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百家争鸣区 -> 我对经方的思考——答大同经方十五问
 XML   RSS 2.0   WAP 

<<  1   2   3  >>  Pages: ( 2/3 total )
--> 本页主题: 我对经方的思考——答大同经方十五问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温小文

原创先锋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2
发帖: 301
: 129
经方币: 931 元
: 0
好评度: 90 点
注册时间:2005-04-2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大同于2006-01-13 20:28发表的:
继续请教:
1、如何对药证学说进行证伪?出现怎样的情况标志着药证研究或“药-人-病”模式研究的失败?
2、临床有无药证相符而无效的情况?能否举例?遇见这样的情况是考虑药证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还是考虑药证研究有先天不足、或不可逾越的障碍?
.......

感觉大同先生此几问不含善意。

[30 楼] | Posted: 2006-01-13 21:43 顶端
温小文

原创先锋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2
发帖: 301
: 129
经方币: 931 元
: 0
好评度: 90 点
注册时间:2005-04-2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也缺乏诚意。
[31 楼] | Posted: 2006-01-13 22:16 顶端
顾志君

优秀斑竹奖
头衔:困学人困学人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811
: 495
经方币: 4902 元
: 0
好评度: 428 点
注册时间:2005-01-0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下面是引用大同于2006-01-13 20:28发表的:


继续请教:
1、如何对药证学说进行证伪?出现怎样的情况标志着药证研究或“药-人-病”模式研究的失败?
2、临床有无药证相符而无效的情况?能否举例?遇见这样的情况是考虑药证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还是考虑药证研究有先天不足、或不可逾越的障碍?
3、既然“药证相符以后的疗效,是古代的标准,是直观的标准”既然药证相符之疗效也尚未肯定,为何全盘否定自己年轻时的研究模式?现在的信心又从哪里来?quote]
………………………………………………………………

试答:
1 研究的过程就是证伪(应该是去伪)存真的过程,任何一种科学应该都一样。目前黄老师的研究还没有明显失误或者失败,从先生的临床效果看越来越成熟,临床是检验研究成败的金钥匙。
2 任何一种学问都不会是终极真理,当然有进一步提高的需要,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上帝。
3 尚未肯定不代表没有进步,黄老师应该也在不断螺旋上升。

[32 楼] | Posted: 2006-01-13 22:19 顶端
大同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61
: 7
经方币: 116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12-04
最后登录:2007-02-2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ydh于2006-01-13 21:39发表的:
“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看,药证无疑是破解经方的一把钥匙,通过它我们更容易发现张仲景的用药规律”

感谢杨大华先生的回复。我非常欣赏先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老老实实的作风,不愧为黄教授的高足。
感觉先生要比教授偏于传统一些,教授比先生的现代气息要强一些。比如,上述引用先生的一句话黄教授未必完全同意,我也认为不应该把仲景理解为经方的顶峰,况且药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治病,而非羽翼仲景。我把教授的学术理解为经方基础上的现代天然药物研究。没有经方、药证的基础,现代天然药物研究可能迷失大方向;没有现代天然药物研究,经方、方证研究也难于深入。当然,体质学说还涉及生理学和病理学。
我热切期盼黄教授的学术成果被规范化、系统化,并被公认、得到推广和发扬。我的问题虽纯粹是理论问题,但是与实践并无抵牾之处,也没有涉及玄学。如果教授的成果不断推广,相信很多具备普通思维能力的人都会产生类似的疑问。
至于理论于实践的问题(此处表现为理论与临床的问题),是个哲学问题,掌握这个问题也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有时,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正确的方法论是一种有力的武器。

[33 楼] | Posted: 2006-01-13 22:46 顶端
大同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61
: 7
经方币: 116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12-04
最后登录:2007-02-2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温小文于2006-01-13 22:16发表的:
也缺乏诚意。

