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百家争鸣区 -> 营卫钩玄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营卫钩玄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王不留行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6
: 3
经方币: 14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06-22
最后登录:2006-08-0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营卫钩玄

营卫钩玄

营卫学说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早在《内经》即设立专篇进行论述,主要内容散见于《五十营》、《营气》、《营卫生会》、《卫气失常》以及《卫气行》诸篇,下面结合自己研习经典的体会从营卫生理、病理以及治疗方面做一总结。
一、营卫钩玄之生理篇
1、营卫来源
营卫皆由胃中水谷精微所化生,源于中焦,本于下焦,散于上焦。吴谦在《订正伤寒论》中曾言及“营卫二者,皆胃中后天之谷气所生,其气之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卫,即气中剽悍者,营,即血中精粹者。以是定位之体而言,则曰气血,以是流行之用而言,则曰营卫……然营卫之所以流行者,皆本乎肾中先天之一气”。肾中先天之精气与脾胃后天水谷之气是营卫化生的源泉,相对来说卫更关乎先天,营更关乎后天,但实际上营卫的化生皆禀于先天,养于后天,和先后天因素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可偏废。
2、营卫循行
营卫循行有两途:一是运行于十四经脉,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在心肺上焦宗气贯心脉行呼吸之推动下,营卫随十四经谐行,始于手太阴肺,终于足厥阴肝,复还于手太阴肺,如环无端,终而复始,阴阳相随,营卫相将,谐行出入。如此,胃中化生的营卫由中焦升散至上焦,然后上下表里升降不息,往返不止,在上下往返转运中复又化生营卫之气。二是营卫随天地运转、阴阳盛衰而进行的昼夜循行。一日分为十二时,卯酉分昼夜,子午分阴阳,人气亦应之。卫气之行,昼夜五十周于身。平旦阴尽,卫气出于阳,卫阳逐盛,至午卫阳极盛,由午至酉卫阳逐衰,卫气依次循足太阳,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手阳明,加强阳经之运行,运行二十五周。入夜阳尽入阴,由酉始阴气逐盛,至子阴气极盛。子至卯阴气盛时,加强阴脏运行,亦运行二十五周。而后平旦阴尽,复从足少阴运注于阳经,与天相贯,常如无已,阴尽而阳,阳尽而阴,往返无穷。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对于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不可绝对理解。盖阴阳互根,营卫相随,卫气行,营气必随之。张志聪说:“卫气之循经而行者,与脉内之营气交相环转。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者,与脉内之营气相将而行。”虽卫气白昼加强阳经运行,黑夜加强阴脏运行,然营卫必相随而行,以便温润卫阳运行之脏腑,和其所主。
相对于营气来说,卫气在生命活动中起主导的作用,这是由于它的性质剽悍滑疾,常常不受脉中血液流速以及脉道的约束,可以根据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功能的变动,在运行于经脉的同时随时应急。如热饮食或酒热之气入胃,熏蒸卫气,营卫受热加速运行,即可越其经脉之道而出。《营卫生会》篇说:“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即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剽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经脉》篇说:“饮酒者,卫气先行于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已满,而经脉大盛”。热饮食和酒热之气入胃,卫气振发,运行加速,腠理疏泄,卫气走之,见开则出,营气亦随之,故经络充盛而满,汗出,营卫越其外。营气之运行其常乃是发挥其精专营养的作用,既入于五脏之隧道——经隧内脏组织,又随经脉之血运行于体表,一日一夜周于身,常营不已,终而复始,是谓常道。营与卫阴阳相随伴行于身,二者一内一外,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或旁达四肢,或遍泽于皮毛,或出入于十二经脉腧穴,营血卫气相互间阴阳相抱,和谐贯通,以络脉系统为道路,以津血气化为形态,昼旺行于阳,夜旺行于阴,此生物钟之天人相应规律也。
