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投稿浏览区 -> 2006经方高级研讨班笔录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2006经方高级研讨班笔录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黄波

新人进步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2
发帖: 279
: 288
经方币: 2025 元
: 0
好评度: 214 点
注册时间:2005-01-0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006经方高级研讨班笔录

2006经方高级研讨班笔录
                        黄波

按:为期一天半的经方高级研讨班成功结束了,在此非常感谢与会者的宝贵经验。现将在研讨班上的主要内容和经验的笔记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2003年8月,金秋的南京成功举办了全国的第一次经方盛会。“待到重阳日,把酒话桑麻”,大华兄三年前的期望在今年的五月成为了现实,三十多位经方痴迷者又在金陵会聚,续谈经方,情感不减当年。报到的当天晚上很多朋友就聊得火热,可见大家对经方都倾注了深情。

26日上午黄煌教授做了“关于经方的思考”的讲座,内容涉及了从经方的价值、理论核心、到经方的加减、经方的重投与轻取、经方的用量、经方的剂型、经方的疗效评价等方方面面。首先黄煌教授对中医学的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古代医生的地位相当低下,迫使医生以提高自身技能为第一要务,但中医学从宋以后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其本质发生了变化,其中掺杂了很多杂质,虽然中医学的书从古至今可谓汗牛充栋,然好书不多。现在的中医虽有政策扶持,俨然成为了一只绿毛龟。与外在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正有水平的中医人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但是大浪淘沙,如我们用的那些古方一样,对于那些耐得住寂寞的铁杆中医来说会有所为。经方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配方,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其疗效是可以验证的,也是可以推广的,是值得我们花力气研究的。所以普及经方是中医现代化的先导。

经方的现实价值很大,首先是临床实用价值。黄师认为古方可以治今病,因为人类的疾病古今变迁不是很大,有许多疾病古代有,现代也有,比如感冒,原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内科教师、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张子鹤于1938年著《中国医药科学讨论》一书,认为《伤寒论》为专论流行性感冒之书。这种感冒与1912年流行于西欧的流感相似。再比如结核病,比如糖尿病,古代有,现代也有。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今人类的疾病反应方式没有变,比如恶寒、口渴、便秘等,而古方的目标就是这病在人身上的反应。第二个价值是经方的教学示范价值。黄师认为经方中医学入门的捷径。经方方证明确,经得起验证。具体学习方法为先背方记方,明确方证,而后是掌握每味药的基本指征,然后以药统方,知其加减,最后是要揣摩借鉴经方名家的用方经验,多临证,方能成才。三是商业经济价值。经方是中华民族的临床经验结晶,其应用指征明确,疗效可靠。日本津村制药公司靠“小柴胡汤颗粒”,就够日常运作开支;四川一制药公司的“一清胶囊”,就是经方三黄泻心汤,也搞得红火。

黄煌老师强调经方的理论核心是方证相应。证,是证据。方证,就是有效而且安全地应用本方的证据。具体包含人和病两个方面。所谓“人”,即患者的体型体貌特征、心理特征、生命指征、营养状况、健康状况等。所谓“病”,即具有发生发展特点的变化特点的一组让人痛苦甚至影响生命的症候。如黄师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后脾功能亢进,因为随着疾病发展会出现紫癜和出血,危及生命。为预防和控制出血,对于体质尚可的患者,黄师往往给予三黄泻心汤原方,同时配合芍药、甘草、生地、阿胶、枸杞等熬的膏方,能改善病人整体症状,控制疾病发展。又如黄师曾治疗一十八九岁女青年的甲亢,人瘦,发黄,就诊时烦热无比,口渴狂饮,水杯随身携带,汗多,据此黄师处以白虎汤,加大其中治疗烦热而多汗的知母的剂量,同时加入治疗口渴而胁下痞硬的牡蛎,患者胸腹动悸、汗出、口渴等症状皆大为好转,坚持服用后疾病向愈。

经方治病的具体思路体现在方证三角中。即明确方、病、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对于大柴胡汤证来说,此常常见于某种特殊体质类型的人中,黄师称之为大柴胡汤体质,此种体质类型的患者常常会出现胆胰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用大柴胡汤效果很好。另外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对于“骨弱肌肤盛”的“尊荣人”出现“血痹”这种疾病时使用的。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则是对于“失精家”出现动悸、脱发、阳萎、梦交等症时使用的。