不能被证伪,即非科学。
起码,现代科学有这么一个标准。
这个标准以后会不会被推翻,我不得而知。然而,现在我只能这么问。
不是朋友,不会说真心话。不是朋友,不必提反面意见。
黄教授如今领袖江浙中医界,又是省政协委员,我何必开罪?
如果要恭维教授,想必我也能讨教授欢心。
一位医界元老对我说:“人往往随着地位变化,地位越高,越是主观。主席晚年,也是如此。医生往往也如此。我也有这种情况......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甚至非常局限,我们只能从所掌握的非常有限的知识去判断事物,所以务必谨慎,须多听意见。”
我不知道,黄教授能否听到比较尖锐的反面意见。
我的感觉: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该听;从学术的角度、探求真理的角度,听听无妨。

[34 楼] | Posted: 2006-01-13 23:01 顶端
大同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61
: 7
经方币: 116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12-04
最后登录:2007-02-2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既然大家不喜欢,我不再问。
[35 楼] | Posted: 2006-01-13 23:01 顶端
sakula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40
: 35
经方币: 294 元
: 0
好评度: 34 点
注册时间:2005-10-11
最后登录:2007-05-2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不是不喜欢,是想听听您的临床经验。“立足临床实践,研究经方现代应用”——是办网站的宗旨,没功夫扯那么多。
[36 楼] | Posted: 2006-01-13 23:17 顶端
黄煌



终身成就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11
发帖: 1187
: 786
经方币: 6825 元
: 0
好评度: 627 点
注册时间:2005-01-04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回家晚了,没想到今晚沙龙很热闹,这种讨论,我喜欢!研究经方,探讨药证,是我的爱好,也是我临床不断取效的基础。我从来没有认为我搞得东西是领先的,只是感觉比年轻时追求的东西更实在,更容易把握。但如何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将药证进一步规范,是我及我们团队努力的目标。在探索过程中,希望有更多的高手加入,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同的问题提得很好,有深度,我欢迎,所以,我很高兴与他切磋探讨。
[37 楼] | Posted: 2006-01-13 23:24 顶端
顾志君

优秀斑竹奖
头衔:困学人困学人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811
: 495
经方币: 4902 元
: 0
好评度: 428 点
注册时间:2005-01-0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大同于2006-01-13 23:01发表的:
既然大家不喜欢,我不再问。



喜欢,请继续!

[38 楼] | Posted: 2006-01-14 09:32 顶端
顾志君

优秀斑竹奖
头衔:困学人困学人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811
: 495
经方币: 4902 元
: 0
好评度: 428 点
注册时间:2005-01-0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大同于2006-01-13 23:01发表的:

不能被证伪,即非科学。

.......




……


[ 此贴被顾志君在2006-01-14 09:56重新编辑 ]

[39 楼] | Posted: 2006-01-14 09:34 顶端
顾志君

优秀斑竹奖
头衔:困学人困学人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811
: 495
经方币: 4902 元
: 0
好评度: 428 点
注册时间:2005-01-0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看完大同先生的问题和黄老师回答以及再问再答受益匪浅!!如伤寒质难一般! 知道先生也是一位学养有素的学者,有些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所以也请大同先生回答以下问题,以作互动嘛!我们都是学习者,千万不要客气!

1、经方研究最理想的模式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方面的学者协作?
2、经方研究的突破口最有可能在哪里?
3、经方研究可能获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可能有多大?
4、经方研究的最大误区在哪里?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是什么?
5、对经方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教授是否有信心?如果有,那么能否预测一下今后5~10年甚至20年的经方  研究将是怎样的一种局面?
6、教授是否有比较欣赏的当代中医药学者?如果有,能否点一下姓名?
8、从方法学的角度而言,教授研究经方的方法和西医的研究方法有无区别?如果有,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9、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够产生经方?
10、唐代和宋代都非常重视研究、收集各类方药,在这数百年间取得的成绩为何反而不如仲景?

12、教授希望您的学生有哪些方面的理论功底?
13、有些疗效确切的丸、散、膏、丹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生产了(比如救苦玉雪丹),教授认为哪几种最有价值呼吁中药企业生产?