所谓经络,就是人体营卫血气运行的通路,营卫循经脉而行,但在具体的运行中又略有不同,一般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协调,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整体运行中有离有合,四肢末端是营卫行于皮肤、经脉之外内上下相贯如环无端之汇合处,此谓之“气之大络”,《灵枢·动输》篇曰:“四街者,气之径路也,四末营卫之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 从上文可以看出:“大络”阻塞不通时是气街保证了营卫之气的正常循行。气街在于胸腹头胫,《灵枢·卫气》说“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于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于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头部气街主要通于脑,诸阳气皆上聚于脑,而胸、腹内藏五脏六腑,彼此之间相依相靠,手足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奇经八脉也是无不通达胸腹,形成密集网络,足踝部之气街在足阳明之气冲穴及足太阳之承山穴及外踝上下诸穴,此处均有奇经八脉分布,起到重要的联接作用,所以说气街是营卫运行之径路,实际上就是头胸腹胫各部脉气散布合聚的纵横通道。
3、营卫功能
卫在脉外,主卫外而属于阳,功能如下:⑴.护卫肌表,防御外邪。⑵熏肤充身,温养皮毛。⑶控制腠理开合,主司汗液的排泄。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卫气的生理功能和特性决定卫气宜温宜固。营在脉中,主内柔而属于阴,其功能有营养作用以及化生血液的作用,营气的生理特性及功能决定了营气宜养宜敛。营卫二气虽然以相对位置而言营脉内卫脉外,从功能看营卫有属阴属阳之异,但又互根互用。营气与卫气在正常状态下处于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生理状态之中,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之为营卫和,这时卫阳外固,营阴内守,营卫之气协调和合。要维持营卫和的状态,有三个方面十分重要:⑴在营气与卫气的运行方面要协调一致,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相伴而行,有营有卫;⑵在营卫的力量对比上要基本平衡,营不过强,卫不过弱,卫阳营阴能相互制约;⑶营卫的各自功能应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若营卫的某一方面功能发生障碍,则会影响整体,造成营卫不和。
营卫可以化生血液,营润周身,补益脑髓,化生神气。营卫气之行于骨者,在“骨之属”,《灵枢·卫气失常》云:“骨之属者,在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髓者也”,津液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补益脑髓。营卫从尾骶而渗入脊骨,上渗髓空入脑,补髓益脑,化生神气,使思维敏捷,意识精明,智力增强。卫气者,司眼目毛窍之开合者也。昼夜寒暑之开合乃天之开合,人气亦应之,卫气昼行于阳则目张神机开,夜行于阴则目暝神机合。卫气行于肌表司毛窍之开合,天寒则毛窍合以保持体温,并可防御外邪,天暑则毛窍开汗出以散热,并可驱邪外出。
虽然营与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内经》行文中多营血互称,可是营并不等于血,营气有着与血濡养功能之外的更多的作用,例如营气具有调节作用这一点就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素问·痹论》指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所谓“和调于五脏”者,指营气与五脏关系密切,一方面营气的化生、运行、分布与五脏有关,即《妇人良方》所说“荣者……化生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另一方面营气又可调节五脏的功能,和谐五脏的关系。众所周知,营气是血中之气,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神气的中介,大脑的精神意识活动可以通过营卫之气来影响脏腑,通过营卫—神—五脏—营卫这一交互循环作用调节五脏功能。
4、营卫气化
营卫气化乃指营卫之气的变化。营卫气化的过程包括营卫离合交感媾化,营卫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代谢和信息调整过程。它沟通了人体与自然的联系,实现了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⑴.营卫气化立论依据。营气与卫气相关是:①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华。②阴阳相随。内外相贯,二者不可相失。黄元御说:“卫气为阳,然气降而化水,是自阳而之阴也,营血为阴,然血升而化气,是自阴而之阳也。卫降而营升”,这原是禀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思想。黄拓展了营卫升降出入之论,曰:“水谷入胃……上乘化为雾气而归肺,肺司气而主皮毛,将雾气由脏而经,由经而络,由络而经,自经而归脏腑”。这里指出了营卫之气升降出入运动形式,而且点明了营卫运动的途径及气化之场所。
