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经方实验录 -> 伍炳彩杂病验案3则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伍炳彩杂病验案3则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ndy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四段
精华: 0
发帖: 457
: 397
经方币: 3655 元
: 0
好评度: 382 点
注册时间:2005-09-30
最后登录:2019-11-2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伍炳彩杂病验案3则

肖明生   江西省南昌市九四医院   
  
  江西中医学院伍炳彩教授从事教学、临床30余载,学验俱丰,尤善治疗疑难杂病。现择其验案3则,以飨同仁。
  1 痹证
  刘某,女,39岁。因周身肢体游走性疼痛,于1994年2月26日初诊。自述3个月前因感冒发烧后,遂致全身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以肩胛背部为甚。并伴全身酸重乏力、畏风、纳呆,咽喉干痛,烦躁难眠。化验结果:抗“O”>500u,类风湿因子(-),血沉35mm/h。几个月来一直服用中、西药而身痛不减。吾师观其前医所用之方,皆从祛风除湿或补肾活血着手。现症身体消瘦,唇干咽红,扁桃体Ⅱ°肿大,舌红、苔淡黄稍腻,脉濡数、寸脉旺,拟以疏风清热、解毒除湿之法。处方:银花12g,连翘15g,射干10g,牛蒡子10g,马勃10g, 威灵仙10g,防风10g,姜黄10g。连服5剂,症减大半。原方加海桐皮15g,5剂后症状基本消除。后以此方马勃减至6g,复加黄芪10g,白术7g调治月余,身痛未见发作。化验:抗“O”(500u,血沉12mm/h)。
  按: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筋通络,根据病邪的偏胜而酌情更用。本病例除具备痹证的一般症状外,咽喉不适,扁桃体肿大是其一特殊体征,因此治疗上,一方面以银花、连翘、射干等品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使外侵之邪解退,阻止其继续注于经络,留于关节,要杜绝外邪循咽喉心经病及心脏以致形成心痹的严重后遗症。另一方面以灵仙、防风之属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全方切中病机,故应手而瘥。后期在原方中加入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增强机体免疫机能,防止病变复发。
  2 水肿
  余某,女,23岁。因面浮肢肿2年加重半年,于1993年3月18日初诊。患慢性肾炎2年,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其间曾在省级某医院住院治疗,经用激素与中药未见效。刻诊:面浮肢肿,以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伴畏风稍咳,腰酸膝软,乏力纳差,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寸脉浮。尿检:蛋白(+++),颗粒管型(2~3)、红细胞(6~8),白细胞(2~3)。血检:血红蛋白100g/L,血沉35mm/h,血尿素氮8.2 mmol/L,肌酐176 μmol/L。老师析其为脾肾两虚为本,风邪上犯为标。先治以疏风散邪,健脾益气。处方:麻黄5g,甘草6g,杏仁10g,党参15g,白芍10g,防风10g,防己15g,黄芩10g,黄连15g,红枣5枚,生姜3片。服药7剂,面浮基本消除,余症同前。舌质淡,脉沉细,复查尿蛋白(++),治以温阳利水,仿真武汤意。处方: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腹皮15g,车前草10g。7剂。7d后复诊。自述诸症无明显变化。仍肢肿,小便少,伴畏风肢凉,舌脉同前。老师析其为阳虚阴凝,水饮不消,积留于肢体所致。乃处以《金匮要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方:桂枝10g,麻黄5g,甘草5g,细辛3g,制附子10g,生姜3片,红枣5枚。连服2剂。复诊:四肢转温,畏风亦减,浮肿消退。药已中肯,当乘胜再逐,前方再服5剂。再诊:小便通利、量多,腹胀减轻,下肢肿消。尿检:蛋白(+),红细胞(0~1)。后宗主方随证略有化裁,治疗3个月,尿检阴性,诸症消失而愈。
  按:水肿一证,外感内伤皆有。但病理变化主要在肺脾肾3脏,其中以肾为本。《素问》云:“肾病者,腹大胫肿。”在治疗上,《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本例患者出现全身水肿,但初诊时寸脉浮,并偶有咳嗽,因此当无疏风散邪、益气利水。风邪已散,水肿仍不尽退,乃因阳虚阴凝,水饮不消所致。但为何用真武汤未能奏效,可能方中芍药性寒味苦,非本证所宜。因而处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方中用桂枝汤去芍药,振奋卫阳;麻辛附子汤,温发里阳。两者相协,功效大于真武汤,其可以通振表里,使阳气通行,阴凝解散,水饮自消。
  3 郁证
  周某,男,30岁。因单纯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9个月, 于1994年8月20日初诊,去年元月份体检时偶然发现单项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198 u)。经大半年的中西药治疗未能使其降至正常水平,此后渐感忧郁烦闷,胸胁不舒,眠差梦多,舌体两边反复发生溃疡。初诊时见患者形体适中,不愿言语。询问后得知以前嗜酒,喜食油腻厚味,现口干但不欲饮、晨起口苦,饮食一般,小便偏短而色清,大便平。舌质红、苔淡黄,舌体两边散在溃疡点,脉弦细。B超:肝、胆、脾未见明显异常。老师辨证为肝阴亏虚,兼夹湿热。治以滋阴清热为主,行气利湿为辅。拟《局方》甘露饮:生地15g,熟地15g,麦冬10g,天冬10g,石斛10g,黄芩10g,枳壳10g,枇杷叶10g,茵陈10g,生甘草6g。7剂。7天后复诊,心胸畅然,舌边溃疡好转大半。嘱其再进7剂后抽血复查。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38 u。以此方再服月余后,数次抽血复查无异。
  按:这是一因单项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前来就诊的病案。患者因为长期得不到合理有效治疗而忧郁烦闷,其它则无明显异常,辨证当属中医“郁证”范畴。经查患者以前所用方药,大多以传统疏肝行气、解毒活血方法为主。老师认为本例患者舌边溃疡为一重要病理特征,因为舌边为肝胆所主部位。患者素来嗜酒,喜食厚味,酿成湿热内蕴,久而化火,伤及胃阴,复致肝阴亏虚,从而造成肝损病证。在外则表现舌边溃疡经久不愈,在内导致肝体破坏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然而,其与肝炎疾病有异,因此无论治以疏肝行气,还是活血解毒,均未能使病情得以改善,而从滋养胃阴、祛湿清热着手治疗本病,切中病机,其效果则如桴击鼓,不舒肝而郁自解,不解毒而酶自降。乃宗《内经》“厥阴不治,当求之阳明”之训。