14 日本的汉方研究也重点着眼与此,而且汉方研究已经有多学科协作,基本达到教授的理想状态(尽管可能并非最理想),那么,教授经方研究工作能否赶上日本的汉方研究工作?(大同先生看法?)

15   欧洲大陆植被丰富不下中土,他们用草药一开始也是原始实践过程,为何产生不了经方?只是因为中土文明时间长吗?从有文字记载到东汉仲景的历史也并不比欧洲整个古代的历史长多少(古希腊、古罗马都有相当长而且辉煌的历史),为什么?

16 由第二问引出这个问题:中医药的特色究竟在哪里?只是经验而已?只能为后来者提供一大堆原始素材吗?中医传统理论究竟要不要?没有阴阳等理论能否产生《伤寒论》、能否产生经方?

17 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却抛开理论采取比较粗糙、甚至比较原始的研究方法进行药物临床观察研究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这样的研究与西医药的研究差距太大,从发展我国卫生事业的角度应不应该投入大量人力、资金进行研究?换句话说,由官方出面进行大规模经方研究有无现实可能?如果没有,现在研究经方的意义有多大?


[ 此贴被顾志君在2006-01-14 10:14重新编辑 ]

[40 楼] | Posted: 2006-01-14 09:37 顶端
xbdr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3
: 1
经方币: 15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6-01-14
最后登录:2006-02-0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大同于2006-01-13 22:46发表的:
至于理论于实践的问题(此处表现为理论与临床的问题),是个哲学问题,掌握这个问题也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有时,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正确的方法论是一种有力的武器。

不知大同是中医生还是西医生?如果是中医生,你的临床是否已经超越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果是西医生,面对众多的疑难杂症,你是否如屣薄冰,如临深渊?依你之见,临床的中医生想要提高疗效,应该怎么做才是上策?

[41 楼] | Posted: 2006-01-14 12:42 顶端
大同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61
: 7
经方币: 116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12-04
最后登录:2007-02-2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感谢顾志君版主和xbdr先生的提问。
其实我在很多方面赞同黄教授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绝大部分中医临床医师没有必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众说纷纭、鱼龙混杂、基本概念和定义混乱、又难以真正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理论上去。正如《易》所云: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且“五谷不熟,不如荑稗”,盲目追求理论往往到头来往往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如果到了机缘成熟、条件完备、能够说清中医基本理论的时候,应不应该回过头谈中医理论,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呢?我想,此时黄教授必然支持。
好了,请让我们静下心来,等待时机的成熟。
然而,就我的认识,单单就中医谈中医仍然不足以说清中医理论问题。而且,站在当代的高度,在足够的文献、大量的经验事实和各种成果面前,如果有学者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熟谙中西医的理论与临床、熟谙医学史、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足够的聪颖和勤勉、不计较个人得失等几项素质,那么,现在能够说清中医基本理论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据我所知,赵洪均先生就是具备上述几个条件的当代学者。他能不能说清呢?历史终将作出回答。
赵先生的一部著作名为:《中西医结合二十讲》。此书正文,涉及20个重大理论问题,其写作目的,就是要对中西医结合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一次比较彻底的清算。
这本书曾在中国中医药论坛曾经有过及其简要的介绍。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3&show=0
有兴趣者可以通过上述链接进行浏览。

[42 楼] | Posted: 2006-01-15 12:14 顶端
大同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61
: 7
经方币: 116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12-04
最后登录:2007-02-2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169&show=450
温小文女士提到了中医特色--整体观念。上述链接谈到了这个问题。建议一读。

[43 楼] | Posted: 2006-01-15 13:01 顶端
温小文

原创先锋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2
发帖: 301
: 129
经方币: 931 元
: 0
好评度: 90 点
注册时间:2005-04-2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已经去拜读了赵老师的《“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一文,我对整体观念的理解与赵老师有些不同。以我的简单想法,中医整体观念的价值所在,是中医在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了多项好象是以功能相联系的人体生命运动规律,而这些规律,落在现代西医的视野之外。

