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社区服务
银行
朋友圈
经方沙龙论坛
->
中西汇通争鸣区
->
[转贴}内经时代(连载6)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转贴}内经时代(连载6)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aiwei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转贴}内经时代(连载6)
第 六 节
《内经》与古代天文学
一、再谈五行相生说的形成
正式探讨《内经》中的天文学内容时代标志之前,还是首先把前几节没说很清的一个较关键的问题再讲细些。那就是五行相生说是怎样完成的。笔者反复分析查考,觉得不联系天文知识,便说不通。
相生说不象相克说那样可以比较容易地从生活常识中总结出来,木、火、土、金、水这个相生的圈子中只有一环--木生火,是容易从常识中升华的。其余四环都太难了。五行学说要能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必须使五行和四时相配。最初的配法,应是没有考虑到土,而且是受五行相克说指导。由于水火相克,金木相克最易理解,用它们去配四季便很自然。其中,冬与夏气候寒热相反,分别配以水火理应是首选。春秋虽不如冬夏相反那么明显,其由寒渐暖和由暖渐寒的相反变化还是较易发现。至于两行各配那一季比较符合常识,还是金配秋比较好,因为金给人的感觉以凉为主,木则反之。于是相克的四行配四季便完成了。然而,四时在一年中是以次递变的。由春至夏,至秋,至冬,这个顺序不能说是依次相克,应该说是依次相生,所以最早的相生环应该是木火金水。这个环子除了金生水较牵强外,都比较容易理解。如果不参考天文学发展的影响,现在只有土无处可放。可惜,在五行中它又是最尊贵的。要坚持“土不主时”或“土王四季”,就完不成五行相生的圈子。这是一个矛盾。现本《内经》五行归类的内容中还留有明显的痕迹。
《素 5》中的归类法是先配五方。搞要如下:
“东方生风,风生木。”
“南方生热,热生火。”
“中央生湿,湿生土。”
“西方生燥,燥生金。”
“北方生寒,寒生水。”
是四时配五行在先,还是五方配五行在先,我认为应是四时。但无论何者在先这两者均可受天文学启发迅速联系。《 冠子•卷上》这样说: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可见,四行配四季之后,再配四方便可以直接取来天文学知识。四方配上木火金水,中央只好去配土了。《汉书•天文志第六》说得更好: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按这种理论,中央如此尊贵,只有配土才合适。再分析“建四时,均五行”六个字连写,又有土可以在四时中占一个位置的意思。为了这种需要,便先后有了土主季夏,五行各主七十二日,土主中间七十二日和土主长夏等说法。不管这几种说法怎样矛盾,在土居一年之中这点上是一致的。五行相生的顺序就这样成为定局。如果用图表示以上三步演变过程,应如下:
图[1] 重在相克,土无恰当位置,构不成五行相生的循环。图[2] 完成了相生说,因土居中央,不便同时表示相克规律。图[3] 将土拉出来,相生相克同时表现在一圈。董仲舒说“比相生而间相胜”。显然,他手里就有这个图。这样,土表面上屈尊一点,五行生克说却天衣无缝了。
上面联系到的天文知识是“斗”或“斗柄”。读者可能认为这是任择所需,随意附会。其实不然。“斗”--北斗在中国天文学体系中是最重要的基础。它是上天意志的代表。上引《汉书》己足以说明,下面再引国外学者的说法。
“北极是中国天文学的基本依据。这一点和以小喻大的思想背景有关。天上的北极星相当于地上的帝王。官僚政治农业国家的庞大组织自然是不知不觉地围绕着帝王打转的。”(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四卷 第一分册 142页 科学出版社 1975年版)
北斗是北极星--天帝象征的指挥棒。斗的运行决定着天地间的一切。《淮南子•天文训》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一岁而匝,终而复始。指寅则万物 也,……指卯,卯则茂茂然,……指辰,辰则振之也,……指巳,巳则生已定也。”万物没有敢不听这个指挥棒指挥的。
北斗和北极星的重要性还不止此,它们还是中国古代星空分区的基础。这也和五行有关。
“二十八宿已按四宫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四宫的象征性名称是和季节相对应的。……增设一个第五宫(中宫,即拱极宫),这是中国宇宙论的最大特点。这一点在和其它文化(例如伊朗文化)有相互影响的所有问题上都很重要。由于有了这个宫,便把天上的分区和我们介绍‘对应思想’时谈到的五行、五方、五帝等联系起来了。”(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四卷 第二分册 157--160页 科学出版社 1975年版)
上述引文中的“拱极宫”就是北极星和北斗为代表的中宫。李约瑟这位科技史专家和汉学家确实看到了中国阴阳五行自然观的天文学基础。“土主中宫”、“土在音为宫”等等都是天文学在五行说上的表现。“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合流的关键在于此。
以上推测显然还有一个先决条件没说明。即春、夏、秋、冬的四季分法到底何时才出现?它们是否主要取决于斗柄方向?(以斗柄方向定四季,指每天在固定时间观测斗柄,最早应该是取日落后不久。下文还要简单介绍。)
如果我们完全相信古文献,则尧时已有二分、二至和四季。那时判断四季不以斗柄为根据。《尚书•尧典第一》说:
“分命羲仲,宅遇夷,曰扬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乌,以殷仲春。……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霄中星虚,以殷仲秋……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中外天文学家和史学家,根据这段文字写了许多文章,从四仲星变迁的规律推测这种观察记录可能出现的准确年代。不过,甲骨文研究已肯定商末历法中,“年”还只分春秋。天文学家研究《春秋》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春秋时代的历法,以鲁文公(公元前626--前609)、宣公(公元前608--前591)为分界线。在此以前,冬至大都出现在十二月,置闰没有明显的规律,大小月的安排比较随便。宣公以后,冬至大都出现在正月,置闰已大致符合十九年七闰的闰法,大小月的安排也比较有规律。这表明历法正是在此前后摆脱了观象授时的被动性,掌握了按科学规律来编排历日的主动权”(中国天文学 科学出版社 1981年版 71页)历法的大致定型是天文学体系中定型较早的。故《尚书•尧典》中的记载不可全信。夏代无文字且不说,那时不可能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更没有把它们依次配以东南西北。那些资料,不过是春秋战国时人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追述的夏代历法史,并有汉人加进去的东西。孔子编史名为《春秋》,大概也能说明四时划分在春秋早期或西周末期还不很严格。孔子时代,四季的说法已是天经地义了。他说:“天何言哉?四时成焉,万物出焉。”(《论语•阳货第十七》)后世儒家不敢轻易把四时改为五时,孔夫子的话是起了作用的。孔子时,斗的作用似乎还不大。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第二》)汉儒“法北斗以齐七政”等瞎附会,是对孔子的歪曲。到孟子时,历法知识便为很多学者熟悉了。他说:“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之。”(《孟子•离娄下》)这段话给了一个纯科学背景。
上面提到两种以天象定四时的办法,标准不同却都和四方有关。按常识推测,以斗柄定四时应该早些。
中国星学体系的奠基应在战国时期。近来史家认为:“中国星座的命名系统是在战国到三国这五、六百年中完备定型的。那正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后,巩固、发展时期。观看中国的星座体系,就宛如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在剥削阶级社会中,天文学主要控制在统治阶级手里。因此,天文学会受到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侵袭。”(中国天文学史 科学出版社 1981年版 41页)上面说的这个时期,正是阴阳五行说发展完善成为官方哲学的时期。所以,它在古代天文学上留下的印记和《内经》中有关内容完全是一个模式,只要看看《史记•历书、天官书》,即使完全不懂天文学的医家也能发现这一点。
为了证明封建制度的合理性,象征帝王的天极和它的指挥棒--斗,被说得越来越重要。《夏小正》还不把斗指作为定四时的唯一根据,《淮南子》就完全这样做了。故我看阴阳五行说统师天文学也是汉代最为明显。反过来,天文知识促成了五行相生说。
主要天体中,日和月本来是最昭然的,岂知它俩也不能居于北辰之上,只是天之阴阳罢了。其次是斗。再次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它们是均五行的标志。五行化的五行星名,应不早于战国末出现。粗查《史书•天官书》有“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之说,但《天官书》全文中还常提到这五星的其它名称。另一批较重要的天体叫“二十八宿”,它们是日月运行的中间站和五行说也有关系。
《史记•天官书》分二十八宿为:
“东宫苍龙”
“南宫朱雀”
“西宫咸池”(西方七宿中有“参为白虎。”)
“北宫玄武”
分这四方有什么用呢?同书接着说:
“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
“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南方火,主夏,日丙、丁”
“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
“西方,秋,日庚、辛,主杀。”
“北方水,大阴之精,主冬,日壬癸。”
上引的归类法不是《素 5》五行相生归类法的基础吗?不过,《天官书》中占星术内容实在更多于科学的星学内容。在反对占星迷信这一点上《内经》比《天官书》大有进步。《汉书•天文志》的迷信色彩更浓,《后汉书》反而好一些。
关于五行相生说形成的过程及其与古代天文学的一般关系,略述如上。最后加注一句,即二十八宿在天文史界争论很大,但不影响我们解释相生说的形成过程。下面还要提到它。
二、古代天文学常识简介
上面围绕相生说联系了一些天文知识。为使一般读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内容有一个概括的印象,下面再简单介绍一点常识。
首先再说“斗”,它即指现在的“北斗七星”。青年朋友,特别是大城市长大的人,对它不很熟悉,主要是它现在的位置往北(或说下)移了许多。然而两千或三千年之前,它的位置是很高的,离天极也较近。其亮度虽不及太白(金星)等一等星,却非常容易识别。北斗七星图形象一把勺子,杓柄(斗柄)朝外,大体上每年围绕北极星(北极星不是固定的,但取代间期很长)转一周。因地球自转,斗的视运动又是每昼夜一周。它既可用作每日记时的标志,也可用于一年中定季节的标志。《夏小正》及《淮南子》中所说的“斗柄在下”“斗柄指寅”等,就是作为判断季节、月份的标志。原始历法“观象授时”,肯定参考过它。中国在这点上得天独厚,南半球和赤道附近便没有这一优越条件。古代中东天文学另有所本,此处不便说。北斗围绕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天球的北极。天球南北极的联线也正穿过地的南北极(中国古代地极的概念与现在不同,天球亦然)。天球也有赤道和子午线。另有黄道、白道等说,都是用以说明日、月、行星运动及其它星体在天球上的位置的。
如果超出《内经时代》的时限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的特点,可简单总结为以下九点:
1.星空分区以上面提到的五宫为主。(唐以后再加三垣说)
2.表示星体位置使用赤道座标系统。
3.二十八宿虽非中国特有,但特别受重视。
4.历法方面一直以阴阳合历为传统,故有闰月。二十四节气也为中国独有。
