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赖朝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12
: 113
经方币: 1104 元
: 0
好评度: 112 点
注册时间:2006-03-31
最后登录:2007-05-07
|
2。3、万病一毒话东洞—吉益东洞传 吉益东洞于元禄十五年(西元1702年)出生于中国地区的安芸国(今广岛县)本名为则,字公言、通称周助。东洞是他的号,他的父亲名叫畠山重宗,母亲叫中野花。吉益氏的本姓是畠山,不过到了他曾祖父那一代时,畠山一族为了躲避战乱而寄居在外科医生吉益半笑斋那里,后来更是以吉益为姓氏。直到吉益東洞之子政光那一代回归安芸后,才再次將姓氏改回畠山,东洞的父亲道庵以行医为业,他自幼跟随着父亲学习医术。只是并没有人想到,这位年轻人后来不但独创了前所未有的“万病一毒说”,而且更是被汉方医学界称为古方派的大成者、医界革命的医杰。 由于他的先祖曾经隨遣唐使远渡中國学习医术,家中又是世代行医。所以东洞十九岁时立志于学习医学并投入了其祖父门下,那时的东洞特别着力于师法钻研中国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名著——《伤寒论》,三十七岁那年,胸怀大志的东洞来到了京都,并在那不久后就将姓氏改成了吉益。到了四十四岁那年,他风闻山胁东洋的医术极其精湛,为了能学习到更多的医术,他投入了山胁东洋的门下,关于他进入东洞院的原因,有一段相当有趣的小故事呢,话说一七三八年,和吉益东洞一家兼同乡的儒医堀正超在京都开设了一家诊所,刚到京都不久的东洞就在那儿学习医术,八年后的一七四六年, 吉益东洞在一次到质屋出诊时无意中看到了质屋主人母亲所用的药方,不禁随口说了一句:"此方用石膏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吧?"质屋的主人照着处方执行后,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当时朝廷中有名的医生山胁东洋听到质屋主人的话后,感到东洞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便收他为徒并让他加入了东洞院。他遂在曰后以东洞为号。这也是他为什么号东洞的原因。
吉益东洞在三十岁时悟出了“万病一毒说”的理论,于五十岁时他写成了著作《类聚方》,在《类聚方》中自序中他说的的第一句就是“学习医术,应该不拘泥于用某一种方药,要理解张氏书籍的特点,相同的药方也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所以此书名为《类聚方》。”在《方极》一书中他又说到:“仲景医方用药的法则,不论病因,其方与证都是相对的关系。”在《家约》中他说:“万病起因皆为一毒,实际试验调整,这正是名医的心得,在这个世界上很多药物都是毒物,探讨以毒攻毒的问题,正是治病的方法。”
吉益东洞在三十岁时悟出了“万病一毒说”的理论,并在五十岁那年写成了《类聚方》,在《类聚方》的自序中他说的的第一句就是“学习医术,应该不拘泥于用某一种方药,要理解张氏书籍的特点,相同的药方也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所以此书名为《类聚方》。”在《方极》一书中他亦说到:“仲景医方用药的法则,不论病因,其方与证都是相对的关系。”在《家约》中他又说:“万病起因皆为一毒,实际试验调整,这正是名医的心得,在这个世界上很多药物都是毒物,探讨以毒攻毒的问题,正是治病的方法。”
东洞一派学说的主轴是“万病一毒说”与“实证亲试”这两大支柱。“万病一毒说”认为疾病是因为后天生成的病毒侵入人体而造成的,要治病就要以猛药去除侵入人体的外邪,去毒是治理各种疾病的必要条件。而且东洞还主张眼见为主,他这种实证亲试的作风确立了实证主义的医学方法,因为生病时体内病毒的症状会在体表上出现,因为东洞他经常靠腹诊来确诊一种病。如此一来,曰本伤寒论系的腹诊术便发达了起来。虽然这两大支柱支撑起了古方派的体系,但这之中却有着很大的漏洞,首先,产生疾病的原因千差万别,可能是“一毒”引起的吗?再则,所谓的实证亲试,又近乎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一来就再一次倒退回了《内经》前的经验医学的范围中。但尽管如此,吉益东洞仍不失为一位一代的名医。
吉益东洞先生一生的著作非常之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方极》一书,其后的1755年,东洞先生又写成了《类聚方》一书,后来又接连又出版了《建殊录》、《医事或问》、《药征》、《方机》、《医断》等书,其中的《类聚方》和《方机》两书中,东洞先生大量选择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主要药方,不过这两本书中的药方使用方法,却完全是建立在阴阳五行说的架构上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药征》一书则是吉益东洞先生一生人最后的一本力作,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可以说后世再无能出其右者。全书以阴阳五行说为医学基调,探讨了病毒入体的原因,从而为后世人打开了实验医学的大门。 安永二年(西元1773年),名医吉益东洞永远离开了为之奋斗了七十二年的世界。他去世后,被安葬于东福寺庄严院中。 虽然说吉益东洞先生独创了"万病一毒说"这个理论,但从实际上来讲,他所提倡的古方派却是一个倒退派。他们所谓的"独尊张仲景",只不过主张临证时多使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方剂罢了。而且所谓的古方也只不过是主张重视汉唐时期的古方而己,至于为什么说古方派是倒退派的原因,在此就引用李致重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终结吧。