[楼 主] | Posted: 2006-04-10 19:08 顶端
andy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四段
精华: 0
发帖: 457
: 397
经方币: 3655 元
: 0
好评度: 382 点
注册时间:2005-09-30
最后登录:2019-11-2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举隅

原载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第12卷第4期
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4味药组成,见于《伤寒论》34条,原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的病证,并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如: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葛根能升阳明清气,又为治泻圣药),加芩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
喻昌曰:“太阳病,原无下法,当用桂枝解外,医反下之,则邪热之在太阳者,未传阳明之里,所以其脉促急,其汗外越,其热上奔则喘,下奔则泄,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以专主阳明之表,加芩、连以清里热,则不治喘而喘自止,不治利而利自止。此又太阳、阳明两解表里之变法也。”

以上引证说明:不少医家认为葛根芩连汤为太阳、阳明之方。其实本方应为阳明经脉方,原因如下:(1)葛根为阳明经主药,如《中药学讲义》认为性味甘辛平,归经入脾胃经,功效升阳发表,解肌透疹,生津止泻。《本草纲目》引王好古曰:“气平味甘,升也,阳也,阳明经引经的药也。”张元素曰:“升阳生津,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勿多用,恐伤胃气。张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此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头颅痛如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为阳明仙药。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发之,是反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2味药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2)《医学入门》:“浮而微降,阳中阴也,足阳明经药。盖解肌发汗,目痛鼻干,身前大热,烦闷欲狂,头额痛者阳明症也,可及时用之。”并有歌诀云:“葛根甘平善解肌,阳明头额痛乃宜,呕渴泻痢酒毒解,痹风胁痛亦能医。”

由上可看出,葛根是阳明经药,其方当是阳明经脉方,其主症是前额痛连后项、目痛鼻干、苔白或薄黄、舌正常或偏红,脉浮。只要具备以上症状,就可选用葛根芩连汤。其能治颈项不舒等症,原因是: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其病因为阳明经燥热,葛根能滋养津液柔筋脉;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夹鼻上行,相交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相会,下行沿鼻外上齿中,还出,环口绕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过耳前,沿发际至于前额;又芩连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举例如下:

例 l.额窦炎 王某某,男,34岁,西医医师,1970年9月4日初诊,自诉患鼻炎多年,每因受寒发作加剧,现症前额痛以胀痛为主,后项不适,流鼻涕,鼻干燥,口或渴,饮食、二便如常,苔微黄,舌正,脉弦,两寸浮,用葛根芩连汤(葛根10g,黄芩10g,黄连6g,甘草5g,以下量同)合四逆散加牡蛎、吴茱萸,初服3剂,额痛明显减轻,连服15剂,前额痛消失,鼻涕大减。以后也屡有发作,即自服上方,疗效均好。该患者以后用上方治疗其他类似病人,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按:《内经》云“胆移热于脑,则为鼻渊”,而肝胆互为表里,今患者脉弦,显然与肝有关,故用葛根芩连汤合四逆散加味;用牡蛎、吴茱萸,乃据日人认为,此2药能减少鼻中分泌物,且吴茱萸能入肝胃。

