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教学大平台 -> 《伤寒论》系列探讨之八   初读成注《伤寒论》的疑惑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伤寒论》系列探讨之八   初读成注《伤寒论》的疑惑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赵红军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89
: 190
经方币: 1588 元
: 0
好评度: 189 点
注册时间:2006-07-07
最后登录:2007-05-1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伤寒论》系列探讨之八   初读成注《伤寒论》的疑惑

初读成注《伤寒论》的疑惑

赵红军

《伤寒论》版本之多,真可谓鱼龙混杂,对于初学者而言,选择版本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古文字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扎实者,最好直接从读白本读起,这样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思路不至于受到干扰,产生先入为主的歧见。但是如果基础教差,看白本无异于看天书,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呵呵,那还是先从成注本开始吧。

《伤寒论》内容最早见于后人医著,当属唐代药王孙思邈之《千金方》,但正如药王所遗憾的那样,“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因此,在《千金方》 里面,《伤寒论》仅是 一些零星的残缺不全的记载,无法得窥见全貌。即使在孙氏晚年才看到了一个比较全的版本,但也只是经过他本人以方类证地整理之后,选录在《千金翼方》之中。显然,这对于学习研究《伤寒论》是很不完全的,仅具有参考价值。

至宋代,林亿等搜集校正医书, 现在公认是经过晋代太医令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计10卷,22篇遂颁行于世。随后又有金代研究《伤寒论》的伤寒大家名医成无己以毕生精力,以精湛的医学理论和高效的临床实践相结合,逾90岁高龄完成了《注解伤寒论》。惜乎两书早已亡佚,流传后世的是明代的复刻本,但这就是我们今天研习《伤寒论》的主要版本了。

初读成注《伤寒论》,还没有进入正文,就已经产生了诸多问题,与同行共讨,并且请教医界前辈。
1 。成本在宋本林亿之后,且成本有林亿校正本书之序言,可见成本与宋本内容应该没有大的差别。成本在正文之前,有序言三篇,一者《注解伤寒论序》,为金代洛阳严器之为成本刻书出版而作;二者《伤寒卒病论集》,即后人大多认为是张仲景原序;三者《伤寒论序》,为宋代林亿校正《伤寒论》所作序言。问题是:既然王叔和是搜集整理仲景医书的第一人, 为何王叔和没有给自己辛苦搜集的千古名著做一序言呢?既可以说明成书经过,也可以排解今人多少疑难啊!而后人知道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证据有两点,一是《伤寒论·伤寒例》有“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二是与王叔和同时代的皇甫谧在他的著作《甲乙经·序》里面提到的“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王叔和搜集整理仲景医论,编成《伤寒论》,这一点是无疑的,但是,他本人依据的版本是什么,他搜集之时,到底有没有改动原文次序内容,如果他写一篇序言,给后人做个交代,千古疑案不是就不存在了吗?那么,他也许有序言,至林亿等校正之时,已经佚失了吗?王叔和没有序言传之后世,令人殊不可解!

2 。大多数人认为 第二篇序言,即所谓医圣本人的序言,但也有人置疑是后人伪作? 是王叔和伪作吗?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且看序言首句:“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医圣是东汉人,为什么不避汉光武帝刘秀的讳而直用“秀”字呢?
再看“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隋书·经籍志》称:“《伤寒杂病论》三十六卷,张仲景撰”。林亿同时校正《外台秘要》引用《伤寒论》内容时,又多次谓其出自《伤寒论》第十七,十八卷等语。均已超出了十六卷之范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以及“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在读孙思邈《千金方·序例治病略例第三》第一段就有这两段话。孙思邈自述没有看见《伤寒论》一书之全貌,即使见到过那么在他在引用之时,怎么会不言明是引用文字呢?那么这几段话能否说明所谓医圣序言实为后人伪作,或者至少这几句是后人添加的呢?

回答笔者以上的疑问,其实是在回答研究《伤寒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伤寒论》这部中医经典著作和《伤寒杂病论》二者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现今我们看到的《伤寒论》,是否医圣著作的本来面貌?是否如后世方有执,喻嘉言等提出的所谓王叔和“错简重订”呢?如果是,那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如果我们按照原书的内容以及排列次序学习研究是否在做无用功呢?是否这样的解释生搬硬套,显得牵强附会?如果维护旧论,即认为全书仍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以上矛盾又怎么解释呢?《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二者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金匱要略》又是怎么回事?它确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吗?为什么在《千金方》里面可以看到《伤寒论》和《金匱要略》里面都不曾见到的孙思邈自谓引用张仲景语的内容?这是否即可以认定《伤寒杂病论》因为佚失了,所以王叔和编集的《伤寒论》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呢?

翻开成注《伤寒论》可见,成无己不但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人,而且注解的是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的全本。后人多有认为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为王叔和补作者,因此注解多忽略,其不全之注解本称之为半本。
因此又产生以下几个问题,请教各位。
平脉法与辨脉法是王叔和所做吗?是他的独创还是依据张仲景的有关脉学理论搜集整理而成? 在《伤寒例》中,王叔和言明“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可见平脉法,辨脉法还是有所依据的,并非王叔和独创,而且其内容为读懂《伤寒论》之必要参考,但为什么后世医家忽弃不辨呢?
辨痓湿暍脉证是王叔和补充的吗?还是医圣原本如此?如果医圣原本如此,那么把此篇排在太阳篇前面,有何用意?由此类推,其它六淫致病,医圣是否都有论著,或者已经佚失?为何此篇与《金匱要略》重复出现呢?
另外,在林亿的序言里面提到:“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外证合397法,除去重复,定有122方,今请颁行。”此处提到了397法的问题,而从太阳病算起,至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条文总数亦有397条(或者398条只是由于分段的小有差异 )那么,一个条文即是一个法么?条文即是指的是法么?还有方的问题,有云122方者,亦有云123方者,差别在于哪里?

请教各位,谢谢!

[楼 主] | Posted: 2006-10-02 02:04 顶端
顾志君

优秀斑竹奖
头衔:困学人困学人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811
: 495
经方币: 4902 元
: 0
好评度: 428 点
注册时间:2005-01-0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唉,题目太大太难了,若非再有文物出土,恐怕很难回答确切,不过在目前的条件下类方类证的研究应该不会出大的偏差。
397法个人认为是有误,应是“条”。
娄老师提出的问题在道德经的研究中也有类似,有些学者认为它是残缺的顺序是混乱的。

[1 楼] | Posted: 2006-10-02 11:19 顶端
黄煌



终身成就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11
发帖: 1187
: 786
经方币: 6825 元
: 0
好评度: 627 点
注册时间:2005-01-04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研究经方不能脱离<伤寒论>,也不能拘泥<伤寒论>。要重视汉唐医学文献,也应该重视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医学文献。要进行文献研究,更应该进行临床研究。
[2 楼] | Posted: 2006-10-02 15:38 顶端
赵红军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89
: 190
经方币: 1588 元
: 0
好评度: 189 点
注册时间:2006-07-07
最后登录:2007-05-1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谢谢顾先生及黄煌老师的回复,希望更多的同行关注这个话题。
[3 楼] | Posted: 2006-10-02 22:58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教学大平台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6975(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12:23,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