中医的一个证,是乎常常要涉及西医多个解剖系统。中医将证作为一个诊断单元进行诊治,但组合“证”这一特定病理状态的症候群,在目前西医的疾病谱里却还没有作为诊断单元被确定为病种。西医不同的病若被辨为相同的证,便能被中医相同的方药取效,我想这其中应有共同的作用机理,提示中医的证与某些相关联系规律有关。不以西医解剖系统的视角为指导,而在望闻问切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握人体相关联系的生命规律,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中医整体观念。在中医学里,脏腑、经络、方证体系、体质辨证等学说,所蕴含的就是比较典型的这类规律,不过流派不同,叙述的语言也不同罢了。

不论借助西医理论还是任何现代前沿学说,真的能够说清中医理论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是中医之幸。但对大同先生说“现在能够说清中医基本理论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我不持这么乐观的态度。以我之见,在阶段,限于科技水平有限,中医理论尚难说清,中药取效的机理尚难解密,究其根本,是人类对复杂的生命运动还不能很好把握。顺便说一句,我对极富学术个性的赵老师是佩服和尊敬的。

中医整体观念还有天人合一等等其它内容,不过,我比较喜欢的就是上述说的这部分。


[ 此贴被温小文在2006-02-07 14:18重新编辑 ]

[44 楼] | Posted: 2006-01-15 18:30 顶端
柳谷素灵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15
: 10
经方币: 152 元
: 0
好评度: 2 点
注册时间:2005-12-23
最后登录:2006-09-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把"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说成中医学之特色,这种观点只是中医人自己加封的.特别是近代好事者的杰作.西医难道不讲整体观念?翻一翻现代医学的病理学和生理学不难发现原来西医也同样重视整体性的.而所谓的"辨证论治",说白了,也就是强调疾病的个体性和病情的即时性而已!没有必要提到所谓的"特色"的高度.说到底治疗的效果取决于药理作用和病理状态的相互吻合,谁按照这个规律来办事,谁就能取得满意疗效.谁违背了这个规律中药照样不给面子,哪怕他是杏林泰斗.至于两者吻合的程度,一般来说,能达到70%的吻合即可出现疗效.完全的吻合是很少的.也没有必要做到.况且,中药之间所含的成分有重复,病人自己本身也有自我的调节机能和修复机能.根本没有必要搞那么玄!花那些时间讨论所谓的特色不值得.中医本来就没有特色,如果硬要人为强加一个特色,那么,最合适的就是一个字-----"玄"!
[45 楼] | Posted: 2006-01-15 19:45 顶端
温小文

原创先锋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2
发帖: 301
: 129
经方币: 931 元
: 0
好评度: 90 点
注册时间:2005-04-2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sakula于2006-01-13 23:17发表的:
“立足临床实践,研究经方现代应用”——是办网站的宗旨,没功夫扯那么多。

人是同气相求的。

[46 楼] | Posted: 2006-01-15 19:55 顶端
柳谷素灵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15
: 10
经方币: 152 元
: 0
好评度: 2 点
注册时间:2005-12-23
最后登录:2006-09-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不论借助西医理论还是任何现代前沿学说,真的能够说清中医理论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是中医之幸。但我不持这么乐观的态度。"
请问应该借助什么才能说清楚?离开了现代医学和其他现代科学,我看不到还有什么东西能把中医的治病理论解释清楚.最终就是要靠这些来解释!只是时间问题和解释的层面深浅问题.只要是物质,就应该是可知的.搞中医不能离开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科学研究需要时间,我们这一代人搞不清楚,还有下一代呢!只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有什么东西搞不清楚.问题是大家是否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踏踏实实研究?看一看中医界都在干些什么?都在讨论些什么?蹉跎掉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机遇和大众对中医的信仰!我反对做这些无意义的争论,老老实实研究病理和药理是中医研究的唯一方向!

