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君
困学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811
: 495
经方币: 4902 元
: 0
好评度: 428 点
注册时间:2005-01-06
最后登录:2007-05-23
|
转贴 也谈中医教育
□ 庞景三 张仲景国医学院
近几年中医界对我国的中医教育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多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许多建议,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矛 盾 学习时间与内容 现在中医本科学制为5年,见习、实习时间大多是1年零3个月,假期每年3个月,4年共12个月(不含实习的1年),每年36周课堂教学时间中有36个双休日,每年72天,再加每年两周考试时间,4年共328天。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即在5年中理论学习不足2年(22个月)。需要学习的课程有多少呢?多达29~31门,基本上是普通课学时(外语、计算机、政治等)占1/3,西医占1/3,中医占1/3,也就是说5年中真正学习中医只有7个月时间,问君谁是天才,能有多大精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好这么多知识,能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学习的课程在不断地增加,教材也在不断增厚,然而时间却没有延长。被压缩在一个模子里的中医学子们出来时必然成为变了型的仍需重塑的中医。 中西医课程之比 西医院校可以不开中医课,而中医院校不开西医课则不行,这也是中医院校无可奈何之举。1967年以前中医课与西医课之比大多为8∶2,“文革”后逐渐演变为7∶3、6∶4、5∶5,现在有些院校甚至是4∶6,其结果是以前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中医功底较为深厚,以后的毕业生中医基本功逐步减弱,以致现在有许多中医院校毕业生,特别是一部分研究生,不会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治病。有的成为“泥瓦匠式”中医,即无设计之巧,只有堆砌之能,如遇头痛者,堆砌许多止痛中药;腹胀者,堆砌许多行气药。有的成为“披皮毛式”中医,即在中医的招牌下按西医的看病思路,依西医诊断行事,如遇炎症者用一群清热解毒药;高血压者用一群认为降压及扩血管药。中医的辨证论治精髓被抛之脑后,中医的智慧才能在退化。生存的压力、浮躁的心态就使一部分人用西医的术语来掩盖中医知识的浅薄。 原 因 西风劲吹 中医过去的教育是以师承授受和自学为主(学者们只强调师承而忽略自学),中医院校成立后才以群体培养为主,这是中医教育的一大进步,本应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医,但可惜的是我们的教育被西风吹得找不到北,从办学形式上的西化,发展到内容上的西化。这股风只吹得人们忘祖失魂,视传统文化为障碍,视中医中药为落后,怎么可能继承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传统不能继承,只好全盘西化(尽管有人口头上不承认),好像用西方歌剧的审美情趣来评价中国的京剧一样,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 自废内功 中医是一门早熟的科学,当然也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如果了解一下中医医学史,了解一下中医各家学说,一定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中医之所以历经摧残而不灭,之所以有今天的较为繁荣的局面,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巨大的临床价值是中医学自立于世界医林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基本内容主要蕴含在中医经典当中。历代医学大师们的成长无一例外都是从经典当中汲取这些知识营养和精神力量,无一例外在经典中医思想的薰陶下有所感悟、有所创新,从而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然而可悲的是,中医教育正在不断淡化,甚至丢弃经典中丰富、生动而深刻的内涵,这无疑于自废内功。 建 议 建立以中医经典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等名著精选不是可有可无,仅上几十学时,甚或是选修课,而应是必修课中的核心课。如果以中医经典为主的话,学生吸纳的是高层次的中医药文化营养。丢掉经典,试图进入博大精深、金碧辉煌的中医药文化殿堂,当然不能得其门而入。现行的白话文教材及必要的西医教材仍可应用,但只能是辅助教材,是为了帮助理解经典和开拓学生知识面,其学时不应超过中医经典课。 建立多层次培养中医人才的机制 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临床优秀中医人才是中医教育的主方向,此类人才当采用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院校培养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前期在学校里学习,后期到医院跟师(真正的跟师,非现在的实习模式),充分发挥院校教育的优势和体现师带徒的特色。 研究型中医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中医研究生教育,要摆脱单一的实验室研究生模式,基础研究生、临床研究生、文献研究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在中医特色及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要求涉猎多学科的知识为我所用,真正落实到研究上来。 外向型中医人才的培养,必需在牢固的中医根基基础上,学好外语,准确把握中医理论的外语表达,这也是中医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 亦中亦西的人才培养,其学制至少延长到6年,先学中医、再学西医,或先学西医、再学中医均可,培养的人才是既会用中医理论指导防病治病,又会用西医理论指导防病治病。 中医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是中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中医职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中医学是一门复杂科学,几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所以单靠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特别是中医各专科人才,不可能仅在院校培养,只有靠临床实践和继续教育才能完成。
|
|
[楼 主]
|
Posted: 2006-03-22 16: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