关于伤寒论中原文的学习,黄师称为经方中的冰山理论。因为张仲景的描述过于精炼,需要我们去挖掘。如四逆散的“四逆”, 表明患者的一种整体状态,表现为患者手足冷,身体热,容易郁闷,往往身上穿的比别人少,唇红但脸黄,有的还有低血压等。其人或咳,患者可能有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或悸,患者可能循环系统有问题;或小便不利,通常为神经性尿频,表现为泌尿系统;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表现为消化系统。

诊断方面,黄煌老师强调望诊功夫,练就一双火眼晶晶。通过望诊来了解病人的体质及精神状态,对于我们把握体质尤为重要。腹诊,对于判断患者的虚实或精神状态有帮助。黄老师诊断还有一大特色便是诊足,即看小腿的粗细和皮肤色泽等。如肿瘤患者小腿细而全身乏力,多需滋补,可用炙甘草汤等;如小腿肚子肥大且下肢浮肿者则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黄芪类方的机会。至于小腿的颜色,如见色黑如鱼鳞者,多半有瘀血证,需用活血化瘀药。

对于保证经方在加减后的疗效,黄师的经验是:第一,熟悉经典药证,第二,按照经方加减的规矩。如用小柴胡汤治疗迁延型咳嗽,常加五味子、干姜,其方法即源于《伤寒论》原文。第三,根据方中药物衍化,来寻找合理的“接口”。如桂枝茯苓丸加大黄,因为桂枝茯苓丸中有桂枝、桃仁,再加大黄,即可衍化为桃核承气汤。半夏泻心汤加大黄,即因为原方中已经有黄连黄芩,加大黄即衍化为泻心汤。对后世的一些药物,以及经方中没有的配伍规矩,因为没有经验的支持,故使用是比较谨慎的。经方讲究结构美,到多一味嫌肥,减一味嫌瘦的地步,可谓是用方的上层境界了。

对于经方的学习黄老师一直倡导,在现阶段,“不讲道理,只讲事实”。不去解释疾病的病机,而是继承我们古人的实实在在的有效地用方用药的经验。对于每张方我们当尽量弄清楚其客观的方证,其对体质的要求及所适应的疾病谱;而对于每一味药,我们需明白其在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经常和哪些药配伍,配伍后主治什么,剂量的大小主治有何不同等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黄师还提到了对于急性病用药品种不宜多,但量要重。慢性病的治疗,用药量不宜大,宜小量常服。对于剂量问题,也值得研究,如张仲景用量是根据不同的证而有不同的剂量段。用附子有两个剂量段。大剂量为3-5枚,多用于治疗关节疼痛或心腹大痛;小剂量为1-2枚,多用于治疗脉沉微、四肢逆冷等。故止痛用大量,温阳用小量。黄连大剂量除烦,小剂量除痞等。在剂型方面,认为汤剂是最常用的经方剂型,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及时调整配方,而且取效较快。但有些方可能散剂丸剂效果更好,这些需要研究。为了方便服用,还有颗粒剂、膏滋药等。

关于经方疗效评价问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方、不同的病来制定的,有的要看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有的可以借鉴西医的检查指标,但关键是以人为本。且当与病人讲清中医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如对于大便干结的黄芪体质的糖尿病的患者,近期目标是解决大便困难问题,用四味健步汤(芍药60克左右)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往往一两天大便即能转畅,长期使用本方能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使下肢有力,睡眠质量提高。黄师呼吁政府部门要为老百姓导医,让百姓对中西医的疗效有个明确的认识。

最后黄师强调推广、普及经方的当务之急,是需要组织全国的力量制定一批中医配方的应用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对经方进行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制定出每一张方的方证构成、药物剂量、药物加减及主治病症、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经方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


[ 此贴被黄煌在2006-04-29 20:07重新编辑 ]

[楼 主] | Posted: 2006-04-29 20:01 顶端
黄波

新人进步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2
发帖: 279
: 288
经方币: 2025 元
: 0
好评度: 214 点
注册时间:2005-01-0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6日下午南京中医药大学蒋明教授和史欣德研究员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成果。