"其一,吉益东洞为倡言"实证亲试",却"把一切中医理论,不问事非,俱斥为'空谈虚论'……他还怀疑中医的藏象、经络、药性、诊脉等各方面的理论和学说";所以他的"实证亲试",无异于把已成体系的中医药学,再一次退回到《内经》之前的经验医学的窠臼中去。
其二,吉益东洞力倡的"方证相对论",他是以全盘否定张仲景所创立的辨证论治为前提的。在他看来,"只有张仲景之随证投药,不拘病因,最可推崇",这岂不是对张仲景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方法的严重歪曲吗?他认为"医之学也,方焉耳","《伤寒论》唯方与证耳"。他讲的"证"实际是"症状"或一组症状集合的"症候群";他讲的"方证相应"只不过依据症状的相加、相减而调换方药,根本不是张仲景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至于由他所提出的腹诊,也只是给他依据的"症候群"增加了一项他自己认可的症状。其实《伤寒论》中本来就有许多腹诊内容,吉益东洞的腹诊不仅没有新意,而且与张仲景的辨证论治不属。
其三,吉益东洞在否定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却附会《吕氏春秋》等非医学著作中的只言词组,提出"万病一毒论"。人类疾病错综复杂,"万病"岂能皆因于"一毒"嘛?这种标新立异的说法,与中医的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等学说相比,不仅显得幼稚,而且也颇武断。(李致重《曰本汉方医学衰落轨迹》)
2.4、身残不灭济世心—名古屋玄医传 名古屋玄医是倡导使用古医方的著名医学家,他可说是古方派的开派鼻祖,他的一生推崇《尚论篇》、《医门法律》,并以张仲景为师,可是另一面他却又主张“依张仲景之意但不能为仲景之方所拘束”。玄医他于宽永五年(西元1628年)出生在曰本京都,字富润,一字阅甫。晚年居于宜春庵时自号丹水子。 玄医小的时候因为体弱多病而无法像同龄人一样自由自在的行动,加上他又有口吃的毛病,因此他就将读书作为其唯一的娱乐活动。在足利学校的学生羽州宗纯的指导下,他学会了周易之术,而且极为擅长用周易进行卜筮,他更在这之间理解了“贵阳贱阴”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他通读了《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同时在张景岳、程应旄学说的影响下,玄医独创了助卫气之虚,以治疗疾病的治本方法,同时,对残存的病症进行虚实的判断,再行治标的治疗方法。玄医的代表作《医方问余》正是以治虚为主的一本医书。
根据《医方问余》中的《医学愚得》以及《丹水子》一书中的《丹水家训》所記載,玄医在四十六歲時因运动神经麻痹而造成了两手完全萎缩,成为了一个终生残废的人,而且因为他的力气也变得相当之小,所以他晚年很多的著述都是经他口述,其他人代笔而成的。通过前面所说的两个章节资料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这样一个事情:玄医学习医学的师傅并不固定,在他的著作《金匮要略注解》中曾经说过:“我的师傅是福井虑庵。”虑庵是后世方派名医曲直濑玄由的徒弟,名古屋玄医中的玄字正是从曲直濑玄朔一门中得来的。他1672年写成了《悦甫食物本草》,在这本书中玄医记有谷部47种、菜部29种、禽部22种、兽部20余种,全书共种计10部286种。其中兽部的20种之中,玄医记下了猪、狗、牛、羊、川獺等东西,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曰本人的肉食品是如何的丰富。
元禄九年(西元1696年)六十九岁的名古屋玄医去世,去世后,他被下葬于京都的净福寺。
古方派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运用张仲景医方的离宗学派,玄医的学说正是构筑在全盘否定曲直濑(道三学派)学派的学说之上,最为主要的是玄医受张景岳的“易水学派”和程应旄的“错简重订派”的影响下才形成了这一个离宗学派。玄医一派以伤寒论为基础,提倡贵阳贱阴、扶阳压抑阴的治疗方针,而玄医提出的“万病皆由寒气入体而造成伤害”的病因论被后来的经验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后藤艮山与吉益东洞所采纳。就连后来内藤希哲的医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玄医的影响。
|
|
[4 楼]
|
Posted: 2006-04-24 20: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