[47 楼] | Posted: 2006-01-15 20:00 顶端
温小文

原创先锋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2
发帖: 301
: 129
经方币: 931 元
: 0
好评度: 90 点
注册时间:2005-04-2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刚才是笔误,已经改过了。谢谢!
我赞同楼上的观点。

[48 楼] | Posted: 2006-01-15 20:16 顶端
老墨庄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2
: 1
经方币: 6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12-30
最后登录:2006-02-0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我也赞同!
[49 楼] | Posted: 2006-01-15 20:31 顶端
海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二段
精华: 0
发帖: 194
: 63
经方币: 762 元
: 0
好评度: 29 点
注册时间:2005-11-29
最后登录:2006-05-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按:这是赵洪钧很重视的问题,虽然不全关于经方,借此呼吁再一下。特别是正在看病的人,请仔细看看。
关于清法
最有代表性的清热方,为白虎汤和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是典型的大苦寒清热方。由其主治来看,颇近于西医的抗菌素。药理研究认为,此方不仅可抗菌,还可降压、止血、改善脑缺血等。拙见以为,此方与西医最相通处,仍是其抗菌作用。虽然如此,它还是只适用于典型的实热型感染,凡见正虚或夹寒,即不宜用。用于止血、脑缺血时,尤应确认是实热证。问题是有关方剂研究,“证实”了它的20多种好处,没有任何禁忌。如此发扬中医,实在是中医的耻辱。
白虎汤之清热非典型苦寒法。至少它主要不靠抗菌作用。现代研究,也证实其主要作用为解热和增强免疫力。拙见以为,白虎汤解热乃由于抑制产热,而非因增加散热所致。中医学院用的《中药药理学》,不讲生石膏清热、解热或不承认其清热解热作用,这个问题很值得认真研究。
研究生石膏清热、解热成败的关键,在于动物模型是否中医所谓表里大热的实证。
值得顺便提及的是,近年很常用的清开灵和双黄连。
按说这是中药界新开发的制剂,应该强调辩证使用。有寒象和虚象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是不能使用的。
特别是清开灵,由安宫牛黄丸改造而成,第一功用是清热解毒,是典型的寒凉药。但是,目前的方剂研究,没有一家重视这一点。结果是,临床上大量误用、滥用,连中医也认为它相当于西药抗菌素和解热药,凡是发热病人都大用特用。
双黄连注射液,由二花、黄芩和连翘制成。标明的功用是: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方剂研究却只管证实其抗菌、抗病毒作用和增强免疫作用。于是,就成了中药抗菌素,而且比西药还好。于是,中西医大夫们,完全不顾是否有寒象和虚象,广泛和清开灵以及西药抗菌素普遍滥用。
由于该两种制剂很方便在输液中使用,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的重大问题。
笔者多次呼吁停止滥用抗菌素和中药清解制剂,完全无用。须知,目前常用的西药抗菌素,大多也有不同程度的寒性。一旦寒象明显(一般也伴有虚象),即便仍有反复高热,大量使用抗菌素和中药清解制剂都是有害无利的。

[50 楼] | Posted: 2006-01-16 01:14 顶端
海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二段
精华: 0
发帖: 194
: 63
经方币: 762 元
: 0
好评度: 29 点
注册时间:2005-11-29
最后登录:2006-05-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曾经说过药理研究不满意,这里又说方剂研究不满意。
莫非别人都不对,只有你对吗!
随便别人怎么说吧。不管事,还是要呼吁。

[51 楼] | Posted: 2006-01-16 01:20 顶端
xbdr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3
: 1
经方币: 15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6-01-14
最后登录:2006-02-0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大同于2006-01-15 12:14发表的:
然而,就我的认识,单单就中医谈中医仍然不足以说清中医理论问题。而且,站在当代的高度,在足够的文献、大量的经验事实和各种成果面前,如果有学者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熟谙中西医的理论与临床、熟谙医学史、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足够的聪颖和勤勉、不计较个人得失等几项素质,那么,现在能够说清中医基本理论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据我所知,赵洪均先生就是具备上述几个条件的当代学者。他能不能说清呢?历史终将作出回答。

现在我就可以回答:“说清”是建立起公理,不是乌托邦!