蒋明教授介绍了药物的规律性组合研究及其方剂学意义,对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了质疑。提出方剂的本质是药物之间的关系,药物的规律性组合是该关系的最小功能单位。组合的形式包括药物组合和思路的组合两类。方剂由一至数个由组合形成的功能单元组成。组合由来自于病证药多方面的要求决定。现阶段组合应由分析多首同类方而得,并需要经实践的再检验。

史欣德研究员介绍了通过对从清及清以前的近10万首方剂中选出失眠方309首进行调查分析,以主药为纲,将方分成七类,分别为针对气虚的人参类方,针对血虚的地黄类方,针对阴虚的酸枣仁汤类方,针对痰饮的半夏类方,针对火热的黄连类方、栀子类方,针对气滞的柴胡类方等。在临床上随机组合代表方,就可以变化出临床所需的各种复方。如四君子汤与四物汤的合方可用于气血两虚的失眠的治疗;生脉散合温胆汤的合方,可用于气阴两虚而兼有痰气交阻的失眠的治疗等等,对于提高临床选方的准确性有较大帮助。另外史欣德研究员介绍了其临床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经验,指出小柴胡汤去人参加干姜五味子所治疗的咳嗽多为喉源性的,口干不明显,痰白粘,大便偏稀,苔多薄白,多为咳嗽早期出现。还介绍了其临床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三叉神经痛、鼻窦炎、女性盆腔炎、腰腿痛、急性结膜炎、带状疱疹等的经验。本方的应用指征为肝胆经的实火和湿热,表现为口苦,眼睛充血,分泌物色黄粘稠,胁痛或少腹伴有疼痛,小便黄、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

[1 楼] | Posted: 2006-04-29 20:04 顶端
黄波

新人进步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2
发帖: 279
: 288
经方币: 2025 元
: 0
好评度: 214 点
注册时间:2005-01-0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7日上午与会者对经方的运用进行交流,有与会者治疗多例小儿不明原因的腹痛用芍药甘草汤多效。黄煌教授临床多用小建中汤来治疗,还用此方来治疗小儿因疼痛而致的夜啼。史欣德老师说,大多数的血管的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用芍药甘草汤都有效。因与寒者可配伍桂枝附子等,方如桂枝汤、桂枝汤加附子汤、小建中汤等;因与热者可配伍黄芩等,方如黄芩汤;因气郁者常配伍柴胡枳壳,方如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有经验用龙胆泻肝汤治愈一多汗十余年患者,用大剂的土茯苓治疗痛风关节红肿疼痛明显者,用苦酒汤治愈口舌顽固性溃疡患者等的经验,有用栀子连翘汤、栀子豉汤加味等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所表现的烦热汗出,胸闷心悸,坐卧不安等。有用大柴胡汤治疗胃肠衰竭伴有腹部按之硬满且有口唇疱疹的患者,在治疗胰腺炎方面,用大柴胡汤其中大黄必须生用,制大黄没有效果。有用防风葛根茯苓治疗学生紧张症,表现为考前腹中不适,恶心呕吐等,药后不仅躯体症状改善,且能增强记忆力。对于桂枝汤有用于治疗一胸痹患者的下午三点手心发烫患者,有治疗半身汗出,半身无汗出的患者,有治疗虚人感冒热退后的恶风、汗出不畅、精神萎靡等。黄煌教授认为本方为感冒、汗出过多、或疲劳患者的强壮剂和疲劳恢复剂,药后能祛除疲劳、恢复体力。

此次经方高级研讨班在徐冬英老师的用循证医学手段对“三七”进行系统评价的介绍中圆满结束。

[2 楼] | Posted: 2006-04-29 20:05 顶端
王海峰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二段
精华: 0
发帖: 187
: 80
经方币: 780 元
: 0
好评度: 65 点
注册时间:2005-08-30
最后登录:2007-05-2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转贴2003年的
金秋的南京,景色格外怡人,而今年则更是令人难忘。来自祖国各地的30多名经方研究者共聚于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畅谈经方。

