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百家争鸣区 -> 太乙天符年人、禽流感的中医学解析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太乙天符年人、禽流感的中医学解析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ndoc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2
: 2
经方币: 6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12-02
最后登录:2005-12-0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太乙天符年人、禽流感的中医学解析

太乙天符年人、禽流感的中医学解析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李 致 重

在人类医疗卫生体系中,世界上只有中国是把中医与西医并列为两个主流医学的国家。国际间讨论医疗卫生问题,话题里只是西医,极少涉及中医。在这种“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中,中国处于绝对的少数。这就要求中国应有一种明智、坚定的立场:既要努力增进合作,更要努力坚守自我。如何保持发扬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如何让世界逐步认识和接受中医?对于这两大特殊问题,要有长期的打算,要做卓绝的努力,而且责无旁贷。
2003年的SARS和随之而来的禽流感,尤其是禽流感可能引发的“人传人”问题,人类正处于空前的“病毒恐惧”之中。中国的中医既感到压力很大,又深信前途光明——不在惊涛骇浪中倒下,就在惊涛骇浪中崛起!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本月初在香港凤凰电视台上,卫生部高强部长面对海内外观众明确地指出:对于可能发生的大流感,中国的经验和优势就是中西医配合。这是对中医的鼓舞,当然更是使命。
一、太乙天符年与人流感恐慌
1.何谓“太乙天符”年
“太乙天符”一词,出自《黄帝内经》。见于把天文、气象、历法与流行病联系起来,探讨流行病发生特点和规律的“五运六气学说”。
据运气学说所载,在“运气同化关系中”,“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这些词汇“是用以说明运与气相会的年份”的特点的。(具体含义,这里不做详细解释)在这些年份里,“气象变化比较单一”,“因此而造成一气偏胜独治,这样就容易给人体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在干支纪年法的每六十年一个周期之中,属于“天符”的共有十二年。即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戊寅、戊申、戊子、戊午、己丑、己未。 “天符”中属于“太乙天符”的,共有四年。即戊午、乙酉、己丑、己未。按《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天元纪大论》的意思:“太乙天符”是指既是“天符”,又是“岁会”的年份。即指“岁运”与“司天之气”、“岁支之气”的五行属性三者会合主令。正由于这四年“均为司天、岁运、岁支的五方正位三者会合的年份”,所以在这些年里,人如果为“邪所伤,则病势急剧而有死亡危险。”《素问.六微旨大运》还将这四年称为“贵人”,“统乎上下”之年。提醒人们应当知道,在天时异常的情况下,必须注意自我的养生与调护,从而消除可能因时令而来的疾病之灾。
2005年是干支纪年的乙酉年,属于“太乙天符”年;西班牙大流感的1918年是戊午年,也属于“太乙天符”年。所以今年冬季,需要警惕“温热”性流行病的出现。
2.说破“恐惧”不恐惧
运气学说是《黄帝内经》从天文、气象、历法等方面来说明流行病发病关系的。历史与实践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需要说明,运气学说是站在外因的角度上讨论流行病的“相关性”的。它讲的不是“决定性”的含义,所以不能抓了外因,忘记了内因,更不能把它绝对化。
《黄帝内经》的宗旨是“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为病,以内因为主”的思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黄帝内经》的名言。SARS期间我们提出的“病毒面前,以人为本”的观点,也是这一道理的体现。只要人能够根据外界因素的异常,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身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之中,就完全可以做到“邪不可干”, 做到不出现病情。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时虽是“太乙天符”年,但并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区都发生大流感,至少在中国不是这样。所以人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之过于恐惧。关键在于人们如何自我养生和防护了。至于今年是否一定会发生大流感?是否一定会在中国出现?其中可受人控制的变数,还很多很多。