⑵.营卫离合交感。营与卫有清浊之分,阴阳之判。营卫之气的离合,“聚散相荡,升降相求”,营卫之气之交感,“循环迭至,润温相接”,两者 “相争相制,欲一之而不能”,然“阴阳相引”是营卫离合交感的内在动力。营卫离合交感主要发生于机体外周皮腠部位,这同皮腠之络脉-孙络结构有关。络脉是营卫血气浅出皮表、表阳之气内达经脉之必经渠道,《素问·气穴》曰:“孙络三百六十穴会……以通营卫”,景岳注云“表里之气,由络而以通,故以通营卫”。由孙络在外周构成首尾衔接的密织交叉的网络,从而使营卫之气从线状或网状流行,变为面状的弥散,张志聪云“脉内之血气从络脉而渗贯于脉外,脉外之气血从络脉而溜于脉中”,从而触发了营卫交感,最终至于 “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
⑶.新陈代谢及相互媾化。营卫离合交感孕育了微妙的营卫媾化,旨在弃旧而用新,共同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和防御过程,保持生命的稳定,赵意空云:“卫行脉外者,其气交感于脉中矣;营行脉内者,其气交感于脉外矣。阳津阴涸,交相感触,而又合以大气者,谷精渐以变化,温度籍以保存”。(蔡陆仙〈中国医药会海〉,卷十六,中华书局,228页)。可见营卫离合之趋势,交感之状态,媾化之结果,根源于营卫自身的矛盾运动。① 营卫离合交感是营卫媾化的前提条件。② 营卫媾化是营卫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营为阴,卫为阳,两者性质截然相反却又同源同流、离合交感,两者的矛盾运动促成了营卫媾化这一结果的产生,这使得机体的防御和新陈代谢过程统一起来,极大地增强了机体在恶劣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⑷营卫气化的意义。营卫气化的实质是弃陈就新,伴随着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进行,“温度籍以保存”,以供全身组织器官功能活动,这成为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链环。正如《吕氏春秋·克己》“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乃其天年”,营卫气化促进了生命新陈代谢,由此使生命体内精气得以更新,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确保机体生长发育,共同防御外邪入侵,延续生命的过程。营卫气化实现了人体与天地交通,实现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乃“生生相续,弥于无穷”的源泉。
二、营卫钩玄之病理篇
1、营卫病理机制:营卫调畅则气血通利,五脏安和,营卫充固才能元真强旺而阴阳调和。营卫一旦失调,轻则营卫失和,重则导致营卫虚衰,脏腑受损,《灵枢·邪客》曰:“营卫稍衰,则真气去”。《素问·热论》曰:“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所以营卫病变总机制为营卫失调。
2、营卫病理类型:根据营卫的偏盛偏衰情况又分为营卫不和及营卫亏损两大类。
(1)营卫不和:营卫二者生理上必须互相配合协调,和则顺,逆则乱,两者病理上相互影响,无论营或卫的任何一方出现异常,均会破坏营卫这一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相对和谐平衡,而出现营卫不和的情况,主要病机是营卫相互关系失调,造成一方偏盛一方偏衰。
营卫不和的临床表现很多,均与营气和卫气的机能有关,大多不表现为脏腑的实质性病变。《伤寒论》54条指出“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即病人脏腑无实质性病变,而由于营卫不和出现发热、自汗出等症状,如卫弱营强:自汗;营弱卫强:发热汗出。营卫不和这一概念不仅仅可以说明表证、自汗的病机,还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例如寤寐失调也多与营卫不和有关,卫气昼则不能行于表则精神不振,夜不能入于阴则心烦失眠,是病虽表现于卫,然其机要仍在于卫气不共营气谐和之故,所以在治疗时重在调节营卫,使营卫交通、阴阳相济则不寐自除。笔者曾统计桂枝汤病例500例,发现应用桂枝汤可治疗外感内伤疾病达76种,而这些不同种类的疾病之所以能均使用桂枝汤获效,关键在于这些病例有其共同的病机——营卫不和。营气与卫气的相互和合是机体维持正常机能的重要因素,在治疗中注意调整营卫气的运行、分布以达到阴阳和合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2)营卫亏损:多累及脏腑,又可分为两个阶段:①营病卫病,营卫亏损初期主要表现为营病或卫病的某一方面为主。营病病机为营气亏少,导致脏腑精气不足,证见:形容憔悴,头昏,心悸乏力汗多,失眠多梦,贫血。卫病病机为卫阳不足,卫外不固,证见体弱多病,畏风,自汗易感,皮肤毛憔。②营卫俱病:营卫亏损进一步表现为营卫俱病,势必对脏腑气血均有所影响,以气血而言:营虚必导致血涸,卫弱终成气竭。又因营卫与宗气形成有关,故营卫衰则宗气不足,渐至真气竭,营卫病变涉及气血与脏腑,尤其以心肺不足有关,人体脏腑赖营气充养,营气亏少必导致脏精不足,引起脏腑阴阳偏盛偏衰而致病。应当强调:营病卫病的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营卫相互影响,营病未有卫不病的,卫病未有营不病的,只不过有先后主次轻重之别罢了,临床上当据脉症兼顾双方,固卫必兼养营,养营必先固卫,营卫并调,阴阳兼顾。
3、卫气为百病母