  首先,著名的中医学者、经方医学的资深研究者黄煌先生作了抛砖引玉的发言。黄老师就“如何做一个好医生”谈了他的见解。他认为做一个好医生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随证与随意的关系。这也是鉴别真假中医的标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张仲景的辨证精神。但现在的中医界,却普遍存在随意治之的倾向,把“医者,意也”过分地进行了发挥。有的甚至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如见到炎症就解毒,见到肿瘤就攻邪,见到冠心病就活血化瘀,完全没有辨证的观念。那么,证又是什么?就是方证和药证!二是治病与治人的关系。经方医学是治人的,并不局限于具体的病名。相反,它重视的是病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性格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除了将人看作生物体外,还重视人的社会属性。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做医生除了要遵循方证和药证的普遍规范外,还要形成个人的风格。要敢于追求个人的个性,敢于张扬个性,决不要人云亦云。老是跟随别人走,永远都不会形成个人的天地。四是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医十分强调临床用药的技术,但也决不忽略对待病人的行医艺术。陆游曾说过“汝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行医也是这样,也要了解社会学的知识,了解病人的心理。毕竟我们面对的是社会属性的人,而不是动物。行医的艺术,说到底是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所学,恰倒好处服务社会的本领,是运用技术的技术。黄老师还举出史欣德老师的例子,史老师看病时表情十分丰富,常常与病人达成心理上的共鸣,值得大家学习。
 
其次,文献研究所的方剂研究员史欣德老师也谈了她的宝贵经验。她体会:凡是临床疗效满意者多为经方,而且是按原方比例。并谈了用温经汤(吴茱萸用9克)治疗经间期头痛;用桃核承气汤治疗龙胆泻肝汤治之不效的睾丸炎及白血病肛门肿痛;用桂枝加附子汤治发热、汗出半个月,脉象沉弱者;用清上蠲痛汤合平胃散治一女,头痛30年,伴有胃不适,其人体壮、舌苔腻者。史老师还认为方剂的运用要分清等级,如治疗淤血证的方子,其等级由轻到重依次为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另外,还要分清部位来用方,如凉膈散所主的部位是从鼻到膈;口腔和大便同时出现疾病往往是黄连解毒汤所主;眼与小便同时出现疾病龙胆泻肝汤运用的机会较多。强调重视经络辨证和用经方思想来指导运用时方。
 
接着,赵鸣芳老师也谈到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认为本病发病率高达20%,西医尚无特效疗法。强调要重用甘草,10~20克,并提到有重用60克的报道。谈到幽门螺旋菌在本病发病学中起到的作用,认为黄连黄芩有抑制该菌作用。

瞿融老师谈了她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拆方研究。但与会者认为动物实验不能代表临床,病人的心理与社会性是动物无法比拟的。

石历闻老师也谈了她在国外运用经方的经验。如以温经汤治疗不孕症,其人脚冷;以小柴胡汤合复元活血汤治疗登革热;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等等。石老师认为经方的使用并没有人种的差异。并谈了她运用内经理论预测“SARS”传播期限的体会。  

在具体经方运用经验方面,主要体现在三张柴胡类方。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自皖南的名医温兴韬副主任医师谈了他运用本方治疗癔病、心肌炎频发室早的经验;擅用经方的山海关名医赵立波医生谈了他运用本方原方治疗小儿多动症的经验,谈了方中铅丹的制法与用量及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关于本方治疗癫痫的问题,黄老师谈到印刷厂工人很少有患癫痫者,提示铅丹在本方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来自福建的名医庄严谈了他以本方治疗早期阳痿属于心因性者、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有神经质者,并指出有与大柴胡汤合用的机会。来自江苏江阴市的徐蓓云则以本方治疗甲亢。高广飞医师认为方中的龙骨牡蛎能使甲亢病人的T3、T4久高不降。但立即遭到赵立波的反对。赵氏认为该指标的下降是缓慢的,有时是先高后低的。与会者也认为不能仅凭生化指标来判断经方的疗效,要综合整体变化,尤其是病人生活质量。关于小柴胡汤,除了石老师用于登革热外,缪青云医师认为本方对于外感病的反复发热很有效。临床常加石膏、青蒿、生大黄等。关于大柴胡汤,黄煌老师介绍了用本方加黄连治疗心律失常食后不适,以及结肠炎的经验,并认为当以“心下按之满痛”为指征;史老师也以本方治疗胆道术后腹胀;赵永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认为在用麻黄类方无效时应考虑此方,提出要跳出“麻黄止喘”的习惯思维;庄严以治疗上感、哮喘性支气管炎,痰白如泡沫,用麻杏石甘汤不效时,以本方合半夏厚朴汤加石膏。关于方中柴胡所用的品种,两位北方的赵医生均使用北柴胡,赵永前还谈到他一般不使用柴胡饮片,而是自己加工原始药材以保证药品质量。赵氏个体行医,有这方面的必要性和条件性。赵立波医生谈到在临床上遇到服用柴胡剂第一煎偶然有腹泻的现象,但随后腹泻会自行停止,不需要作处理。牛膝也有类似现象。刘岳则以本方加乌梅、槟榔治疗胆道蛔虫症。