面对禽流感和可能引发的人流感,令人类恐惧和无奈的根源,是西医自身的局限性。
过去在降伏疱疹性病毒、肠道病毒所形成的流行性感染疾病时,由于这类病毒的结构相对稳定,无明显变异。所以使用免疫制剂后,人体很快产生终身免疫抗体,效果十分可靠。但是SARS、H5N1这类呼吸道病毒,本身常常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当免疫制剂面对着“移动的靶点”时,不仅效果是短暂的,而且像捉风扑影一样,令人类不胜其变。更重要的是,对于该类病毒为什么会变异?变异后的发病特点与病情演变如何?使用哪一些特异性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这三个问题,西医至今所知有限。
这样一来,因为西医是国际的主流医学,医学难题便自然而然的被国际化了。医学自身无力解决这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接着又自然而然的被政治化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一号召,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一讲话,全世界上下便立即恐惧了起来。
人们习惯认为,西医的局限性有三:一是机械唯物论、化学唯物论,二是外因决定论,三是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其实,西医真正的局限性是自身医学的结构性原因。
本人在《中医形上识》一书中指出:亚里斯多德与托玛斯形上学里的“原形与原质学说”认为:“所有的人都由‘原质’与‘原形’合成。所以就人而言,整体水平上的人是‘原形’,组成人体的各种各样的细胞或分子是‘原质’。‘原质’是‘潜能’,‘原形’是‘现实’。‘原质’具有合成‘原形’的‘潜能’,但‘原形’却限制着‘原质’。如果‘原质’脱离‘原形’,它将无法独立存在。按照这些原理,西医着重研究‘原质’的人,中医着重研究‘原形’的人。西医不研究‘原质’的人则不是西医,中医不研究‘原形’的人则不是中医。所以,中医与西医各自研究了‘人’的一部分,各自都有其结构性的局限性,而且是无法自我克服的。从这个理论上讲,只要‘原形’与‘原质’的原理不可推翻,中西医并存的格局将不可能改变。”
因此,禽流感和人流感防治的思想和方法,必须从“中西医配合”着眼。中国人要明确这一点,全世界人要明确这一点,世界卫生组织更需要明确这一点。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都在有限的地域和有限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那样,一次大流感造成全球数千万人死亡,我们首先应当感谢中医,感谢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宗。
因此,今年如果有人流感发生,应当中医做主角,中西医配合。有了这一前提,民众何须恐惧呢?
二、SARS的经验与启示
1.两种方法、两种效果
2003年SARS的防治中,广州是以中西医配合为主的,香港基本上是以西医“唱独角戏”的。从下面一些具体情况,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别。
(1).香港共有68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居住最为密集的地区。SARS期间发病的患者1755人,发病率占总人口的0.025%。即平均一万人中约有2.5个人发病。从这一比例看,应该说SARS并不算太可怕。
(2).据香港大学2004年2月12日一份研究报告表明,SARS之后至少有3万多香港人,体内可检出SARS抗体。表明感染SARS病毒之后的发病者,占感染病毒总人数的5%左右。这说明人体对SARS病毒有较强的灭活能力。即绝大多数人可以不经过SARS,“和平”地灭活进入体内的SARS病毒,并产生抗体。SARS期间,2/3以上在临床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未染病,也说明人的自身免疫功能,是值得医学家高度重视的。这正是防治变异性病毒的根本希望或出路之所在。
(3).据本人参与的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SARS康复临床研究”表明,大体70%的SARS患者,其病情并不重。在西医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并未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窘迫综合征。
(4).香港死于SARS的患者为299人,占发病总人数的17%,为全世界发病地区之最高。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收治的48例SARS病人,却取得了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病人零转院的效果。说明以中为主,中西医配合,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5).2003年4月SARS在中国北方发病之初,病死率较高。5月8日,中国政府果断做出了中医参与治疗的决定,半个月后疗效提高,死亡率下降,并迅速控制了疫情。又一次表明中医的疗效,不可低估。
2.中医真正的智慧在理论