5.进行数学推算时以代数法为主,几何法少用。
6.干支配日、记年、地支配时、每日分为百刻(有例外时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记时方式。
7. 一周天常分为360.25度。
8.天体理论不统一,和历法推算的关系也不密切。
9.与天文密切相关的占星术以阴阳、五行、分野、天人感应等为基础。
以上这种外行式的介绍,对讨论《内经》中的天文学知识已大体够用。下面提到某些内容时,再作必要的说明。
三、《内经》中的天文历法内容
1.关于天体理论
汉及以前的天体理论有过“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内经》中亦有。
盖天说:《灵71》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现《内经》全书中约只有此一句是盖天说的遗迹,故其作者如何详细理解此说,不可知。盖天说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周髀算经》。此书名为算经,讲的全是天文历法的数学原理和观测方法,是为盖天说服务的数学书。古代的复杂运算以天文学方面需要最迫切。中国最早的数学书如此表现是很自然的。“周髀”二字解释很费事,我们不妨说是指天文。此书采用周公问,商高答的形式叙述,形式上是先秦书的特点。其中对盖天说最形象的说法是“天象盖笠,地法覆盘。”(卷下之一)书中阴阳五行说不多。专家多认为它成书于西汉初。
天圆符合人的直观印象,盖天说应是中国天体结构的最早学说。《内经》中的天圆地方说与《大戴礼》关系甚密切。该书《曾子天圆第五十八》有这样一句话:“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人首员足方--按这五个字是今本加注),地之所生下首,上首之谓员,下首之谓方。”可见《内经》中这一唯一采盖天说处,亦最可能本自汉儒。
盖天说在秦汉之际是颇有市场的。《吕氏春秋•圜道篇》大讲其理论。《淮南子•天文训》也讲:“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后来,经过落下闳、杨雄等人的批判,到了西汉末,此说才渐渐不受重视。
浑天说:《素10》说:“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这是说宇宙无限。 汉代论天三家之中,浑天说和宣夜说均提出宇宙无限的思想,其中宣夜说似稍前。宣夜说由东汉早期人郗萌最先系统叙述。故说《内经》这句话肯定源于浑天说有点勉强。浑天说至张衡(公元78---139年)集大成。其形象表述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但是,张氏又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表里有水”。故尚不如《内经》最崇尚的宣夜说高明。(浑天说引文均据《开元占经•一卷》)
宣夜说:《素67》说:“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冯乎?大气举之也。” 宣夜说认为:“日月众星,浮生于虚空之中”(《晋书•天文志》)可惜宣夜说的书籍均佚。今无从查考《内经》所说是否宣夜家原话。有人认为“太虚”概念是外来是,宣夜说亦受外来思想影响。又运气说中的《太始天元册》文亦有人视为宣夜说演变。
论天三说,均可溯源到战国去,但综观《内经》涉及的天体说,仍为汉代特点。
天不足西北说:《素 5》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素70》说:“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
上引说法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天体说,却亦有时代特点。它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女娲至汉代列于三皇,纬书当中称引尤多。《淮南子•览冥训》说她(他)“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又《天文训》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恕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以上两则神话均是天圆地方说的演义,至汉代更多见于篇籍。《内经》显然也把这种神话化的天体论取来说明医理了。
三国前的天体说,在《晋书•天文志》里综述得很好。现代天文史家论说多本《晋书》。明末之前,浑天说一直为中国天体说的正宗。中国的天体理论原不甚发达,但也有少数见解过人者。今附于下,使读者印象较完整。
一为《慎子》(战国人慎到著)指出:“天体如弹丸,其势斜倚。”这是对那时天球概念的准确说法。
二为北宋大儒朱熹把古代天体说发展到顶峰。他说:“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出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朱子全书•卷四十九》)这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地球中心说。
再细考《内经》的宣夜说,又有深恐大地坠落的意思,故一定加一句“大气举之”。这似与纯宣夜说有别。这样思考问题的只有《庄子•天下篇》准确地记载过。此处不引原文,意在推测《内经》改造的宣夜说受道家思想影响。
2.关于历法与星学
(1) 对一年时间长短的提法:这里先不使用“回归年”、“恒星年”、“物候年”等现代术语。但应承认《内经》时代“岁”的概念是以“回归年”为主的。
《内经》中提到年日数时,有好多种说法。
《素6 》:“大小月 360日成一岁。”
《素10》:“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 354名。”
《素9 》:“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素9 》:“人亦有 365节以为天地。”
《素9 》:“大小月 365日而成岁,积气余而成闰矣。”