例 2. 肺心病心衰 朱某之母,80岁,患肺心病多年,近来感冒之后又发热,口渴欲冷饮,咳嗽痰黄,气喘,动则加剧,心慌胸闷,面红,前额不适,纳减,小便黄,苔薄黄,舌红,脉弦数有间歇,两寸脉浮,投以葛根芩连汤合宣痹汤,3剂热退,胸闷心慌气逼减轻,再服5剂,病近期控制。
按:本案具有前额不适,脉弦数有间歇,寸脉浮,故主用葛根芩连汤加味。为何用宣痹汤?因该方由射干、郁金、枇杷叶、白通草、淡豆豉组成,具有清上焦湿热,除胸闷平喘的作用,故合并用之,疗效极佳.因缺淡豆豉,方中未用,同样有效。

例3. 痿证 舒某某,女,67岁,1986年7月24日初诊。前日外出,在大雨中走了几分钟,因久未下雨,一下雨地面热气很重,回家后即感两脚无力,第2天,竟不能起床,不能走路,二便均需人接,脚不痛,但觉无力,口渴,有汗,全身无力,脉濡寸旺,初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味3剂,症不见减,后思治痿独取阳明,加之患者前额痛,后项不适,于是用葛根芩连汤加白鲜皮、地肤子,服5剂,能起床走路,但不稳,连续服50余剂,康复如初。
按:《内经》云“治痿者独取阳明”。本案虽属痿证,但并有前额痛,后项不适,脉软寸浮,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又因“风为百病之长”、“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病起因是淋雨,故加用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

例 4.神经官能症 熊某某,女,40岁,1989年5月27日初诊。经常头昏头痛,前额不适,后项不舒,喉常痛,心烦脾气急,睡眠不好,口或渴,纳可,多食则胀,口苦,大便如常,小便黄,月经稍提前,量偏多,色红,经期上症加重。脉两寸浮,苔白,舌红,喉充血有滤泡,遂用葛根芩连汤合银翘马勃散,连续服用,病逐渐减轻,服至春节前病愈,上班恢复工作。
按: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因头痛、前额不适、后项不舒、两寸浮,故用葛根芩连汤,以“胃络通心”故也;使用银翘马勃散,因患者还有咽痛之症。

其治远不止以上4例,以此方加白茅根、焦桅仁,5剂,治愈鼻衄;加蒲公英、焦桅仁、厚朴、枳实,5剂治愈口疮;加牡蛎,7剂治愈盗汗;合温胆汤加茵陈、焦桅仁、蒲公英,5剂治愈牙龈肿痛;加陈皮、竹茹、益元散、法夏、生姜治愈呕吐、小儿泄泻;加薄荷、槟榔、山楂、枳壳,3剂治愈痢疾;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肠伤寒【用于伤寒初期,增进期和极期。证为发热、恶寒、头痛、肌肤壮热(38-40℃或以上)、身重、肢疼、项强、腹痛、泄泻、小便黄赤、脉濡数或浮数,方用葛根30g,黄芩15g,黄连末9g(冲服),甘草9g,水煎】,12例均获痊愈;加花粉,10余剂治愈颈椎病疼痛;加刺蒺藜、钩藤,连服50余剂,治愈重症肌无力。就不一一列举了,临床运用只要抓住葛根芩连汤证的病因、病位、主症,不管西医诊断为什么病,均可用本方取得疗效,这就是异病同治。

[1 楼] | Posted: 2006-04-10 19:22 顶端
andy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四段
精华: 0
发帖: 457
: 397
经方币: 3655 元
: 0
好评度: 382 点
注册时间:2005-09-30
最后登录:2019-11-2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伍炳彩教授
发布于:2004-11-24 17:06:00
--------------------------------------------------------------------------------

育中医精英 树高尚医德

――记“江西省师德标兵”伍炳彩教授的先进事迹
伍炳彩,男,64岁,江西吉安县人,中共党员,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我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第六届省政协委员、省新药审批委员会委员、南昌市中医学会秘书长。于1966年7月从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 40年来,他在中医这片园地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病人信任的好医生,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践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博极医源结硕果

