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级别: 经方四段
精华:
0
发帖: 457
: 397
经方币: 3655 元
: 0
好评度: 382 点
注册时间:2005-09-30
最后登录:2019-11-25
|
伍炳彩杂病验案3则
肖明生 江西省南昌市九四医院 江西中医学院伍炳彩教授从事教学、临床30余载,学验俱丰,尤善治疗疑难杂病。现择其验案3则,以飨同仁。 1 痹证 刘某,女,39岁。因周身肢体游走性疼痛,于1994年2月26日初诊。自述3个月前因感冒发烧后,遂致全身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以肩胛背部为甚。并伴全身酸重乏力、畏风、纳呆,咽喉干痛,烦躁难眠。化验结果:抗“O”>500u,类风湿因子(-),血沉35mm/h。几个月来一直服用中、西药而身痛不减。吾师观其前医所用之方,皆从祛风除湿或补肾活血着手。现症身体消瘦,唇干咽红,扁桃体Ⅱ°肿大,舌红、苔淡黄稍腻,脉濡数、寸脉旺,拟以疏风清热、解毒除湿之法。处方:银花12g,连翘15g,射干10g,牛蒡子10g,马勃10g, 威灵仙10g,防风10g,姜黄10g。连服5剂,症减大半。原方加海桐皮15g,5剂后症状基本消除。后以此方马勃减至6g,复加黄芪10g,白术7g调治月余,身痛未见发作。化验:抗“O”(500u,血沉12mm/h)。 按: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筋通络,根据病邪的偏胜而酌情更用。本病例除具备痹证的一般症状外,咽喉不适,扁桃体肿大是其一特殊体征,因此治疗上,一方面以银花、连翘、射干等品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使外侵之邪解退,阻止其继续注于经络,留于关节,要杜绝外邪循咽喉心经病及心脏以致形成心痹的严重后遗症。另一方面以灵仙、防风之属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全方切中病机,故应手而瘥。后期在原方中加入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增强机体免疫机能,防止病变复发。 2 水肿 余某,女,23岁。因面浮肢肿2年加重半年,于1993年3月18日初诊。患慢性肾炎2年,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其间曾在省级某医院住院治疗,经用激素与中药未见效。刻诊:面浮肢肿,以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伴畏风稍咳,腰酸膝软,乏力纳差,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寸脉浮。尿检:蛋白(+++),颗粒管型(2~3)、红细胞(6~8),白细胞(2~3)。血检:血红蛋白100g/L,血沉35mm/h,血尿素氮8.2 mmol/L,肌酐176 μmol/L。老师析其为脾肾两虚为本,风邪上犯为标。先治以疏风散邪,健脾益气。处方:麻黄5g,甘草6g,杏仁10g,党参15g,白芍10g,防风10g,防己15g,黄芩10g,黄连15g,红枣5枚,生姜3片。服药7剂,面浮基本消除,余症同前。舌质淡,脉沉细,复查尿蛋白(++),治以温阳利水,仿真武汤意。处方: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腹皮15g,车前草10g。7剂。7d后复诊。自述诸症无明显变化。仍肢肿,小便少,伴畏风肢凉,舌脉同前。老师析其为阳虚阴凝,水饮不消,积留于肢体所致。乃处以《金匮要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方:桂枝10g,麻黄5g,甘草5g,细辛3g,制附子10g,生姜3片,红枣5枚。连服2剂。复诊:四肢转温,畏风亦减,浮肿消退。药已中肯,当乘胜再逐,前方再服5剂。再诊:小便通利、量多,腹胀减轻,下肢肿消。尿检:蛋白(+),红细胞(0~1)。后宗主方随证略有化裁,治疗3个月,尿检阴性,诸症消失而愈。 按:水肿一证,外感内伤皆有。但病理变化主要在肺脾肾3脏,其中以肾为本。《素问》云:“肾病者,腹大胫肿。”在治疗上,《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本例患者出现全身水肿,但初诊时寸脉浮,并偶有咳嗽,因此当无疏风散邪、益气利水。风邪已散,水肿仍不尽退,乃因阳虚阴凝,水饮不消所致。但为何用真武汤未能奏效,可能方中芍药性寒味苦,非本证所宜。因而处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方中用桂枝汤去芍药,振奋卫阳;麻辛附子汤,温发里阳。两者相协,功效大于真武汤,其可以通振表里,使阳气通行,阴凝解散,水饮自消。 3 郁证 周某,男,30岁。因单纯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9个月, 于1994年8月20日初诊,去年元月份体检时偶然发现单项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198 u)。经大半年的中西药治疗未能使其降至正常水平,此后渐感忧郁烦闷,胸胁不舒,眠差梦多,舌体两边反复发生溃疡。初诊时见患者形体适中,不愿言语。询问后得知以前嗜酒,喜食油腻厚味,现口干但不欲饮、晨起口苦,饮食一般,小便偏短而色清,大便平。舌质红、苔淡黄,舌体两边散在溃疡点,脉弦细。B超:肝、胆、脾未见明显异常。老师辨证为肝阴亏虚,兼夹湿热。治以滋阴清热为主,行气利湿为辅。拟《局方》甘露饮:生地15g,熟地15g,麦冬10g,天冬10g,石斛10g,黄芩10g,枳壳10g,枇杷叶10g,茵陈10g,生甘草6g。7剂。7天后复诊,心胸畅然,舌边溃疡好转大半。嘱其再进7剂后抽血复查。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38 u。以此方再服月余后,数次抽血复查无异。 按:这是一因单项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前来就诊的病案。患者因为长期得不到合理有效治疗而忧郁烦闷,其它则无明显异常,辨证当属中医“郁证”范畴。经查患者以前所用方药,大多以传统疏肝行气、解毒活血方法为主。老师认为本例患者舌边溃疡为一重要病理特征,因为舌边为肝胆所主部位。患者素来嗜酒,喜食厚味,酿成湿热内蕴,久而化火,伤及胃阴,复致肝阴亏虚,从而造成肝损病证。在外则表现舌边溃疡经久不愈,在内导致肝体破坏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然而,其与肝炎疾病有异,因此无论治以疏肝行气,还是活血解毒,均未能使病情得以改善,而从滋养胃阴、祛湿清热着手治疗本病,切中病机,其效果则如桴击鼓,不舒肝而郁自解,不解毒而酶自降。乃宗《内经》“厥阴不治,当求之阳明”之训。
|
|
[楼 主]
|
Posted: 2006-04-10 19: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