《素9 》:“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成岁,360日法也,”
《素57》:“孙络 365穴会,亦以应一岁。”
《素57》:“溪谷 365穴会,亦应一岁。”
《素54》:“人九窍 365络应野。”
《灵71》:“岁有365日,人有360节。”
《灵1 》:“节之交365会”(《灵3》亦有同样的话。)
以上摘抄可能还有漏。即如讲五行主运各72日,或把一年分为 8个45日处,也是360日法。又据《灵77》计算太一游完九宫,则是366日,等等。
列出上面这些直接或间接指出“岁”日数的原文,并不能从中看出古代历法发展史,却可以发现这些“岁”日数大都是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讲医理时提到的。既要天人相应,又不能离“回归年”常数太远,所以有了前后矛盾的说法。不然,我们只能说《内经》的作者完全不懂历法,这种推测对某些作者来说也可能是事实。
完全使用“四分历”回归年常数(每年360.25日)的,只是在七篇大论中,那也是阴阳五行的“天人相应”体系。
(2) 关于日月运行
《素9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这一记载所说的月行度数,造成很多麻烦。王冰注此句涉及的天文知识算是较先进了,仍末说通。关键是“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与当时实用历法不一致,这样便不需有闰月。若非上引原文有误,则宋人沈括提出的这种办法在唐以前已有。宋臣未校正一字。张介宾注此句,大体说通了,但他不能说清恒星月和朔望月何以都能使用这一数据。我们若查一下《淮南子•天文训》,则有:“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六或作八)”,这应是当时的实测所得。《内经》作者从内行人那里听来了这个数字,但他未写很准确。由这一观测算出的恒星月是27.32日,但也可以用它算出一个朔望月为29.53日来。如果把“十三度有奇”说成“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计算结果仍同上(取两位小数)。以上数据均系汉代实用过的。 (3) 关于五星:
《素4 》五方(五行)归类的五星如下表(有关内容并未全列入表内):
┏━━┳━━┳━┳━┳━━┳━┳━┳━━┳━┓
┃方位┃类行┃色┃脏┃开窍┃谷┃味┃ 星 ┃音┃
┣━━╋━━╋━╋━╋━━╋━╋━╋━━╋━┫
┃ 东 ┃草木┃青┃肝┃ 目 ┃麦┃酸┃岁星┃角┃
┣━━╋━━╋━╋━╋━━╋━╋━╋━━╋━┫
┃ 南 ┃ 火 ┃赤┃心┃ 耳 ┃黍┃苦┃荧惑┃徵┃
┣━━╋━━╋━╋━╋━━╋━╋━╋━━╋━┫
┃中央┃ 土 ┃黄┃脾┃ 口 ┃稷┃甘┃镇星┃宫┃
┣━━╋━━╋━╋━╋━━╋━╋━╋━━╋━┫
┃ 西 ┃ 金 ┃白┃肺┃ 鼻 ┃稻┃辛┃太白┃商┃
┣━━╋━━╋━╋━╋━━╋━╋━╋━━╋━┫
┃ 北 ┃ 水 ┃黑┃肾┃二阴┃豆┃咸┃辰星┃羽┃
┗━━┻━━┻━┻━┻━━┻━┻━┻━━┻━┛
《素69》五运五星归类如下表:
┏━━━━━━━┳━━━━━━━┳━━━━━━━┓
┃ 岁 运 ┃太 过 上 应┃甚 则 上 应┃
┣━━━━━━━╋━━━━━━━╋━━━━━━━┫
┃ 木 ┃ 岁 星 ┃ 太白星 ┃
┣━━━━━━━╋━━━━━━━╋━━━━━━━┫
┃ 火 ┃ 荧 惑 ┃ 辰 星 ┃
┣━━━━━━━╋━━━━━━━╋━━━━━━━┫
┃ 土 ┃ 镇 星 ┃ 岁 星 ┃
┣━━━━━━━╋━━━━━━━╋━━━━━━━┫
┃ 金 ┃ 太白星 ┃ 荧 惑 ┃
┣━━━━━━━╋━━━━━━━╋━━━━━━━┫
┃ 水 ┃ 辰 星 ┃ 镇 星 ┃
┗━━━━━━━┻━━━━━━━┻━━━━━━━┛
《内经》中没有把五星直称金星、木星、土星、火星、水星。大约因其中提五星时从来都是与五行(或五色)相配的缘故吧。对看《史记•天官书》则已有这种五行化的简称。但《史记》说星主物类时亦有与《内经》不同处。如:“东井为水事”、“柳为鸟注,主木草”、“轸为东,主风”。这几个28宿中的星名也被赋予五行的含义,并且与五行星所主相混。《素4》中讲“岁星主草木”,约从“柳星主木草”而来。司马迁本人就是天文学专家。他在武帝本纪和《封禅书》中讨厌神仙方术之士的情绪,常溢于言外,从《史记•天官书》看,他可能相信星占。这在当时是难免的。后面我们还要提到张衡相信“九宫八风占”。
五星当中,太白最亮,应是人们最先认识的,其次约是木星。它运行一周天很近于12岁,又叫岁星,在历法方面的意义比其余四星更重要,也最容易与十二支发生关系。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五星占》对五星运行的规律(主要是公转周期)认识已相当精确。由于当时人们不理解公转周期不同的原因,故赋予它们许多五行迷信含义。其实,五星与五方、五季并无必然联系。所以五行说不是来自五星。
《内经》中的五星,完全是五行化的五星,其天文含义很少。至运气说体系中,竟硬要五星运动的规律与五行生克相应,这样完全不尊重事实的思想比《五行占》只有过之。
(4) 关于28宿
《灵15》说:“天周28宿,宿36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28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28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28宿。”
《灵76》说:“天周28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
这里又全是星占家的28宿概念。天文学上的28宿,各宿之间从来都不是等距离的,所谓宿也不是一个星。《内经》引来了星占家的28宿说,又与人体经脉相配合,也是“天人相应”的一种附会。文中提到人体有28脉,可能是十二经加冲、任、督、带等凑成的数目。后世医家讲脉象有28脉说,也很可能是进一步附会28宿。