其他方面还讨论了温经汤、防己黄芪汤、桂枝汤、炙甘草汤等经方的应用经验。药物方面重点讨论了甘草、地黄、芍药等运用。   在体质辨证方面也是本次会议的讨论重点。庄严就黄芪体质谈了自己的经验,认为该体质来诊时多有他人陪同。还带来了他摄的照片,具有相当的生动性。黄老师认为其人多能食而无力气。庄严提出当归体质,认为该体质常有脱发、发枯、头发分叉,且有“往来”的特性;皮肤枯涩,有白有黑,面有色素沉着。唇干、冬天唇易裂,易脱屑,其人多喜舔唇;有流产及手术等失血史;其人瘦,平素极易遭蚊子咬。容易有疼痛发生。因为皮肤枯燥,故多与地黄合用,因为易于疼痛,故多与芍药合用。对于柴胡体质,黄老师认为单眼皮、有季节性过敏的病人多见。并提出芍药体质,认为其人易头痛、小腿抽筋、便秘、哮喘属于痉挛性体质。地黄体质皮肤易于枯燥但并不脱屑,与当归体质不同。赵永前认为体质复合出现的机会很多。与会者也有对体质辨证有不同意见者,认为不能单凭体质来辨证,应该结合证。史老师认为急性病主要是辨证,慢性病则要辨体质。其实,辨证是为了找到运用经方的依据,广义上的辨证也包括辨体质。正如黄老师认为的那样,所谓的“证”既可以是症状,也可以是病名,还可以是一种病理状态,更可以是体质。从辨证的方法上说,体质辨证无疑也是为经方的运用添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毕竟有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体质有很强的相关性。如半夏体质易出现精神病变;柴胡体质易出现胃肠道及精神病变;桂枝体质则易于出现在循环系统疾病中。恰如见到什么戏台什么道具就知道唱什么戏一样,看到什么体质就能大致了解所患何病,该用何药。体质就是疾病演绎的平台。体质的形成和转化与职业、年龄、性格、家族和地域性有一定的关系。庄严认为大柴胡汤体质的转化路线可能是:大柴胡汤体质——五苓散体质——黄芪体质——附子体质。中医的体质学说已引起国内许多同道的重视,但将体质与具体的方剂和药物挂钩,使之更具有实用性,这种思路还并不多见。  

其他方面。会议还就经方的剂量作了探讨,赵立波医生的经验最具有特色。他临床上总是按照1两等于15克的换算率来用经方的,并且原方、原比例也不改变。如柴胡最大剂量用到120克,疗效相当满意,见效每在1~2剂间,且并无副作用。他还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一小女孩,口腔溃疡伴有外阴水疱,以生甘草40克,3剂见效,9剂治愈。

就经方的重要性也达成了共识,赵立波认为经方就象金字塔,多一石块和少一石块都构不成完整的结构。庄严对于经方的精练性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塔尖上的东西不需要很多,了了几笔便可以构出要点。关于行医艺术方面,与会者也都谈了许多经验。

总之,本次会议的气氛是活跃的,收获是丰富的。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术会议。“待到重阳日,把酒话桑麻”,闭会后大家都怀着同一心情盼望着下一次经方研讨会的召开。


[ 此贴被王海峰在2006-05-03 09:54重新编辑 ]

[3 楼] | Posted: 2006-05-03 09:47 顶端
andy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四段
精华: 0
发帖: 457
: 397
经方币: 3655 元
: 0
好评度: 382 点
注册时间:2005-09-30
最后登录:2019-11-2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转贴』2003经方高级研讨班记录
  2003年的金秋的南京,景色格外怡人,而今年则更是令人难忘。来自祖国各地的30多名经方研究者共聚于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畅谈经方。