营卫病机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不可一概以五脏病机或六淫病机来取代。在营卫两者之中,卫气与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卫气行于肌表,外邪侵犯人体,卫气首当其冲,与之相争,故外感可伤及卫气;另一方面,卫气又透达脏腑,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也可戕伐卫气。《灵枢·.口问》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起居,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可见卫气稽留、经脉阻隔在百病之始生中具有重要意义,故《灵枢·禁服》说:“审查卫气,为百病母”,卫气紊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这实在是《内经》营卫病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以下举例分述之。
⑴卫气与外感疾病关系密切。卫气是机体抗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是顺应自然变化、调节机体相对稳定的机制所在。卫气既可抗御外邪,又可驱邪外出,所以当外邪侵袭,或者卫阳不足而发生外感性疾病时,第一个病理环节即是卫气失调;另一方面,尽管由于外邪性质不同,患者体质相异而使表证类型繁多,表现复杂,但其最基本的病机是卫阳与外邪交争于肌表,故卫气是解除表证的内在依据。
⑵卫气与偏枯。《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偏枯即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其主要病机是营卫虚衰,循行不畅,失于对肢体的温养推动,外邪乘虚而入,内邪随之滋生,导致脉络郁阻、肢体失养发为偏枯,营卫之气的既虚且滞是发病基础。偏枯的具体表现如不仁不用偏沮等多和卫气温煦肌肤、推动肢体的机能失调直接相关。《素问·风论》曰:“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素问·逆调论》:“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偏沮即半身汗出,这更是卫气不足、开合失常的表现,因此偏枯病机与卫气失调有关。
⑶卫气与痹证。风寒湿等邪气侵犯人体,与营卫之气合则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为痹证。
⑷卫气与疟疾,《内经》认为,疟疾乃由卫阳不固,腠理开泄,外邪引发伏藏于体内的疟邪,与卫气相搏而发病,并且休作有时。休作的机理在于“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邪气随卫气出入循行,交应有时而发病。《素问·疟论》曰“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膜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而日发者乃由邪气浅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是以日作。”
⑸卫气与汗出异常。“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就是卫阳蒸腾营阴而来。《内经》明确卫气主开合,说明汗的生理病理与卫气直接相关。营卫调和是开合腠理、调节汗液分泌的关键,营卫不和、卫闭营涩则易致腠理失开而导致汗闭证。病理性汗出如自汗和盗汗等,最直接的病理环节也是卫气失调、皮毛开合失司。
⑹卫气与胀证。卫气出入表里,通达上下,是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过程中,卫气气机的任何一个环节失调、阻滞均会对升降出入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灵枢·五味》曰:“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说明营卫畅达有助于六腑通降,并且营卫的运行是水谷精微输布的重要环节。《灵枢·胀论》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说明卫气调和则内外协调平衡, 五脏机能有序,气机畅达;卫气失调则六腑通降、五脏气化、气机运行均会受到影响,而常见胀满之证,进一步可能由于津液停血瘀而变生有形邪实,形成包块。《内经》认为,胀的部位一是在皮肤腠理之间,二在脏腑空廓之中,与经脉相关。但均由卫气逆行留止而生。如《素问·胀论》曰:“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交,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灵枢·卫气失常》曰:“卫气之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息逆息”。至于有形邪实,《灵枢·水胀》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息肉乃因卫气阻滞,津液停血瘀,搏结日久而来。