需略加说明的是,28宿在中国天文学中出现很早。有人说西周初已形成。夏鼐综合各家所得结论说:28宿体系就文献而言,最早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出现。根据是《汉书•艺文志》中有大致可定为甘德、石申所著的28宿专书。再据“月令”及《吕氏春秋•十二纪》推算,可上溯至公元前620左右。“至于28宿分作四方或四陆,每方七宿,与四象相配,即:东方苍龙,配以角、亢、氏、房、心、尾、箕;西方白虎,配以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配以井、鬼、柳、星、张、翼、轸;北方玄武,配以斗、牛、女、虚、危、室、璧等。过去一般学者都认为是秦汉之后的产物。”(中国天文学史 科学出版社 1981年版 44--45页)1978年,湖北发掘下葬于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发现了完整的28宿名称。故28宿出现于战国前,可以定论。至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28宿星名已与现用者完全一致。出土文物仍不能证明每方七宿与四象相配的星占28宿说出现于秦汉之前。《淮南子•天文训》末附有28宿与干支、五行相配的颇复杂的图,可供读《内经》者参考。论经脉处借助星占家的28宿说这样多,亦约可推测,经络学说之定型不会早于西汉末。
用心读一下《史记》八书,《汉书》十志,(这往往是非史学专业人员不感兴趣的部分)就会深刻体会到那时的科学是怎样难以容忍地被改变本相,为统治阶级服务并被迷信术数利用。《内经》成书于这样一个年代,不沾染迷信气息根本不可能。
(5) 关于24节气和九野
《素9 》说:“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这是360日法的24(节)气。同篇又说:“大小月365日而成岁,积气余而成闰。”更说明是运用24节气置闰月了。运气学说中显然已暗含了“四分历”的24节气,但完整的24节气名称不见于《内经》。比较系统地提到24节气的是《灵78》。下面把有关内容列成一表。
┏━━━━━━━━┳━━━━┳━━━━━━━━━━┓
┃ 人 身 部 位 ┃ 节 气 ┃ 日 干 支 ┃
┣━━━━━━━━╋━━━━╋━━━━━━━━━━┫
┃ 左 足 ┃ 立 春 ┃ 戊寅、己丑 ┃
┣━━━━━━━━╋━━━━╋━━━━━━━━━━┫
┃ 左 胁 ┃ 春 分 ┃ 已 卯 ┃
┣━━━━━━━━╋━━━━╋━━━━━━━━━━┫
┃ 左 手 ┃ 立 夏 ┃ 戊辰、己巳 ┃
┣━━━━━━━━╋━━━━╋━━━━━━━━━━┫
┃ 膺喉首头 ┃ 夏 至 ┃ 丙 午 ┃
┣━━━━━━━━╋━━━━╋━━━━━━━━━━┫
┃ 右 手 ┃ 立 秋 ┃ 戊申、己未 ┃
┣━━━━━━━━╋━━━━╋━━━━━━━━━━┫
┃ 右 胁 ┃ 秋 分 ┃ 辛 酉 ┃
┣━━━━━━━━╋━━━━╋━━━━━━━━━━┫
┃ 右 足 ┃ 立 冬 ┃ 戊戌、己亥 ┃
┣━━━━━━━━╋━━━━╋━━━━━━━━━━┫
┃ 腰尻下窍 ┃ 冬 至 ┃ 壬 子 ┃
┣━━━━━━━━╋━━━━╋━━━━━━━━━━┫
┃ 六脏膈之下藏 ┃ 中 州 ┃太禁太乙所在及诸戊己┃
┗━━━━━━━━┻━━━━┻━━━━━━━━━━┛
这里有了最重要的二分、二至、四立等八个节气名,与《灵77》“九宫八风图”中所载的节气一样。可知这二篇是一个体系。上表是讲针刺禁忌与节气、日干的关系的。后世“子午流注”等针灸术即从运气说和上述内容发端。显然,现在很少有人以上表这种禁忌理论为可信了。
上文已经说过,24节气是中国历法中特有的东西,当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熟。许多学者据《尚书》资料推算,以为我国殷商时代已能测定分至,只是卜辞中无明显记载。据《左传•僖公五年》记载,四立可上溯至春秋初。《内经》中有多处提到“八风”,它的原始历法含义亦可能是把一年分八个节气的意思。这大概在春秋末。现存先秦文献及出土先秦文物中,找不到完整的24节气记载。《吕氏春秋•十二纪》中的节气约12个,名称与现通用者亦不一致。公元前130年左右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第一次出现了完整的24节气名称。《内经》中除上述八节气外,只能再找到白露、大寒、启蛰等节气名。但不能据24节气名称不全即断《内经》有关内容成书于《淮南子》之前。
九野原指星空分野,是五宫分法稍加改造而来的。大致是中宫不变(改为钧天),其余四宫各一分为二。出处见《吕氏春秋•有始览》、《淮南子•天文训》、《广雅•释天》,文甚多,不摘引。星占家把九野改造为“九宫八风太乙人神占”,医家再一改造,就成为上表。九野之说仅限于汉代,此前及后世均不为天文家使用。星占家使用它盛于东汉。故《灵77.78》成书上限只能断自东汉。
(6) 关于月建:
《灵49》说:“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
《灵41》说:“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
此篇以十二地支应十二足经,十天干应十手经,整理如下:
寅 正月 左足少阳
卯 二月 左足太阳
辰 三月 左足阳明
巳 四月 右足阳明
午 五月 右足太阳
未 六月 右足少阳
申 七月 右足少阴
酉 八月 右足太阴
戌 九月 右足厥阴
亥 十月 左足厥阴
子 十一月 左足太阴
丑 十二月 左足少阴
甲 左手少阳
乙 左手太阳
丙 左手阳明
丁 右手阳明
戊 右手太阳
己 右手少阳
庚 右手少阴
辛 右手太阴
壬 左手太阴
癸 左手少阴
相应的根据是:“足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月生于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这种说法又启示我们什么呢?我看这是较早的一种经络体系。它从比附天干、地支而来,因天干共十个,故手经无厥阴。这种情况在《内经》其它论经脉处亦可寻出。近年出土的马王堆医书,也能证实这一点。此处暂不谈经络学说,先说月建。