首先,著名的中医学者、经方医学的资深研究者黄煌先生作了抛砖引玉的发言。黄老师就“如何做一个好医生”谈了他的见解。他认为做一个好医生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随证与随意的关系。这也是鉴别真假中医的标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张仲景的辨证精神。但现在的中医界,却普遍存在随意治之的倾向,把“医者,意也”过分地进行了发挥。有的甚至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如见到炎症就解毒,见到肿瘤就攻邪,见到冠心病就活血化瘀,完全没有辨证的观念。那么,证又是什么?就是方证和药证!二是治病与治人的关系。经方医学是治人的,并不局限于具体的病名。相反,它重视的是病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性格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除了将人看作生物体外,还重视人的社会属性。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做医生除了要遵循方证和药证的普遍规范外,还要形成个人的风格。要敢于追求个人的个性,敢于张扬个性,决不要人云亦云。老是跟随别人走,永远都不会形成个人的天地。四是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医十分强调临床用药的技术,但也决不忽略对待病人的行医艺术。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行医也是这样,也要了解社会学的知识,了解病人的心理。毕竟我们面对的是社会属性的人,而不是动物。行医的艺术,说到底是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所学,恰倒好处服务社会的本领,是运用技术的技术。黄老师还举出史欣德老师的例子,史老师看病时表情十分丰富,常常与病人达成心理上的共鸣,值得大家学习。

其次,文献研究所的方剂研究员史欣德老师也谈了她的宝贵经验。她体会:凡是临床疗效满意者多为经方,而且是按原方比例。并谈了用温经汤(吴茱萸用9克)治疗经间期头痛;用桃核承气汤治疗龙胆泻肝汤治之不效的睾丸炎及白血病肛门肿痛;用桂枝加附子汤治发热、汗出半个月,脉象沉弱者;用清上蠲痛汤合平胃散治一女,头痛30年,伴有胃不适,其人体壮、舌苔腻者。史老师还认为方剂的运用要分清等级,如治疗淤血证的方子,其等级由轻到重依次为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另外,还要分清部位来用方,如凉膈散所主的部位是从鼻到膈;口腔和大便同时出现疾病往往是黄连解毒汤所主;眼与小便同时出现疾病龙胆泻肝汤运用的机会较多。强调重视经络辨证和用经方思想来指导运用时方。

接着,赵鸣芳老师也谈到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认为本病发病率高达20%,西医尚无特效疗法。强调要重用甘草,10~20克,并提到有重用60克的报道。谈到幽门螺旋菌在本病发病学中起到的作用,认为黄连黄芩有抑制该菌作用。

瞿融老师谈了她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拆方研究。但与会者认为动物实验不能代表临床,病人的心理与社会性是动物无法比拟的。

石历闻老师也谈了她在国外运用经方的经验。如以温经汤治疗不孕症,其人脚冷;以小柴胡汤合复元活血汤治疗登革热;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等等。石老师认为经方的使用并没有人种的差异。并谈了她运用内经理论预测“SARS”传播期限的体会。

在具体经方运用经验方面,主要体现在三张柴胡类方。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自皖南的名医温兴韬副主任医师谈了他运用本方治疗癔病、心肌炎频发室早的经验;擅用经方的山海关名医赵立波医生谈了他运用本方原方治疗小儿多动症的经验,谈了方中铅丹的制法与用量及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关于本方治疗癫痫的问题,黄老师谈到印刷厂工人很少有患癫痫者,提示铅丹在本方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来自福建的名医庄严谈了他以本方治疗早期阳痿属于心因性者、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有神经质者,并指出有与大柴胡汤合用的机会。来自江苏江阴市的徐蓓云则以本方治疗甲亢。高广飞医师认为方中的龙骨牡蛎能使甲亢病人的T3、T4久高不降。但立即遭到赵立波的反对。赵氏认为该指标的下降是缓慢的,有时是先高后低的。与会者也认为不能仅凭生化指标来判断经方的疗效,要综合整体变化,尤其是病人生活质量。关于小柴胡汤,除了石老师用于登革热外,缪青云医师认为本方对于外感病的反复发热很有效。临床常加石膏、青蒿、生大黄等。关于大柴胡汤,黄煌老师介绍了用本方加黄连治疗心律失常食后不适,以及结肠炎的经验,并认为当以“心下按之满痛”为指征;史老师也以本方治疗胆道术后腹胀;赵永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认为在用麻黄类方无效时应考虑此方,提出要跳出“麻黄止喘”的习惯思维;庄严以治疗上感、哮喘性支气管炎,痰白如泡沫,用麻杏石甘汤不效时,以本方合半夏厚朴汤加石膏。关于方中柴胡所用的品种,两位北方的赵医生均使用北柴胡,赵永前还谈到他一般不使用柴胡饮片,而是自己加工原始药材以保证药品质量。赵氏个体行医,有这方面的必要性和条件性。赵立波医生谈到在临床上遇到服用柴胡剂第一煎偶然有腹泻的现象,但随后腹泻会自行停止,不需要作处理。牛膝也有类似现象。刘岳则以本方加乌梅、槟榔治疗胆道蛔虫症。