[52 楼] | Posted: 2006-01-16 18:25 顶端
黄力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260
: 225
经方币: 1975 元
: 0
好评度: 214 点
注册时间:2005-01-08
最后登录:2007-05-2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温小文于2006-01-15 18:30发表的:
以功能相联系的人体生命运动规律,而这些规律,落在现代西医的视野之外。
.......

温女士可否举一例深入说明之?并阐明与整体观念之关系?

[53 楼] | Posted: 2006-01-18 08:23 顶端
温小文

原创先锋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2
发帖: 301
: 129
经方币: 931 元
: 0
好评度: 90 点
注册时间:2005-04-2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以桂枝汤为例。《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一书,在桂枝汤之下,共列了十九个医案,分别是:营卫不和;高热;自汗;汗出偏沮;无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畏寒;风温初起;奔豚气;下利;重症虚劳;厥证(排尿性晕厥);噎膈(弥漫性食管痉挛);风隐疹(荨麻疹);月经疹;妊娠发热;小儿惊风;小儿尿频;聚星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目盲。

以西医分类,以上病患要涉及多个系统和医科,。桂枝汤将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病患都治好了,提示这些不同的病患之间有关联。桂枝汤证所揭示的,就是这一关联。

桂枝汤证是可描述的病理状态,反映出中医理念下发现的、并且已经能够粗放调控的人体相关联系的生命规律。观察桂枝汤证是一种视角,桂枝汤方证是这种观察视角的表达,这种观察视角和表达不是基于、而是跨越解剖系统的,我将其理解为整体观念。或许应该说,所谓的整体观念是相对解剖系统而言的。

如何辨出桂枝汤证,中医众流派各有法门,对桂枝汤证如何表达,众流派各有说辞。西医的所有法门和语言中大约是没有这样的内容的。桂枝汤证的关联基础是否功能?未知,好象是。

再宽泛些,西医的综合症、功能柱、功能性隐单位等,我亦理解为上述意义层面的整体观念。


[ 此贴被温小文在2006-02-07 14:17重新编辑 ]

[54 楼] | Posted: 2006-01-19 20:54 顶端
温小文

原创先锋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2
发帖: 301
: 129
经方币: 931 元
: 0
好评度: 90 点
注册时间:2005-04-2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最后再补充一点。

赵老师在《中药药理学应说清中医特色》中解桂枝,认为桂枝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桂皮醛能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增强消化机能”,通俗讲法为补中益气,其它作用都是这一作用衍生的。按此解法,桂枝证的关联基础就是消化功能而不是致病菌。不过,通过增强消化机能,桂枝是否就可以衍生出那么多的治疗作用,可以对那么多系统和组织连锁取效,还有待验证。

我尚不能判断补中益气说与调和营卫等说之孰优孰劣。但我认为,桂枝汤取效机理的最终谜底不管是现有成说还是有新的创见,西医学都有可能根据桂枝汤证的取效范围这类视角修正自身的内容。我理解黄教授说:“药证方证这些传统的诊断单元,可能能为现代疾病谱的调整更新提供重要的参考”,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55 楼] | Posted: 2006-01-19 21:31 顶端
黄煌