回顾中医防治SARS的经验与体会,首先应当肯定的是,中医真正的智慧在其基础理论的科学性。与西医SARS防治相比,总结起来,中医的智慧可以概括为以下5点。
(1).人与病毒是共生关系,也是敌我关系。
天人相应是中医的基本观念之一。《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可见在“天地合气”的自然界里,也包括着病毒在内。倘若自然界没有病毒,就没有人体对病毒的免疫机制。《金匮要略》里用“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相互关系。
在人与病毒相反相成之中,如何运用中医人的智慧来保持“浮舟”,避免“覆舟”,和谐的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这才是防治病毒性疾病中至关重要的话题。设想从自然界“消灭”病毒,不仅是不可能的,更是不可取的。中医的这一基本思想,不可忽视。
(2).病毒是致病的相关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对于疾病的发生,中医强调“内外因相互作用,以内因为主”。所以《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在病毒流行期间,并非人人皆得病;病毒入侵人体之后,促使人体产生了抗体而不发病,几乎是普遍现象。说明病毒与病毒性疾病之间,不是决定性的关系,只是相关因素。本文提到香港SARS肆虐中的事实和研究结果,也证明了中医这一思想,是真实的,科学的。
(3).预防病毒性疾病,以人为本。
病毒在什么条件下变异?变异之后的形态、性状、危害如何?西医至今知之不多。而以免疫制剂对病毒的变异,必然是变不胜变,防不胜防。所以单独依靠西医来预防病志性疾病,则显得格外被动。相比之下,《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更不容忽视。故在香港SARS初期我们关于“病毒面前,以人为本”的提法,过去适用,往后也一样适用。
(4).治疗病毒性疾病,中医为主,中西医配合。
西医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营养支持疗法,种种急症抢救措施,是其独到的优势。然而对于进入生物细胞之内的病毒,西医至今没有理想的药物可用,也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流行的抗病毒药物,它的药理作用主要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为“靶点”的。但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西医自身难以克服。这就使西医以杀灭病毒为主要目标的药物治疗,也显得格外被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这种告诫及其治疗思想,在今天显得尤其适时,尤其可贵。
按照中医的理论,一名优秀的的中医师,首先应当是一名有战略思想的人。面对敌我双方的交战,战略家想到的不仅仅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作为一名有战略思想的中医,当然也是这样。面对流行性疾病,中医的思维是应当这样展开的:
第一,他要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原则、大目标;
第二,他要洞察引起疾病发生的内因和外因;
第三,他要明白敌我方双交战中所表现的总体战局。即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等特点。
第四,他要分清总体战局中敌我关系的变化。即疾病过程中邪正盛衰、阴阳消长、标本缓急的总体趋势。
第五,他要站在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的“战略性”高度,制定出决胜的治疗原则。
第六,他要以“战略性”的治疗原则为根据,灵活地做好扶正、祛邪、解表、攻里、清营、凉血、表里同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等等“战术性”选择,用好方药。从而助人一把、克敌致胜。
倘若孙子今日在,他一定会赞扬说:中医的治疗流行性疾病的思想和方法,是对他军事思想的发挥和补充。
(5).“抓住三阳,治在太阳”
这个提法,本人在SARS防治中曾经多次谈到。其实这是中医的固有原则,只不过换了个说法而已。“抓住三阳”,是指抓紧人体正气尚旺的太阳、少阳、阳明病阶段,或者温病早期的卫分、气分阶段。因为这是祛邪治病的有利时期。“治在太阳”,是指《伤寒论》所讲的疾病初起的第一阶段。核心意思是,当人体正气尚旺,疾病初起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时期。
在上述基础上,本人亦曾提出了“三个第一”。这就是:“把握好表证(即太阳病)治疗第一关;把握好散寒发汗、清热宣透第一法;选择好临床起手第一方。”只要这“三个第一”运用好了,不论细菌性、病毒性感冒,其实都可以迅速取得药到病除的效果。
三十多年前在农村工作时,流行病猖獗。当地的老百姓曾戏称本人为“李一付”。意指伤风感冒,一付药便好。其实,当时治疗流行病,本人年轻,缺乏经验,靠的就是《伤寒论》、温病学。这里所说的“三个第一”,也是那时候体会出来的。

[楼 主] | Posted: 2005-12-02 00:07 顶端
cndoc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2
: 2