⑺卫气与痈疽痤齄。卫气循行肌肤,温煦皮毛,使之润泽光滑,如卫气失调,不仅可见皮肤干枯,毛发不泽,也常引起痈疽痤齄等皮肤肌肉病变。痈,《内经》认为主要因卫气不行,郁蒸化热,肉腐成脓使然,如《灵枢·痈疽》曰:“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寒邪客于经络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返,故痈肿。”《素问·.风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腧,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偾嗔而有疡”。《素问·生气通天论》在论述卫外阳气的病理变化时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如果在卫阳发泄,汗出散热的时候骤见水湿,寒水遏之,则汗孔闭塞,卫阳拂郁皮肤而化热,轻则为痱,重而为痤。该篇还说“劳汗当风,寒薄为齄。”齄,即粉刺,劳作之时,汗孔洞开,如遇风寒则卫阳郁遏,汗液凝于皮肤而生齄。
⑻卫气与疾病的预后:不论内伤还是外感,在决定疾病的预后的邪正斗争中,作为正气,卫气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素问·热论》云:“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如此之后,三日乃死。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认为在外感热病的预后中,卫气与脏腑一样重要,同样,在内伤杂病中,由于卫气与脏腑气机间的密切关系,一旦出现“荣涩卫除”等一系列危候时说明正衰而邪盛,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素问·醪醴论》有云:“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曰:神不使也…….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涩卫除,故神去之而不愈也”。
三、营卫钩玄之治疗篇
调和营卫是中医临证治疗的重要法则之一,首载于《内经》,再见于《难经》,而详发于《伤寒论》。金元以降,阐发其论者代不乏人,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1调和营卫的意义和作用。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而各行其道。然运行之中,又相互贯通,上而胸中,下而丹田、孙络、溪谷皆有会合之处,其运行循经络而内外交贯,如环无端,周而复始,阴阳相随不可分离,以贯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灵枢.·动腧》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无端。”营卫相通,阴阳和谐,新陈代谢旺盛,生命才能旺盛而长久。营卫失和,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致使诸病丛生。所谓调和营卫,就是通过考察营卫的循行、节律和盛衰,调理营卫的相互关系,祛除有害于营卫和谐的各种因素,从而使营卫充盛,运行通畅,阴阳和谐而归于权衡,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2调和营卫的治疗原则。营卫不和和其营卫,营卫亏损补益营卫,这是营卫治疗的基本原则。然而具体的方法又有所不同。
⑴.疏其道。营卫失和的关键在于经络阻滞,营卫运行失常,阴阳不得相通相和。《内经》中和营卫方法有三:一曰针刺,二曰热熨,三曰汤药。法虽不同,但都是着眼于“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即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可见,调和营卫法重要的一环在于疏通经络。经云:“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营卫交通在于“气之大络”,故在治疗中要更注意通络法的运用。
⑵.益其源。营出中焦,卫出下焦,二者皆养于中焦而宣散于上焦,故营卫运行乃三焦协同的作用。凡营卫气虚而失和者,宜根据其所出、所养、所运而分别补益其源,方可使之充盛:①畅元阳而益肾,卫出下焦,下焦者肾,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所居,卫为元阳所化,与统摄一身阳气而贯脊属肾的督脉相联,其运行之终始为足太阳膀胱经,而常出入于足少阴之分间。大凡卫气之虚,实因下焦火弱,故畅元阳而益肾,以实卫气之虚,乃为正治。伤寒论卫虚而阳弱者,用桂枝加附子法,即此意。如肾气不足,营卫行涩,心络挛急则胸闷作痛,营卫虚滞,不能行其温煦荣养之职则面色恍白、四肢欠温,玄府开合失主则汗出,病虽在心,亦当从营卫论治,经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此下焦根源虚弱也,缘卫出下焦,肾气激发营卫之气化运行无力,当温补肾气,疏通营卫:补骨脂、小茴香、黄芪、当归、生脉散、丹参饮。②.调脾胃而养正。营卫乃水谷之精微所化,必须靠后天水谷的补充和滋养。营出中焦,胃乃为卫源,故凡营卫虚衰而生化不足时,必须以调理脾胃为要,恰如尤在泾所说:“中者,脾胃也,营卫生成于水谷,而水谷转输于脾胃,故中气立,则营卫流行而不失其和”。《伤寒论》中,桂枝汤用草、枣与稀粥,小建中之倍芍药加饴汤等等,皆调脾胃而养正之法。如中气不足,脾胃运化失职,化源不足乃至营卫不和,卫表不固,易受风邪外袭,症见神疲乏力,面色恍白,畏风怕冷,四肢酸软,舌淡白苔薄白,脉浮缓,根据营出中焦,胃为卫源之理,宜建中固表,调和营卫,以小建中汤合玉屏风散加减。③.益宗气而宣肺:营气卫气的宣散输布必须靠宗气的宣发,上焦不通,营卫不散,故宗气盛则营卫畅,宗气衰则营卫结。凡宗气弱而致使营卫运行失和者,当用益宗气而宣肺法以调之,益宗气可用参、术、芪,宣肺可用麻黄、杏仁、桔梗等。如营阴素虚,风热夹湿侵袭于肌表,卫气闭塞,营气内壅,卫不布津,津聚成湿,风湿相搏,蓄积于肌腠,乃发皮肤湿疹者,此病在肤表,据卫出上焦,心营肺卫之理,当补益宗气,宣行心肺,疏风宣卫以驱湿,凉营通络以泄壅。
