可以改得更周到一些。那样就是通过更正常的渠道,把信息传达给了高层。但是,他失败了。
这使他很丧气。须知,罗鼎辉大夫很谦虚也很严谨。尽管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突出她个人,她被英国人突出得也足够了,她也没有任何权力欲。她还是不愿意文中有半句过头儿的话。可能,她只希望按照她认为正常的方式,与国内沟通。却忘记或不清楚,中国需要以何种方式说服上层。显然,赵先生也不习惯那种方式。现稿中每一个重要事实,至今还保存着依据,而且反复征求过罗大夫的意见。可惜,最后的定稿丢掉了。现在不得不这样在网上发表。若非有张功耀和王澄等人的言论,赵先生还是不想发表。因为他感到未能及时发表,实在对不起多次打扰的罗大夫了。本来,当年罗大夫的事迹见于英国媒体的第二天,有关部门即通过外交渠道得到消息。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为什么媒体不能比较详细地综合报道一下呢!专业记者不去访问,赵作为毫无报酬的业余记者,莫非不够格吗!所以,赵先生总感到自己又多管闲事了,也太对不起朋友了。

[楼 主] | Posted: 2007-01-10 14:13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投稿浏览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5268(s) query 4, Time now is:11-22 23:13,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