经方币: 6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12-02
最后登录:2005-12-0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三、2005年禽流感试析
从2003年SARS之后,接着便出现了连续3年的禽流感。今年的禽流感发病范围较广,集中于秋季,而且又一次以中国大陆为最多见。
1.典型的温燥是主要的威胁
如上所述,今年是乙酉年,在五运六气学说中,是“太乙天符”年。因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到了一年的“五之气”时,又逢上阳明燥金当令。所以今年秋季“温燥”的特点,尤其突出。
(1).运气学说所提示的秋季燥热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唐代王冰在这段话后作注解说:“少阴在泉,热监于地而为是也,病之所有,地气生焉。”说明今年秋季的燥是“温燥”,以既干且热为其特点。而草木枯萎、天气暴热、水当结冰而不结冰、昆虫当蛰藏而不蛰藏,也与少阴君火在泉,地之热气太盛直接相关。
(2).今年秋季的气候与运气学说的提示相应
电台提供的“天气预报”也表明,今年的秋季天气明显异常。与运气学说所提示的既燥且热,十分相似。
以西安、郑州为例:最能代表中国中原地区或黄河流域的是西安、郑州两市。正常情况下,这两个城市“秋分”天高气爽;“寒露”渐渐寒凉,“霜降”常见霜冻,“立冬”多有结冰。但今年“立冬”的那一天,这两个城市的气温皆为8—20℃,高出往年10℃左右。
再以北京为例:北京比西安、郑州偏北三、四百公里,气候相对寒冷得多。“秋分”之后,“寒露”不寒,“霜降”无霜,“立冬”无冰。直到五之气终了、六之气开始的“小雪”,即11月22日,北京竟然入冬以来未有过霜冻。据电台报道,这是近三、四十年里北京少有的暖冬。以往在10月中旬,香山的树叶经晚上的霜冻,白天的日晒,很快满山红遍,格外妖娆。而今年因为无霜,树叶多见萎黄,直至10月末乾枯而落。
以今秋雨量为例:同处北半球的欧洲、北美,今年秋季雨水不少,唯中国大陆为主的亚太地区普遍干热少雨。广东、广西出现多年不遇的旱情,一些地方甚至地皮乾裂。地处亚热带的香港,从9月下旬直到今天的80天里,几乎未降过一次透雨。
(3).禽鸟迁徙和“阳蓄积病死”
禽鸟迁徙是生态之常,迁徙劳累也是旅途之常。《素问.生气通天论》关于“阳气者,烦劳则张”的论述,说明了劳累太过,是造成自身内热偏盛的直接原因。为什么往年不多见禽鸟携带H5N1病毒,也少有带毒禽鸟死亡呢?《素问.生气通天论》“阳蓄积病死”一句,明确揭示了自身内热的不断积蓄加重,最后发病甚至死亡的原因。所以,今年秋季的燥热,增加了禽鸟迁徙中发病的机会以及禽流感的蔓延。这也符合中医“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为病”的道理。
(4).禽流感多出现於燥热最盛的时候
2005年国外首例发生禽流感国家的时间是:柬埔寨,7月6日;菲律宾,7月8日;越南,7月14日;俄罗斯,8月18日;哥伦比亚,10月10日;罗玛尼亚,10月18日;希腊,10月18日;泰国,10月20日;克罗的亚,10月21日;英国,10月23日;瑞典,10月23日;印度尼西亚,10月25日;日本,10月31日。
2005年中国首例发生禽流感地区的时间是:青海,5月4日(斑头雁);内蒙,10月24日;安徽,10月24日;湖南,10月25日;辽宁,10月26日;台湾,10月下旬(野禽);新疆,11月9日;湖北,11月11日;山西,11月18日;宁夏,11月22日;云南,11月22日。
上述可见,发生在鸡舍的禽流感,绝大多数集中在“寒露”之后。禽流感的发生用禽鸟迁徙,播散病毒作解释,恐怕难以服人。其实与“温燥”之势日渐加重,鸡舍内的条件不良,明显有关。
2.生物本性的扭曲应当关注
家禽对于H5N1病毒的免疫力,是必然存在的。历史上“鸡瘟”的流行经常发生,保护和治疗得宜,成活的比例还是很大的。此次高致病的H5N1病毒感染的养殖场内,家禽并非全部死于禽流感。在关注“高致病性H5N1病毒”的同时,不能不反思某些人为的因素对家禽本性的干扰或扭曲。比如:
家禽以往多是放养,改为群体笼养,对其本来的天性有无影响?
鸡在吃东西时,同时也吃进了一些石子。以往的解释说,这是自身消化的需要。所以把鸡内金用作“健胃消食”的中药,与此说有一定关系。现在由人工配制的饲料,关注到这一点了吗?
人工饲养时,出于防病的考虑,经常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是否有增加病毒抗药性之嫌呢?
饲料中常常人为的加入一些促生长激素,以求增加产肉量,这对鸡的本性有破坏吗?
鸡在阳光充分时,常以“沙浴”、晒太阳来做自我清洁,人工饲养环境里,有这种条件吗?
人常说,“生命在于运动”, 群体笼养的家禽不需要吗?
现在的鸡蛋多为“未受精卵”,这对鸡的本性及健康的影响,有无相关的研究或说明呢?
以上这些,是从事动物卫生的专家们研究、思考的问题。我这里只是冒昧地提一些行外的暇想,仅供批评、参考。
3.从哲学思维看个别与一般
习惯上讲,“一条鱼死了,应从鱼身上找原因;一溏鱼死了,则应从溏水上找原因”。这里说的,其实是哲学中个别与一般、具体与普遍的关系。今年的禽流感,肯定与自然、气候的大环境有关。本文上述讨论,即是从“普遍性”的角度讲的。但就中国内地的禽流感发病情况来看,其实只能算是个案。需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一个村庄、一家个体养殖场发生了禽流感,不能说整个省份、整个国家是疫区。这里至少有两点,尚需要今后加以研究。
(1).禽流感个案,发生在边远乡村的不少。是否与条件设备不完善、管理方法不合理、科技知识不到位有关呢?