月建即把十二月与地支固定相配,从冬至所在月份起,依次配以十二支。这种配法应是历法当中很早出现的。最初大概是与“斗”每年绕天极一周有关。把天极周围均匀标上十二支(象现在的钟表盘),每天夜里在固定时刻观察斗柄所指,每移一支作为一个月,于是每月就配一个地支了。这种猜测还有漏洞,因为中国的历法自初具雏型时便是阴阳合历。一个月是指一个朔望月,约29天半。十二个月不是一个回归年,况且周初的“一个月”还不是始自朔,终于晦。不过,当时为了确定一年之首--正月,还是很有可能主要参考斗柄指向。在分至观测很不准确的时候,这是比较说得通的。然而到了汉代,儒家把正月建于何支说得神秘化了。他们把正月建寅、建丑、建子等说成是“三统”的天文根据,又与五德终始说纠缠,弄得矛盾百出。若按五德终始定岁首,把正月弄到亥月(今夏历十月)以前去(秦代及汉初以亥月为岁首)很难为人们接受。最后是“三统”说占了上风。汉武帝时的“太初历”终于“正月建寅”了。汉代之后的“改正朔、易服色”逐渐变成空礼仪形式,颁布的历法即不再把正月挪来挪去。“七篇大论”也提到建寅,故我们把它作为考证其成书年代的一个根据。有人据“古六历”也有用“正月建寅”的,即推翻这一根据,其说勉强。因①汉以前并不强调“三正”(三统)说。②“故六历现有资料不足。
(7) 关于月相
《素26》说:“月始生……月郭满……月郭空……。”
《素41》说:“以月生死为瘠数。”
《灵79》说:“正月朔日,太乙居天留之宫。”
《素79》说:“逢月之空”、“遇月之满”。
上述月相记载均是在谈论天人怎样相应时提到的,主要指导针刺补泻、禁忌。《内经》作者虽未完全用天文学术语,但基本术语是用了。《后汉书•律历志》有关月相的术语已定型。《汉书•律历志》记“太初历”文字中用了“月乃生”、“弦望满亏”、“晦朔弦望”等,“三统历”有关术语仍同上。故《内经》中关于月相的术语仍是汉家风味。
(8) 关于一日时刻
《内经》中应用最多的是每日分为百刻,且均说“水下”,不必举例。这也是汉代记时的特点(汉以前已有)。只有每日八十一刻的说法没有找到,这种在西汉实行过的记时制度,约仅适于历算。其余小于刻者无单位规定。大于刻者则有十二时辰,亦有多处提到。另如平旦、日酉、日中、日夕、夜半、日入、日出、蚤食、人定、晏食、日蚨、大晨、早晡、鸡鸣、下晡等,则是指某一时间,带有先秦遣风,但仍更接近《淮南子》15段法。医家这样说也是人之常情,并不足以说明这些都是早于秦汉的文字。此节已经写得很长,不再征引文献。
(9) 历法方面的一点疑问:
《内经》当中全不见干支纪年以前用的另一套记年术语。它们在“太初历”中还是标准术语。总数十二个。《离骚》的第二句:“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其中的“摄提”就是序列第一的术语。这套术语在战国两汉历法中一脉相承,其影响应见于民间。关于术语的原意和起源,天文史家也还未说清。此类颇拗口的名词,应该也能借题发挥,《内经》中不见,也许能反证有关内容应定型在东汉。
(10)关于行星运行的顺逆、恒星亮度、颜色变化及类似黄道光的说法,多见于“七篇大论”,本书暂不讨论。
四、干支与阴阳五行
天干和地支的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一件大事。分别看天干和地支,其意义约仅限于数学方面,即分别是十进位和十二进位制的基础。然而,从甲骨文时代用二者相配记日开始,干支便成为中国历法的最重要术语。
干支本无阴阳思想,更没有五行含义。最初的“天干”只称“干”,“地支”只称“支”。添上“天”、“地”二字,已有了阴阳思想在内,这种名称是很晚出现的。
干支完全是人为的数字符号,本质和1、2、3、4这类数码没有区别。为什么后来竟然都被赋于阴阳、五行的含义,同时又成为推演阴阳消息、五行生克、五运六气的工具了呢?这种把自然颠倒过来的典型,实在令人诧异。究其根源则是典型的唯心自然观影响。汉代天地五行生成于数的思想,较此更甚,其说同样见于《内经》。《内经》中并行两套阴阳五行干支系统,见下表。
阴阳配干支表:
┏━━┳━━┳━━━━━━━━━━━━━━━━━━━━━━━┓
┃ ┃ 阳 ┃ 甲 丙 戊 庚 壬 ┃
┃ 干 ┣━━╋━━━━━━━━━━━━━━━━━━━━━━━┫
┃ ┃ 阴 ┃ 乙 丁 己 辛 癸 ┃
┣━━╋━━╋━━━━━━━━━━━━━━━━━━━━━━━┫
┃ ┃ 阳 ┃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
┃ 支 ┣━━╋━━━━━━━━━━━━━━━━━━━━━━━┫
┃ ┃ 阴 ┃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
┗━━┻━━┻━━━━━━━━━━━━━━━━━━━━━━━┛
五行配干支表一
┏━━┳━━━┳━━━┳━━━┳━━━┳━━━┓
┃五行┃ 土 ┃ 金 ┃ 水 ┃ 木 ┃ 火 ┃
┣━━╋━━━╋━━━╋━━━╋━━━╋━━━┫
┃ 干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
┣━━╋━━━╋━━━╋━━━╋━━━╋━━━┫
┃ 支 ┃ 丑 ┃ 卯 ┃ 辰 ┃ 巳 ┃子 寅┃
┃ ┃ 未 ┃ 酉 ┃ 戌 ┃ 亥 ┃午 申┃
┗━━┻━━━┻━━━┻━━━┻━━━┻━━━┛
五行配干支表二
┏━━┳━━━┳━━━┳━━━┳━━━┳━━━┓
┃五行┃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
┃ 干 ┃ 甲 ┃ 丙 ┃ 戊 ┃ 庚 ┃ 戊 ┃
┃ ┃ 乙 ┃ 丁 ┃ 己 ┃ 辛 ┃ 癸 ┃
┣━━╋━━━╋━━━╋━━━╋━━━╋━━━┫
┃ 支 ┃ 寅 ┃ 午 ┃辰 丑┃ 申 ┃ 子 ┃
┃ ┃ 卯 ┃ 巳 ┃戌 未┃ 酉 ┃ 亥 ┃
┗━━┻━━━┻━━━┻━━━┻━━━┻━━━┛
干支分阴阳多用于“七篇大论”。天干配五行的两套系统,“表一”仅适用于“七篇大论”,“表二”则同时见于“七篇大论”之外。举例如下:
七篇大论系统中的天干配五行:
“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素67》)
《灵44》中的天干配五行:(为醒目将内容简化)
(木)--肝--甲乙
(火)--心--丙丁
(土)--脾--戊己
(金)--肺--庚辛
(水)--肾--壬癸
至于地支配五行,《内经》全无明训。《类经图翼•五行生成数解》话虽说得多,意在强为掩饰,实则陷入唯心泥坑。我认为,天干也好,地支也好,与五行相配均为配五方(或五宫)而设,只不过不是一家之言。今试以地支而论。
运气说的配法是:
┏━━━━━┳━┳━┳━┳━┳━┳━┳━┳━┳━┳━┳━┳━┓
┃ 五 行 ┃火┃土┃火┃金┃木┃水┃火┃土┃火┃金┃木┃水┃
┣━━━━━╋━╋━╋━╋━╋━╋━╋━╋━╋━╋━╋━╋━┫
┃ 地 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丑(土)未
辰 寅 卯
(木)子(火)午(金)
戌 申 酉
巳(水)亥
这是非正统的配法,从五行变为六气而来。
另一种配法是:
┏━━━━━┳━┳━┳━┳━┳━┳━┳━┳━┳━┳━┳━┳━┓
┃ 五 行 ┃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
┣━━━━━╋━╋━╋━╋━╋━╋━╋━╋━╋━╋━╋━╋━┫
┃ 地 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若地支分布四方,就是四面均有土。这是为了体现“土主四时”:
水 土 木
子 丑 寅
水 亥 卯 木
土 戌 辰 土
金 酉 巳 火
申 未 午
金 土 火
如果把土都放在中央,就是“土主中宫”。
木
寅 卯
丑 辰
子 巳
水 土 火
亥 午
戌 未
酉 申
金
这是正统的配法。《内经》中两套配法并行,以后一种为主。
天干何以那样配五行,不再示范。读者可试配一下。
张介宾解干支配五行,引《河图•序》说:“天一生水”,然后依次为火、木、金、土。又说:“子者阳之初生,一者阳起之数,故水曰一”。不能自圆其说。《河图》所说的五行次序,不是相生顺序,诸家解法均不脱旧套。试看本节讲相生说形成时所画之图,即能知其意。
干支分阴阳完全是为了进行抽象推理的需要。既然十干象天属阳,十二支象地属阴,再各分阴阳(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变象)又有何必要呢?人们或以阴阳的无限可分性(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来搪塞,那么,这种分法如何验证于事实。运用符号进行推理是不错的,但必须先能肯定符号所代表东西由实验来,方能将推演结果用于实际去。当代科学把许多问题数学化,均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干支分阴阳、配五行其合理性仅在逻辑思维(推理)过程中。如果求其始,验其终,均无踪影。干支本来是人为的一种数学符号,在数学运算范围内推演是合理的。如果先验地赋予它们数学外的抽象属性甚至具体事物的含义(汉代即曾这样用),便走到唯心方面去了。
上文中实际上已经说过,把干支与阴阳五行、四时、日月相配,并非《内经》首创,这是它那个时代统治思想影响所致。
“月令”当中已有这种配法,读者可回头查“月令”比较表。其余汉以前的有关资料很少,今所见者,仅《墨子•贵义》有:
“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
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
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
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
这里已有天干配五行的苗头,但含义约和后世说相反。“月令”中的甲乙日和春、青色就不是相杀的关系了。
《史记》中已具备了正统的干支阴阳五行说基础,仅摘几句为证:
“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南方火,主夏,日丙丁”
“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
以上均见《天官书》,干支一配阴阳五行便很易被迷信术数采用,各句尽量删去了星占内容。
又:“卜禁曰:子亥戌不可以卜及杀龟……庚辛可以杀。”(龟策列传)
读者至少可以用五行相克说理解庚辛日为什么可以杀龟。
《内经》中类此推理很多。《素22》通篇即如此写成。
它如论何脏病,几日传于何脏,何日已,何日持,何日死,等等,亦多用阴阳五行的干支为说。读《内经》若读于此处不略深究,则要么随文附会,要么不知所云。
近年教中国医史,问新生干支为何,十有八九一无所知。如此昧于中国传统文化,岂可读《内经》原文。
最后再采《汉书》一段,来说明“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人生于寅”的来路,看干支怎样把天地人拉到一起。下一节讲运气说亦需先知道这一点。
“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日萌色赤;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人统受之于寅初,日孳而成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辰,人生自寅成于申。故历数三统,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
这段话肯定是刘向父子为说明“三统历”如何合理,如何符合汉家受命而编造的鬼话。刘氏博学有过于司马迁,学风则与太史公大异。他是“三统历”的主持制定人。纯历法方面的东西他是很明白的。为什么非要编造这么一套东西呢?除了政治需要没有别的解释。不过,刘歆的“天施复于子”、“天以甲子”、“地化自丑”、“人生自寅”中的天地人只是天统历、地统历、人经历的简称。此说被星占家一采用,径直说成:天从甲生出来,人自寅生出来了。三统的瞎说,已完全没必要作为理论知识教给青年,但不知汉代历法演变与“三统说”、“五德(行)说”的关系,就不知道为汉室统治服务的那部分“理论”为什么是瞎说,故我建议当今之《内经》专家多了解一点汉代历法史。不然,就可能在就要进入21世纪时,还在受董仲舒、刘向的骗,替他宣传唯心主义天命论,甚至给他们的学说戴上各种堂堂皇皇的桂冠。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受他们愚弄,就是科肓。我们再利用他那一套,就是反科学规律而动。
[楼 主]
|
Posted:
2006-11-01 17:05
马文辉
级别:
经方四段
精华:
0
发帖:
222
:
223
经方币:
2192 元
:
0
好评度:
222 点
注册时间:2005-11-08
最后登录:2007-05-23
非常受益!
[1 楼]
|
Posted:
2006-11-01 21:38
guangping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52
:
35
经方币:
332 元
:
0
好评度:
32 点
注册时间:2005-07-19
最后登录:2007-05-16
内经中有相生相克之说吗?我清楚的记得相生只有一处,相克完全没有,内经的用词是所胜,所不胜,能告诉我一下其中的区别吗,见谅.
