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军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89
: 190
经方币: 1588 元
: 0
好评度: 189 点
注册时间:2006-07-07
最后登录:2007-05-15
|
伤寒两地书(第1—3条)
遵照孙老师的意见,我重新研读《伤寒论》已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我把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你发过去,请孙老师批阅并解答。 先看太阳病上篇的布局。 太阳为巨阳,为一身之表,太阳之气顾护全身以抵御外邪之侵,故列为六经之首。纵观太阳病全篇,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共272条条文,几乎占据全书六病条文的百分之七十,由此可见太阳篇学习的重要性。在本篇中,从中风,伤寒,表寒里热,经证腑证,本证变证,蓄水畜血,表证里证以及半表半里,太阳传变少阳、阳明,三阳合病,二阳并病,以及由阳入阴等,医圣都进行了详尽论述,真可谓极尽阴阳转化之能事。从这点上说,读懂了太阳病篇,全书六病就已经读懂了大半。 太阳病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太阳病本证,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以及与温病的鉴别,辨可愈之期, 传变与否等 ,此部分对于全书来讲亦具有序言性质,内容极其重要。 其次本篇着重论述了太阳病中风证治及桂枝汤之用法。为什么首先论述中风?因为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侵袭人体,大多与风相兼。为什么次论伤寒,因为风为寒之轻,寒为风之甚。六淫伤人,寒邪最重。医圣《伤寒论》,探讨风寒二邪发病规律与证治,示后人以方法,即从此始.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故而多汗。桂枝汤调和阴阳营卫, 为太阳中风证之要方。桂枝汤加减系列方剂,有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皆为太阳病中风之变证。《伤寒论》全书方随证走, 证变而方亦变,方剂随证依次展开,全篇浑然一体而又卓然有序。 风为阳邪,易于化热。汗多则耗气伤津,化热则内热蒸腾,故而有白虎加人参汤证。太阳为寒水司令,多血少气,感受外邪,气化失司,则水液循行不畅,故而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汗多则亡阳,甚者阴阳并伤,故而又有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四逆汤。 《伤寒论》全书之内容主旨我认为可以总结为:“存胃气,重阳气,保津液”。汗多亡阳,此为太阳病变证之尤须注意者; 汗下之重, 伤及阴津,故又出现调胃承气汤。阳明病则须顾护阴津,详见阳明病篇分析. 以上为我对于太阳病上篇的 一些模糊看法,对否?请孙老师指正。
下面再看具体条文: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此条论述太阳病本证,即柯琴所谓太阳病提纲。太阳为巨阳,一身之表,感受外邪,首当其冲。病邪在表 ,故脉浮;太阳经脉为人体最长, 循行于头身颈项,故受邪则头项强痛;太阳又为寒水之经,感受风寒之邪,为同气相求,故恶寒。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此条论述太阳感邪中风证。既是太阳病,则除此条列出的症状之外,太阳中风亦应包括第1条太阳本证的“脉浮,头项强痛”等症。 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此条论述太阳感邪伤寒证。当与第2条对待看。从此条得出一个体会,犯外邪侵袭人体,势必引起气机逆乱,因此“呕逆”。可见临床不可忽视外邪致病因素。这与现今临床见呕止呕,率用沉降胃气有很大不同。表解则气机自顺,气机顺畅则呕逆自除。 另外,此条亦可证明,《伤寒论》之三阴三阳不能等同于经络,太阳病亦不能等同于太阳经。太阳病出现之症状,不能都用经络学说来加以解释。按照后世的藏象学说,呕逆已经属于阳明胃主。可见不能单纯用经络学说或者藏象学说来解释《伤寒论》。 太阳病第1条先述太阳本病,第2条述中风,第3条述伤寒。《伤寒论》六病条文排列皆有规律可循。学习时,当将六病的有关同类条文互相对照参看。
问: 第1条太阳病有“恶寒”,但是第2条中风证里却没有恶寒,第3条又有“必恶寒”。那么,“恶寒”究竟是不是太阳病共同的、必有症候呢?或者,“恶寒”是不是在中风证中可有可无,而在伤寒证中,却是必有的症候呢?
赵红军
|
|
[楼 主]
|
Posted: 2006-12-04 21:4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