(2).如果肯定鸡有自身免疫的能力,那么在“格杀勿论”的同时,可否留下一些基地,组织一些对照研究,为减少今后错杀无辜和改进养殖事业,获取科学的根据,岂不更好吗?
四、今年可能发生的人流感防治问题
1.今冬人流感的可能性及特点
关于今年冬季可能发生人群大流感,从世界卫生组织11月7日的“禽流感问题国际会议”之后,各国都在积极准备、应对之中。发生人群大流感的可能性,似乎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其实不然。如果积极、主动地将中医学的智慧引进大流感的防治,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于社会安定和世界经济,人类将会大有裨益。
(1).暖冬之下人流感的可能性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联系到今年“太乙天符”的具体情况,这段话的意思是:秋季的燥热之气太盛,接下来冬季有一个制约燥热的相反之气,那就好了。但今年情况是,秋季的燥热过后,接下来是与燥热同类的冬季温热。这就有可能出现“太过”之害,而发生“大病”了。所以唐代王冰把这种“无制则亢而为害”的情况,称之为“义无凌犯”。
(2).暖冬之下的病机特点与治疗
还用王冰的话来讲,如果这种“蛰虫出现,流水不冰”情况持续下去,今年冬季流行的病将会因“热在地中与寒殊化”,发为冬季的温热病,出现“火气烁金”之类的病情。所谓“火气烁金”,发病后则为“热邪壅肺”。这与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冬温,是一致的。至于治疗问题,《素问.五常政大论》出示的大法是,“其治辛苦甘”。即以辛苦合用为主,取宣肺清热之效,再加甘味之药,以作调和扶正。
上述这些讨论,是从运气的角度讲的,当然值得重视。至于今年冬季是否发病,最终还要看每一个人身上所表现的“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其中,人的正气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讲到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病毒决定论,就是外因决定论。那不是中医学的观点。中医主张以人为本,以内因为本;中医也重视外因、重视病毒的存在,但中医从来不听信病毒的摆布。
2.以人为本的智防与智养
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依靠人在疾病发生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调节“内因”,达到化解“外因”的思想。这里的“智防与智养”,就是运用中医学的智慧,通过人积极的自我调节,以阻断疾病发生的方法。下面着重讲两个方面。
(1).变“秋冬养阴”为今冬护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思是说:按照四时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春夏之季自然界的阳气较盛,秋冬之季自然界的阴气较盛。阳气虚的人应抓住春夏的有利时机,来调养自身的阳气;阴气虚的人应抓住秋冬的有利时机,来调养自身的阴气。这就叫因势利导,因时而养,从而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冬季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暖冬现象,但本质上还是冬季。所以今年冬季人们若能注意保护自身的阴气,对于降伏自然界不正常的温热邪气的影响,同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从这个意义讲,人们恐惧的大流感,完全可以做到防病于未然。所以,预防疾病,先要明理,明理而防,才是智防。
为此,本人不认同近来一些传媒上“严阵以待,抗击流感”的提法。有中医学的智慧在手,为什么要“等待”病毒的到来,双方恶战一场呢?“从古知兵非好战”,“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中医防病于未然的思想。
“文革”期间,流行性疾病很多。病毒性流行病年年有,季季有。当时缺医少药,所以我们学习、收集、自编了许多口头语,象标语那样写在大街上给群众看。虽然话很直白,却隐含着中医学的哲理。而且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用,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下面举出一些适应暖冬时的口头语,供参考。
一碗绿豆萝卜汤,四季败火第一方;
小便清长大便畅,冬温邪热无处藏;
人参鹿茸都是宝,久服生热灾害到;
睡眠不足心火旺,伤风感冒不胜防;
冬季御寒勿太过,冷热之间慎风寒;
青菜疏通肠胃,美食壅滞三焦;
膏粱厚味、积热留湿,谷肉果菜、清淡养人;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指不可以饱暖太过);
暖冬少饮酒,开水是良药。
这些话只要念在口头,记在心上,用在生活中,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暖冬”。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的悲剧,与深含中医哲理的这些大白话深入人心,关系很大。
(2).养神与养身同等重要
当今的都市里,“白领”工人多。“压力太大”之说,几乎是许多人的口头禅。所以在当今,养神与养身同等重要。养神的“神”,包含中医致病内因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以及用脑太过、劳倦伤神等。《黄帝内经》里关于养神的论述很多,比如《灵枢.本神篇》说:“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温,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下面再抄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与季节养生有关的两段话,与大家共同分享。
