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yang
级别: 经方二段
精华:
0
发帖: 89
: 59
经方币: 489 元
: 0
好评度: 44 点
注册时间:2005-03-10
最后登录:2007-05-23
|
“幸福”这个人生话题各有各的理解,但却众望所归。我的孩子在中学时是这样认识的:
听 莫 扎 特 作者:MR
晚上,我常在房间里听莫扎特。 曲调以美丽的姿态流泻出来,明朗,从容,典雅,亲切,像暖和的潮水向你涌来,像天上的阳光默默地照耀——温柔,然而坚定。仿佛从无穷远处而来,涌向不可知的某一点,又仿佛从某一点发散开来,流向不可知的无穷远处,它就这样悄悄地包围了整个宇宙,令星光和着旋律发出微颤,令远近的噪声不再嚣张,令房间里的空气带上了馨香。 此刻,我被一种“物我交融”感觉所包围,好像灵魂与生命已无处不在,好像它们在音乐的契合下与世界万物融会成了一体。这种感觉,是听任何其他音乐家的任何作品所体会不到的。 音乐家各有各的天才。肖邦有他的纤细、洗练和深情。贝多芬有他的真挚、奔放和英雄气概。相比之下,莫扎特的音乐里没有大喜大悲的激烈感情,甚至连所谓“带泪的微笑”也没有。他的音乐总是这么安详愉悦,永远洋溢着天堂与人世所共有的欢乐满足。听其中优美的旋转,轻快的跳跃和潇洒的踱步,不禁要联想起一切与富足美好相关的事物——孩童的圆胖的手,金色头发上的光泽,圆形餐桌上的烛光…… 如果用客观事物来比喻莫扎特的音乐,阳光和水这两者都是合适的。水,宛转奔流,和谐而自由,万变不离其宗(怎么变都还是H20);阳光,温馨而美好,照耀人世又高于人世,将种种色彩集合为一。这两样最平凡又最精妙的东西,是莫扎特音乐最好的喻体。 二 有人说:幸福有三种,从优美的音乐中,欣赏者获得的是第三级的幸福,演奏者获得的是第二级的幸福,创作者才获得最高的幸福。我想这话是对的。 在音乐上,原本我也有获得第二级幸福的机会。小时候,在父母的要求下学琴,学琴的日子像阴郁的天空。那时候我很讨厌练琴,讨厌我的钢琴老师用圆珠笔敲打我弹错音的手指,讨厌爸爸震耳欲聋的斥责。对那架立在房间里的黑色家伙,我怀有的几乎是仇恨的感情,更不用说对音乐有一丝好感了。琴,终于没有学下去。然而,这点残留的技艺后来却带给我无数欢乐和美好的享受。仿佛在成长路上,心中一扇门忽然打开,音乐就这样飞了进来。又好像忽然之间,我理解了爸爸和钢琴老师,他们都太爱音乐,却面对着—个有条件学音乐而不争气不珍惜的孩子。现在我也爱音乐了,在自欺欺人地用荒疏的指法弹一些小曲子来寻求“第二级幸福”的时候,在听着振奋的贝多芬,细腻的肖邦和最爱的莫扎特来享受“第三级幸福”的时候,我会想到,当时怎么就那么冥顽不灵呢?怎么就体会不到音乐有多美呢?怎么就丝毫也忍耐不下呢?如果手指能和心灵默契地配合起来,自由地在黑白键上表达心中的激情与希望,那该是怎样一种幸福啊。 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当时已惘然。 看看享受着第一级幸福的莫扎特。4岁学琴,6岁开始旅行演出,功利心重的父亲展览着小儿子的天赋。初恋的姑娘成为歌唱家后便离开了他。没有固定的工作,饱受出版商和剧场经纪人的压榨和庸人的排挤。窗外的乞丐和儿童都在哼着他创作的乐曲,屋里的他却因无钱买柴禾而冻得脸色苍白,不得不搂着妻子疯狂地跳舞来取暖。幼小的孩子一个一个死去了,妻子重病在床。贫病交加令他精神恍惚,把前来定制一首《安魂曲》的匿名客人当作阴间的使者,这部感人至深的未写完的作品,是他怀着“为自己而写”的心情在死亡阴影下呕心沥血而成……他为人间奉献了音乐,人间赐给他痛苦。他对世界微笑,尘世的大风要吹得他满眼含泪才会罢休。 然而我们今天听着他的音乐,仍然听不到一丝愤懑和抱怨。 沉默的珠贝将痛苦的沙砾藏在怀中,用忍耐与包容把它变为比泪珠闪亮千倍的珍珠。 莫扎特是把痛苦放在心里,而把欢乐与从容写进不朽的乐章了。 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未经痛苦而取得的幸福是不完全的。每在夜深人静听莫扎特,感受着其中洋溢的饱满完全的幸福,心里就不由得浮现起这句话。 三 再听莫扎特,又能悟到一点新的东西。 莫扎特的音乐和他的真实生活实在太不相符了。他35年的短暂生命里痛苦与烦恼实在太多,用张爱玲的话讲就是一一他的生活“爬满了蚤子”。可是他的饱满的音乐是从哪儿来呢?通篇洋溢的安详喜乐是从哪儿来呢?答案只可能是一一他的灵魂。 莫扎特的灵魂是儿童的灵魂。他保有了只属于儿童的天真,纯朴和欢乐。在现实生活的风吹雨淋下,这灵魂没有变得冷硬世故或者愤世嫉俗,而是一次次地深化了,他的欢乐纯朴更加完全,更加深刻,更加通达。 莫扎特的灵魂中还仿佛有一种东方气质,因为他的音乐与中国的文化有微妙的契合。中国古人所寻求的“天人合一”,所寻求的人和宇宙、人和人世、宇宙和人世的和谐统一,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有完美的体现。中国人天性里那种温和、坚定、从不绝望、对痛苦的近似麻木的不敏感,也正是莫扎特音乐的特性。中国社会曾倡导的中庸、圆融、豁达,也仿佛是莫扎特人生态度的一部分。 他的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K491)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第一乐章是坚忍从容的挣扎,第二乐章美丽而轻柔,是甜蜜安宁的理想境界,第三乐章蕴藉着悲伤,但是含而不露,在快节奏和坚定有力的推进中这悲伤并不显得消极,反而具有了更宏大、更美丽、更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恰似莫扎特短暂而伟大的生命。 文字是表达不尽这一伟大的音乐家的!音乐,唯有听他的音乐,才能深深懂得他。我惟有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写下这个不朽的名字: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
|
|
[2 楼]
|
Posted: 2007-05-23 11:3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