终身成就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11
发帖: 1187
: 786
经方币: 6825 元
: 0
好评度: 627 点
注册时间:2005-01-04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外出开会好几天,今天回来上网,看到不少好贴。很高兴!上次没有来得及回大同的提问,现答复如下,没有深思,仅供参考!
大同问:如何对药证学说进行证伪?出现怎样的情况标志着药证研究或“药-人-病”模式研究的失败?
黄煌答:服药以后有效与否是证伪的关键。对疗效的判定标准需根据不同的方及不同的人而定,也就是说,经方疗效的判定标准是相对的,是个体化的。如果“药—人—病”模式的疗效不如现行教科书的“辨证论治”模式,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大同问:临床有无药证相符而无效的情况?能否举例?遇见这样的情况是考虑药证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还是考虑药证研究有先天不足、或不可逾越的障碍?
黄煌答:理论上讲,药证相应以后应该有疗效。不过有效的条件,还包括药物的质量、疗程等有关。而且,有效的标准也比较复杂。如果确定不清,那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结论。比如说,炙甘草汤治疗羸瘦之人的肿瘤,如果将改善症状,延长寿命作为标准,那炙甘草汤是有效的。但如果将肿瘤的消失缩小作为标准,则可能是无效的。药证研究尚在研究之中,在几千年临床应用天然药物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有必要深化和细化。我认为,药证是“药—人—病”关系的传统表述,如何用现代语言更深入细致的表述这种关系,可能是今后药证研究的方向。

大同问:既然“药证相符以后的疗效,是古代的标准,是直观的标准”既然药证相符之疗效也尚未肯定,为何全盘否定自己年轻时的研究模式?现在的信心又从哪里来?
黄煌答:信心来源于疗效。年轻时是学习,是模仿,还谈不上什么模式,如果是模式,那就是教科书。就是中医内科学的以病为纲的辨证分型,就是中药学方剂学关于方义药效的解释,就是以五脏辨证为核心的病机。经过临床的体会,这些教科书强调的东西,尚是相当肤浅的,尽管说得很有条理,好像有个完整的系统。要做一个好医生,仅仅靠教科书这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经典,对汤液家来说,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不能不读,不能不精读的。虽然,这些经典没有多少华丽的所谓理论,但其内涵极为深刻!其标准虽然还比较直观,但比起教科书教的那一点东西来,那已经全面多了,清晰多了,离临床近了,对疾病及病人整体状况的把握更准了。我就是应用经方以后,疗效有明显的提高,信心自然就来了。应该说,这不是您所说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飞跃,一种思路的提升,我开始跳出教科书圈子,在经典的支撑下,我能自由飞了。我认为,教科书只能是游园时的导游图,中医的无限风光,还要靠你在经典文献与临床实践中去亲身领略!

[56 楼] | Posted: 2006-01-19 22:28 顶端
黄力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260
: 225
经方币: 1975 元
: 0
好评度: 214 点
注册时间:2005-01-08
最后登录:2007-05-2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温小文于2006-01-19 20:54发表的:
以桂枝汤为例。《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一书,在桂枝汤之下,共列了十九个医案,分别是:营卫不和;高热;自汗;汗出偏沮;无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畏寒;风温初起;奔豚气;下利;重症虚劳;厥证(排尿性晕厥);噎膈(弥漫性食管痉挛);风隐疹(荨麻疹);月经疹;妊娠发热;小儿惊风;小儿尿频;聚星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目盲。

以西医分类,以上病患要涉及多个系统和医科,。桂枝汤将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病患都治好了,提示这些不同的病患之间有关联。桂枝汤证所揭示的,就是这一关联。

桂枝汤证是可描述的病理状态,反映出中医理念下发现的、并且已经能够粗放调控的人体相关联系的生命规律。观察桂枝汤证是一种视角,桂枝汤方证是这种观察视角的表达,这种观察视角和表达不是基于、而是跨越解剖系统的,我将其理解为整体观念。或许应该说,所谓的整体观念是相对解剖系统而言的。
.......