“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暖,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3.以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规范临床治疗
“辨证论治”的完整表述是:辨证求因、求机,审因、审机论治。它的核心是“抓病机”。即通过临床证候的分析,把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根据其机理,决定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与步骤。
辨证论治的规范,就是围绕“抓病机”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而要实现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首先是中医知识结构的规范。这就是做一位合格的中医,必须牢固掌握的系统的知识结构。这里所讲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就是中国古典文、史、哲的基础,和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温病学为代表的经典医著。只有这一“系统的知识结构”坚定的、熟练的学到手之后,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将随之形成并规范。本文第二节里关于“有战略思想的中医”,其临床思维的六个环节,其实就是这种规范的粗略展示。这样的中医人才,他的临床治疗效果一定会好。人常说,梓匠造舆,可给人规矩而不能给人以巧。有了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的规范,选方、用药的技巧,自然水到渠成。
倘若本末倒置,把规范的重心放在临床选方、用药的技巧上,必然导致中医整体水平由成熟的理论医学,向早期的经验水平方向倒退。须知本末倒置,一心求巧,必然要弄巧成拙的。社会上流行的“西医辨病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以及“经验性规范”、“汇集各家经验方”的做法,都是这种“规范”“的同类版本。当代中医临床水平和治疗效果下降,正是这种弄巧成拙的“规范”造成的。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再误入歧途。
记得四十多年前,我们还在学习经典医著的时候,有一次先师柴浩然先生严励地批评我们说:“你们谁学不好中医经典医著,这辈子就别想端起中医这碗饭”。这一次批评,使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一辈子受用不尽。前不久在与师弟柴瑞霭共同缅怀先师的往事时,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面对可能发生的大流感,如果说我们要准备一些什么,此刻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抓紧时间,把《伤寒论》和温病学再复习一遍。
以辨证论治的理论标准规范治疗,正是前辈们常说的:“以不变之理,应万变之病”的道理。今年冬季“可能”发生的大流感“可能”是什么样子,我实在没有能力在“可能”中研究出“可能”准确的分型、方剂和药物来。我以为,到时候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为好。所谓“争取主动”,在病毒性疾病而前,以辨证论治的理论标准规范治疗,才是真正的主动。
五、两个具体愿望
这些年,心底里蕴藏有三个大愿望:人类应当摆脱哲学贫困,西医应当在反思中改进,中医应当在猛醒中复兴。
人类是卑微的,健忘是其本性之一。我们忘记了传统,忘记了中医的灵魂。以致在世界医疗卫生中,中医处于绝对的少数。甚至本文的观点,在中医的故乡也处于绝对的少数。上帝于是让病毒来,来医治人的忘记。
所以觉得,本文结束之前,还有两个具体愿望要说。
第一,在现代化的今天,空调机、电暖器使人对春夏秋冬四季的感觉,淡漠了许多;在看时钟上下班的今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概念在人们头脑里,也基本消失了。所以四时、五行、阴阳这一类概念,也远离中国人而去了。中医的原理其实多是一些不需要证明的“自明原理”,或者本来就是公理。所以不知道,今年的年轻人在今年冬季,是否可以象本文“以人为本的智防与智养”一段里说的那样,去生活、去作息。
第二,2003年SARS期间,不必说境外,中医在中华文化圈里曾多处被边缘。本人坚信面对可能发生的大流感,以中医为主,加上西医营养支持疗法和急救措施,是当代最佳的医疗组合。但不知道,如果今年冬季大流感突然袭来时,中医能否在第一时间通行无阻地进入临床治疗第一线。
这几年在香港亲身所经历的,往往是忽视和限制中医的参与,比接纳中医的参与要多。这一点,对于起步阶段的香港中医现状,我们是理解的。因为上述两条具体愿望,是可能出现的大流感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所以特地写在结尾,深切期盼愿望成真。
(2005年“立冬”日写于香港浸会大学,“小雪”日定稿)

[1 楼] | Posted: 2005-12-02 00:09 顶端
graydragon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277
: 211
经方币: 1809 元
: 0
好评度: 194 点
注册时间:2005-10-21
最后登录:2007-05-1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这两天气温终于降下来了。
[2 楼] | Posted: 2005-12-04 09:55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百家争鸣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6675(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09:15,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