[2 楼]
|
Posted:
2006-11-03 10:36
haiwei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QUOTE:
引用第2楼
guangping
于
2006-11-03 10:36
发表的“”
:
内经中有相生相克之说吗?我清楚的记得相生只有一处,相克完全没有,内经的用词是所胜,所不胜,能告诉我一下其中的区别吗,见谅.
《内经》是不用“克”字,而用“胜”,但含义和“克”完全相同。如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有:
五胜更立……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克和胜义通,如克敌制胜是现在还用的成语。
[3 楼]
|
Posted:
2006-11-03 19:24
haiwei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所胜即我克者,所不胜即克我者。
“所胜”在《内经》约月21见,“所不胜”约15见,均无歧义。不再举原文。
[4 楼]
|
Posted:
2006-11-03 19:30
billywang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06
:
89
经方币:
909 元
:
0
好评度:
87 点
注册时间:2005-12-17
最后登录:2007-04-07
你到底对古代天文学了解了多少,老搬出这些另类台词来忽悠人啊。
[5 楼]
|
Posted:
2006-11-13 13:25
haiwei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你若了解得多,指出我的错误不是更好吗!
赵不敢自称天文历法史专家,但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天文学史专家说:居然没有发现《内经时代》中有关于天文学史论述错误。这是20年前的话。
可惜阁下一直吹捧胡诌天文的《思考中医》。
至今一见批博士就如丧考妣。
[6 楼]
|
Posted:
2006-11-13 19:17
billywang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06
:
89
经方币:
909 元
:
0
好评度:
87 点
注册时间:2005-12-17
最后登录:2007-04-07
QUOTE:
引用第6楼
haiwei
于
2006-11-13 19:17
发表的“”
:
你若了解得多,指出我的错误不是更好吗!
赵不敢自称天文历法史专家,但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天文学史专家说:居然没有发现《内经时代》中有关于天文学史论述错误。这是20年前的话。
可惜阁下一直吹捧胡诌天文的《思考中医》。
至今一见批博士就如丧考妣。
没有错误就是对的吗?那你干嘛不渗些相对论上去?
[7 楼]
|
Posted:
2006-11-14 09:19
haiwei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QUOTE:
引用第7楼
billywang
于
2006-11-14 09:19
发表的“”
:
没有错误就是对的吗?那你干嘛不渗些相对论上去?
没有错误不是对的,那么,有错误才是对的了。
真是博士之流的思维!不,还不如博士,所以是博士的弟子。
[8 楼]
|
Posted:
2006-11-14 14:56
billywang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06
:
89
经方币:
909 元
:
0
好评度:
87 点
注册时间:2005-12-17
最后登录:2007-04-07
挂羊头卖狗肉的他也说是啊,我挂的羊头,但我叫的狗肉。
呵,我不是刘的弟子,我没这个资格,我只是爱好中医。虽说我对中医了解不多,但还是分得清谁对谁错。在你的东西里你也不必故作高深,什么儒家思想古代天文学等之类的,这些没有显示你对中医入门多少,估计也就比我稍好些。
[9 楼]
|
Posted:
2006-11-14 19:08
haiwei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HAIWEI那里比得上你。你的逻辑是:没有错误不等于对。于是,有错误,才是对的。
[10 楼]
|
Posted:
2006-11-14 20:03
billywang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06
:
89
经方币:
909 元
:
0
好评度:
87 点
注册时间:2005-12-17
最后登录:2007-04-07
QUOTE:
引用第10楼
haiwei
于
2006-11-14 20:03
发表的“”
:
HAIWEI那里比得上你。你的逻辑是:没有错误不等于对。于是,有错误,才是对的。
我只说没有错误不等于对。可没说有错误才是对的哟。
就象挂羊头卖狗肉的他也说我挂的羊头,没错啊,是羊头,但我叫卖却是狗肉。
听懂了吧,落第秀才。
[11 楼]
|
Posted:
2006-11-14 20:11
haiwei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羊头挂在博士那里,狗肉正在被BILLYWANG卖。
[12 楼]
|
Posted:
2006-11-15 09:48
billywang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06
:
89
经方币:
909 元
:
0
好评度:
87 点
注册时间:2005-12-17
最后登录:2007-04-07
拿不着边际的考据充当临床,说是挂羊头卖狗肉我还真不知道是对是错。
[13 楼]
|
Posted:
2006-11-15 12:08
tankesy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2
:
2
经方币:
11 元
:
0
好评度:
1 点
注册时间:2005-12-06
最后登录:2007-01-04
QUOTE:
引用第9楼
billywang
于
2006-11-14 19:08
发表的“”
:
挂羊头卖狗肉的他也说是啊,我挂的羊头,但我叫的狗肉。
呵,我不是刘的弟子,我没这个资格,我只是爱好中医。虽说我对中医了解不多,......这些没有显示你对中医入门多少,估计也就比我稍好些。
如果billywang先生是个诚恳的人,并非是个谦虚以至虚伪的人的话,仅仅只是个中医爱好者的话,那么就没必要和haiwei先生争论了,如果你的偶像刘先生来的话,倒是可以煮酒一叙。
[14 楼]
|
Posted:
2007-01-04 05:42
快速跳至
>> 新闻信息栏
|- 新闻信息栏
|- 经方资源区
|- 医学广告区
>> 教学大平台
|- 教学大平台
|- 经方练习讨论区
>> 网上咨询区
|- 网上咨询区
|- 仲景美食园
>> 经方实验录
|- 经方实验录
|- 我最擅长使用的一张经方
|-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病例
|- 全国经方验案集萃
|- 方、药吟味
>> 黄煌教授专栏
|- 黄煌教授经方研究栏
|- 临证病案按
>> 自由投稿区
|- 投稿浏览区
|- 我的中医之路
|- 我学中医最大的苦恼
>> 百家争鸣区
|- 百家争鸣区
|- 中西汇通争鸣区
经方沙龙论坛
->
中西汇通争鸣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8642(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04:24,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