1)以西医分类,以上病患要涉及多个系统--对。桂枝汤将这些病都治好了,提示这些疾病之间有关联--对。桂枝汤证所揭示的,就是这一关联--对。
三句话都正确,但能否因此得出桂枝汤与整体观念相关联呢?未必。请看:
以西医分类,肺炎双球菌肺炎、急性细菌性胃肠炎、大肠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涉及多个系统。环丙沙星注射液往往能够将这些病都治好了。环丙沙星注射液所揭示的,就是这一关联。
这三句话也都正确,能否说明环丙沙星注射液与整体观念相关联呢?显然不能。
2)温小文女士讨厌空谈理论,其实我同样讨厌空谈。但我喜欢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或者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因为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往往是盲目的。即使盲目的实践也能够积累有用素材,然而这样的进步毕竟相当的缓慢。
我们讨论一下温女士所述几个病证的机理。分开谈费时费力,就谈“营卫不和”,看看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实践。1、“营卫不和”是仲景对“伤寒有汗”或者“病常自汗出”这一现象进行病理机制猜测时所用的术语,原话为“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按理说这样的称谓既不属于病,也不属于证,不过这一点可以不管。我们先看看两位临床大家是如何看待桂枝汤治疗“伤寒有汗(太阳中风)”之“营卫不和”的。王清任《医林改错》云:“论有汗是伤风,以桂枝汤治之,以桂枝、白芍、甘草三味,然从未见治愈一人。桂枝汤所以不见效者,因头痛、身病、发热、有汗,非伤风症也,乃吴又可所论之瘟疫也。”可见临床家王清任完全否认桂枝汤的作用,并且认为伤寒有汗即是瘟疫。临床家张锡纯对此进行了反思,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王清任《医林改错》深诋桂枝汤无用,非无用也,不啜粥故也。是以愚用此方时,加黄芪升补大气,代粥补益之力……”。张氏认为,桂枝汤取效的关键在于喝热粥,原方加用黄芪可以补气,代替喝粥,为什么补气在这里那么重要直接关系到取效与否呢?气虚(类似于抵抗力不足、胃肠吸收功能差)还可以导致哪些病症或者可以导致哪些疾病迁延不愈?补中益气汤或者玉屏风散一类的方子可以治疗温女士所列举的病症吗?
大家可以想一想。并请黄教授指正。

[57 楼] | Posted: 2006-01-20 00:29 顶端
南京陈斌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51
: 6
经方币: 65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03-31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温小文于2006-01-19 20:54发表的:
营卫不和;高热;自汗;汗出偏沮;无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畏寒;风温初起;奔豚气;下利;重症虚劳;厥证(排尿性晕厥);噎膈(弥漫性食管痉挛);风隐疹(荨麻疹);月经疹;妊娠发热;小儿惊风;小儿尿频;聚星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目盲。
.......

个人理解,桂枝汤能够抗炎、解热、镇痛、镇静,故可治:营卫不和;高热;畏寒;风温初起;风隐疹(荨麻疹);月经疹;妊娠发热;小儿惊风;聚星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又能够调节植物神经与血管、内脏平滑肌功能,故可以治自汗;无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奔豚气;下利;重症虚劳;厥证(排尿性晕厥);噎膈(弥漫性食管痉挛);小儿尿频;目盲。


[ 此贴被南京陈斌在2006-01-20 06:56重新编辑 ]

[58 楼] | Posted: 2006-01-20 06:49 顶端
南京陈斌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51
: 6
经方币: 65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03-31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下面是引用南京陈斌于2006-01-20 06:49发表的:

个人理解,桂枝汤能够抗炎、解热、镇痛、镇静,故可治:营卫不和;高热;畏寒;风温初起;风隐疹(荨麻疹);月经疹;妊娠发热;小儿惊风;聚星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又能够调节植物神经与血管、内脏平滑肌功能,故可以治自汗;无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奔豚气;下利;重症虚劳;厥证(排尿性晕厥);噎膈(弥漫性食管痉挛);小儿尿频;目盲。

又,上述病症若从病因角度理解,十分复杂混乱。但若从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角度来理解,则可以秩序井然,有一定的规律。

[59 楼] | Posted: 2006-01-20 06:51 顶端
<<  1   2   3  >>  Pages: ( 2/3 total )

经方沙龙论坛 -> 百家争鸣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16229(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16:46,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