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下面是引用温小文于2006-01-19 20:54发表的:
以桂枝汤为例。《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一书,在桂枝汤之下,共列了十九个医案,分别是:营卫不和;高热;自汗;汗出偏沮;无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畏寒;风温初起;奔豚气;下利;重症虚劳;厥证(排尿性晕厥);噎膈(弥漫性食管痉挛);风隐疹(荨麻疹);月经疹;妊娠发热;小儿惊风;小儿尿频;聚星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目盲。
以西医分类,以上病患要涉及多个系统和医科,。桂枝汤将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病患都治好了,提示这些不同的病患之间有关联。桂枝汤证所揭示的,就是这一关联。
桂枝汤证是可描述的病理状态,反映出中医理念下发现的、并且已经能够粗放调控的人体相关联系的生命规律。观察桂枝汤证是一种视角,桂枝汤方证是这种观察视角的表达,这种观察视角和表达不是基于、而是跨越解剖系统的,我将其理解为整体观念。或许应该说,所谓的整体观念是相对解剖系统而言的。
.......
1)以西医分类,以上病患要涉及多个系统--对。桂枝汤将这些病都治好了,提示这些疾病之间有关联--对。桂枝汤证所揭示的,就是这一关联--对。
三句话都正确,但能否因此得出桂枝汤与整体观念相关联呢?未必。请看:
以西医分类,肺炎双球菌肺炎、急性细菌性胃肠炎、大肠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涉及多个系统。环丙沙星注射液往往能够将这些病都治好了。环丙沙星注射液所揭示的,就是这一关联。
这三句话也都正确,能否说明环丙沙星注射液与整体观念相关联呢?显然不能。
2)温小文女士讨厌空谈理论,其实我同样讨厌空谈。但我喜欢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或者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因为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往往是盲目的。即使盲目的实践也能够积累有用素材,然而这样的进步毕竟相当的缓慢。
我们讨论一下温女士所述几个病证的机理。分开谈费时费力,就谈“营卫不和”,看看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实践。1、“营卫不和”是仲景对“伤寒有汗”或者“病常自汗出”这一现象进行病理机制猜测时所用的术语,原话为“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按理说这样的称谓既不属于病,也不属于证,不过这一点可以不管。我们先看看两位临床大家是如何看待桂枝汤治疗“伤寒有汗(太阳中风)”之“营卫不和”的。王清任《医林改错》云:“论有汗是伤风,以桂枝汤治之,以桂枝、白芍、甘草三味,然从未见治愈一人。桂枝汤所以不见效者,因头痛、身病、发热、有汗,非伤风症也,乃吴又可所论之瘟疫也。”可见临床家王清任完全否认桂枝汤的作用,并且认为伤寒有汗即是瘟疫。临床家张锡纯对此进行了反思,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王清任《医林改错》深诋桂枝汤无用,非无用也,不啜粥故也。是以愚用此方时,加黄芪升补大气,代粥补益之力……”。张氏认为,桂枝汤取效的关键在于喝热粥,原方加用黄芪可以补气,代替喝粥,为什么补气在这里那么重要直接关系到取效与否呢?气虚(类似于抵抗力不足、胃肠吸收功能差)还可以导致哪些病症或者可以导致哪些疾病迁延不愈?补中益气汤或者玉屏风散一类的方子可以治疗温女士所列举的病症吗?
大家可以想一想。并请黄教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