其他方面还讨论了温经汤、防己黄芪汤、桂枝汤、炙甘草汤等经方的应用经验。药物方面重点讨论了甘草、地黄、芍药等运用。   在体质辨证方面也是本次会议的讨论重点。庄严就黄芪体质谈了自己的经验,认为该体质来诊时多有他人陪同。还带来了他摄的照片,具有相当的生动性。黄老师认为其人多能食而无力气。庄严提出当归体质,认为该体质常有脱发、发枯、头发分叉,且有“往来”的特性;皮肤枯涩,有白有黑,面有色素沉着。唇干、冬天唇易裂,易脱屑,其人多喜舔唇;有流产及手术等失血史;其人瘦,平素极易遭蚊子咬。容易有疼痛发生。因为皮肤枯燥,故多与地黄合用,因为易于疼痛,故多与芍药合用。对于柴胡体质,黄老师认为单眼皮、有季节性过敏的病人多见。并提出芍药体质,认为其人易头痛、小腿抽筋、便秘、哮喘属于痉挛性体质。地黄体质皮肤易于枯燥但并不脱屑,与当归体质不同。赵永前认为体质复合出现的机会很多。与会者也有对体质辨证有不同意见者,认为不能单凭体质来辨证,应该结合证。史老师认为急性病主要是辨证,慢性病则要辨体质。其实,辨证是为了找到运用经方的依据,广义上的辨证也包括辨体质。正如黄老师认为的那样,所谓的“证”既可以是症状,也可以是病名,还可以是一种病理状态,更可以是体质。从辨证的方法上说,体质辨证无疑也是为经方的运用添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毕竟有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体质有很强的相关性。如半夏体质易出现精神病变;柴胡体质易出现胃肠道及精神病变;桂枝体质则易于出现在循环系统疾病中。恰如见到什么戏台什么道具就知道唱什么戏一样,看到什么体质就能大致了解所患何病,该用何药。体质就是疾病演绎的平台。体质的形成和转化与职业、年龄、性格、家族和地域性有一定的关系。庄严认为大柴胡汤体质的转化路线可能是:大柴胡汤体质——五苓散体质——黄芪体质——附子体质。中医的体质学说已引起国内许多同道的重视,但将体质与具体的方剂和药物挂钩,使之更具有实用性,这种思路还并不多见。

其他方面。会议还就经方的剂量作了探讨,赵立波医生的经验最具有特色。他临床上总是按照1两等于15克的换算率来用经方的,并且原方、原比例也不改变。如柴胡最大剂量用到120克,疗效相当满意,见效每在1~2剂间,且并无副作用。他还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一小女孩,口腔溃疡伴有外阴水疱,以生甘草40克,3剂见效,9剂治愈。

就经方的重要性也达成了共识,赵立波认为经方就象金字塔,多一石块和少一石块都构不成完整的结构。庄严对于经方的精练性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塔尖上的东西不需要很多,了了几笔便可以构出要点。关于行医艺术方面,与会者也都谈了许多经验。

总之,本次会议的气氛是活跃的,收获是丰富的。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术会议。“待到重阳日,把酒话桑麻”,闭会后大家都怀着同一心情盼望着下一次经方研讨会的召开。

[4 楼] | Posted: 2006-07-26 20:24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投稿浏览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7173(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08:55,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