⑶.伐其过。根据营卫失和出现的阴阳偏盛偏衰而调之。调和营卫的临床:①.和卫解肌,治疗外感风寒,如桂枝汤;②益卫和营,治疗自汗不已,桂枝汤,虚甚者加参、芪、附子。③.散卫和营,治疗皮肤瘙痒,症见皮肤瘙痒如虫行皮中而无定处,稍遇寒热而瘙痒更甚,舌淡苔白,脉濡者,邪留肌肤与卫气相搏,溢于皮肤之间。桂麻各半汤小发其汗,散邪而和营卫。④畅卫运营,治疗关节疼痛。《素问·气穴论》“肉分之见,溪谷之会,以行营卫,以会大气”。四肢关节乃孙络溪谷之所在,营卫会合之处,外邪客之,经络阻滞,营卫运行不畅通,故而肢节烦疼,屈伸不利,应畅卫运营,治以麻黄汤、柴胡桂枝汤。⑤.温卫畅营,治疗多寐嗜睡或肢体浮肿、苔滑而腻、脉弦或滑者,此为痰湿为患。然痰湿所成,乃因营卫不通、水液停聚所致,故治疗应温卫畅营,清气升则津液四布,浊气降则水液下行。《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即指温卫阳而化水气,畅营卫而布津液,所谓离照当空,阴霭自散,可用苓桂术甘合二陈汤加减。⑥.泄卫通营:治疗不寐失眠。证见睡眠不实或彻夜难眠或多梦易醒,辗转烦躁不安而以它法不效。系因邪客脏腑,致使卫气独营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营卫之气不得相通,而阳跷脉满而盛,卫不入阴则目不瞑而失眠,故应泄卫通营,畅其经而疏其道,营卫通即眠安,以半夏秫米汤加百合、苏梗,兼心烦加莲子、黄连等。难以入眠加桂枝汤,多梦易惊合温胆汤。⑦养营益卫:治疗不仁不用、肢体皮肤麻木不仁或不知痛痒,或肢体不举等多属于气虚络脉阻,营卫失和所致,《灵枢·刺节真邪论》“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故应养营益卫,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当归、桑枝、路路通、丹参、乳、没。
⑷.去其邪:邪分两种,一为外来之客邪;二为内生之邪,多由营卫紊乱而来。 “去其邪”很重要的一条是给邪以出路,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病在血络的,可直放其血“导而出之”,有形之积,根深日久,药所难为,可径手术切除之,“邪去正自安”,病邪不去,正难自复,必除其邪,以使气和,所以说“去其邪”也是营卫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环。

[楼 主] | Posted: 2005-12-10 08:04 顶端
王不留行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6
: 3
经方币: 14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06-22
最后登录:2006-08-0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后记:“营卫钩玄“是我和网友徐培平合作写的一篇文章,我们俩对营卫学说都很感兴趣,因了这个缘,网络把我们连到了一起,没有网络,这样天南海北两个人合作写文章是不可能的。!6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c
所谓“钩玄“,就是探幽索微的意思,阐发营卫学说玄妙幽微之处,以简单明了的话把营卫学说的内容讲出来,这是本文的目的,希望本文达到了这个要求,虽然还不很全面,因为《内经》营卫学说的内容要比这篇小文章中所蕴含的要丰富的多,营卫学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被埋没,成了中医的蒙尘之宝,虽然我这两年写了一些文章呼吁,可是收效甚微,希望籍着这篇小文章,能有更多的战友了解它,发展它,宣传和发展中医的营卫学说,这也是我和徐培平网友的共同心愿。u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UuK^Eh
文中的内容基本上以《内经》经文为宗,尽量不做什么改变,力求复原营卫学说的原貌,营卫治疗是本文比较出彩的地方,“疏其道”、“益其源”、“伐其过”是徐兄的原创,我补充了“去其邪”一条,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大家对营卫学说的重视。

[1 楼] | Posted: 2005-12-10 08:06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百家争鸣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5671(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09:19,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