伍炳彩同志一贯刻苦钻研业务,打下了深厚的专业理论根底。毕业不久,他师从名老中医姚荷生教授,虚心向前辈请教,同时还非常注意收集其他医家的宝贵经验。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他总是锲而不舍地进行钻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60年代末,他下放到吉安农村工作时,还不会治疗钩虫病(中医病名为“黄胖”)。看着病人受疾病的折磨,他发誓一定要找到办法。他遍查中医书刊杂志和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终于在宋代的医书中找到了治疗钩虫病的关键药——“绿矾”,疗效达百分之百。

学医难,学中医更难。伍炳彩同志常强调学习和运用中医的三个原则:一是辨证论证原则。二是坚信中医理论的原则。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经过几十年的勤奋治学,伍教授在中医理论和临床方面的学术造诣已相当深厚,提出了不少独特且有学术价值的观点,为仲景学说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迄今,他已发表学术论文28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5部,主持省级课题4项。

呕心沥血育英才

伍炳彩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在本科教学中,他不断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已经我院认定,并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得到同行的一致肯定。在研究生教育中,吸收采用了中医传统的“带徒”式传授方法,重视培养研究生用中医药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除要求完成大纲规定的理论学习外,尤其要求精于临床实践。至今,已为我院培养硕士研究生7人,临床带教研究生10余人。教学之余,伍教授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增强对祖国医学的信心,确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使一批批青年学子热诚地投入中医事业中,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同行的尊重。伍教授在留学生教育中,作为我院知名教授,他先后指导了留学生30余人,其精深的中医理论和高超的医术受到留学生的交口称赞,为我院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扩大了影响,对于提高整个江西中医界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伍教授还十分重视本学科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他亲自制订培养计划,从备课、讲课,到临床、科研等各方面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经常在系里开展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讨论,使中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大幅提高。1996年以来,本学科组共发表学术论文77篇(其中,国家级刊物26篇),出版学术专著30部,承担科研项目11项。1997年度,他所在的金匮教研室被评为院先进集体。他领衔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和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协作,共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治病救人传佳话

伍炳彩同志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在教学科研之余坚持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如一日,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用自己高超的医术为大量的疑难、急、重症患者解除了病痛,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为患者服务。他一周上5次门诊,还常常是连续5个半小时的坐诊,虽然筋疲力尽,却因为使更多的病人解除了病痛而欣慰不已。在不多的休息时间,许多病人找上门来求治,他总是有求必应。即使自己患病在床,仍为患者开诊病良方,有一次甚至打着夹板和绷带坚持上门诊,患者无不动容。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女儿高考要填志愿,他仍在看病;妻子在假期想出外旅游,他却坚持要上门诊……多年来,伍炳彩同志还担负着我省高干医疗保健工作,义务为省保健对象诊疗,得到了省领导的一致赞赏。

在医疗活动中,伍炳彩同志始终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从病情需要出发的原则,人情方不开,不必要的药不乱开,做到热心、耐心、诚心,树立了一代名医高尚的医德医风。由于工作的突出表现,于1999年被破格评定为主任中医师,次年,又被省卫生厅认定为“江西省名中医”。


[ 此贴被andy在2006-04-10 20:34重新编辑 ]

[2 楼] | Posted: 2006-04-10 19:26 顶端
顾志君

优秀斑竹奖
头衔:困学人困学人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811
: 495
经方币: 4902 元
: 0
好评度: 428 点
注册时间:2005-01-06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案一 我会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案二 我用防己黄芪汤加麻黄,不清楚为何伍老师用大剂量黄连、黄芩。
案三 我用小柴胡汤加栀子连翘汤,不过可能没有伍老师效果快。

[3 楼] | Posted: 2006-04-10 19:31 顶端
graydragon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277
: 211
经方币: 1809 元
: 0
好评度: 194 点
注册时间:2005-10-21
最后登录:2007-05-1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案一:
小柴胡汤+麻杏苡甘汤+栀子、连翘、忍冬藤

全身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以肩胛背部为甚。纳呆,咽喉干痛,烦躁难眠,为小柴胡汤证;全身酸重乏力、畏风,为麻杏苡甘汤证。

记得原来同学说,中医家看病,各家认识不同,用药不同,但皆可取效,我的见识不多,不知是否真是这样。

[4 楼] | Posted: 2006-04-10 20:22 顶端
aktcm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37
: 38
经方币: 370 元
: 0
好评度: 37 点
注册时间:2006-03-19
最后登录:2015-10-1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案二 一开始就用防己黄芪汤加真武汤可能好一些。
[5 楼] | Posted: 2006-04-21 15:00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经方实验录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6804(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10:01,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