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教学大平台 -> 伤寒两地书(第29条)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伤寒两地书(第29条)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赵红军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89
: 190
经方币: 1588 元
: 0
好评度: 189 点
注册时间:2006-07-07
最后登录:2007-05-1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伤寒两地书(第29条)


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 甘草(各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此条论述太阳伤寒变证阳虚证治。
      学习此条,当联系第21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其意义在于,误汗之后,阳气损伤,用辛热之药先复其阳,而不同于后世之先养阴复津。
      阳气受伤,故用甘草干姜汤;阴阳两伤,故用芍药甘草汤;外邪进入胃腑化热,耗气伤津故谵语,用调胃承气汤急下以存阴。重发汗,阳伤过重,故用四逆汤之重剂以回其阳。
      关于津液重伤用药辛热会不会重加损耗的问题,在第21条已经提出,请结合答疑。
     
                                                                                              赵红军

[楼 主] | Posted: 2007-02-02 09:26 顶端
赵红军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89
: 190
经方币: 1588 元
: 0
好评度: 189 点
注册时间:2006-07-07
最后登录:2007-05-1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伤寒论》与《内经》、《本经》、《难经》的崇阳抑阴观,其出发点在于气化。用气化去解释阴阳的消长转化,自然就会得出:热灼以后的结果,首先是阳气的耗散,其次才是阴津的损伤。本条先以甘草干姜汤复阳,后以芍药甘草汤救阴,便体现了这个观点的具体运用。
      气化的原理,可以用“地气上为云,天气降为雨”为例说明之。地气的升腾由于阳光之照射、阳气之蒸腾与托举;天气降为雨,又是阳极而阴的下降过程。在这种气化运动中,始终是阳气起主导作用的过程。由此可知,气化的观点也就是运动的观点,而运动本身就是气(阳气)的作用的体现。因此,气化的观点必然导致崇阳抑阴观的形成。这种观点的产生,与远古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直接感受、观察有关。
      后世阴阳并重的观点,是一种立足于对事物分析、归纳的逻辑推理的观点。这种观点产生于社会分工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人们观察事物的方法也就日益趋于精细严密。它与原始气化学说的关系,恰如宋元理学与孔孟原始儒学的关系。

                                                                                                    孙曼之

[1 楼] | Posted: 2007-02-02 09:39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教学大平台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8758(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10:07,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