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百家争鸣区 -> [转贴赵洪钧对继承和发扬中医的主张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转贴赵洪钧对继承和发扬中医的主张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aiwei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转贴赵洪钧对继承和发扬中医的主张

赵洪钧关于继承和发扬中医的主张


毛泽东主席说:
“应该学外国的近代的东西,学了以后来研究中国的东西。如果先学了西医,先学了解剖学、药物学等等,再来研究中医、中药,是可以快一点把中国的东西搞好的。……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
近代中医第一理论家恽铁樵说:
“中医而有演进价值,必能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合化……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更无第二途径。”
我同意毛主席和恽先生的看法,认为无论继承还是发扬中医,都要提倡中西医结合。
但是,近来中医界未能正视这一点。
所以,中医界应该迅速摆脱一个明显的悖论:承认发扬中医必须借助现代科学,却要回避中西医结合;中医教育是中西医兼授的,却认为西医课不利于学中医,于是教学过程中互不相谋;中医医院无不中西医兼用,却不提倡随时有机地取长补短;中医科研引进了几乎全部西医科研理论和手段,也不主张自觉地融会贯通。换言之,只有承认现行中医教育实质上就是中西医结合教育,目前的中医医院就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现有中医科研机构实际上是中西结合科研机构,才能不自相矛盾,讨论一切问题才能名正言顺。
长期不能正视这一点,就是长期自我限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才和服务对象,就要去找西医和那些中西医结合单位。
这样看问题,不等于说目前的中医教学、科研和医疗单位,不必再挂中医牌子。继承并发扬中医,怎么能不挂中医牌子呢?况且,无论是作为理论体系的中医,还是作为社会实践的中医,都以这些单位和其中的人为载体。没有这些载体,就只有书本上的中医了。
我认为,只有这样看问题,中医的路才能越走越宽。中医行业和队伍才能越来越壮大,中医机构才能越来越多。也只有这样,继承和发扬才能保持活力。
对个人来说也是这样。学生们应该中西医结合地学。先生们应该中西医结合地教。医生们更要中西医结合地治病。掌握的西医手段越多,越能发挥中医之长。否则,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就会日趋萎缩,中医阵地越来越小。
当然,也要系统继承中医,也要学经典。为了便于学生继承,先生们有责任先把经典和中医基本理论研究好。研究经典不是为了证明经典完美无缺,或者让学生全盘继承,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吃透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真正吃透中医,西医水平再高也不能在发扬中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所以,经典研究,要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把全部有关概念,特别是重要概念弄清楚。这样才能把中医的理论体系理顺。即概念清晰而统一,理论更加完善而简洁。这就是要整理中医的“理”和“法”。做完这一步,中医的技术——“方”和“药”等,才能在中医体系内得到比较满意的解释。整理得好,学习中医的人,就会省去很多力气。我认为,经典研究,也必须中西医结合。
我探索中医经典、历代名著——亦即中医基本理论30多年,致力于临床方面的中西医结合也有30多年。一向主张:中医的长处要认识够,中医的缺点要认识透。
总地来说,中医的长处是:注重整体调整,长于辨证论治和几千年来无数人进行的直接人体实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单味生药和复方知识。
中医的短处是:自然哲学性的基本理论,没有实验科学基础;注重临床,缺乏预防手段;解剖知识发育不全,短于外科。
如果教材编得好、先生教得好、学生学得好,5~6年制中医高等院校的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全面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同时,掌握的西医知识不低于西医专科,并且,在校期间就能把二者初步结合在一起。
继承和发扬中医还不仅仅需要中西医结合,一切当代科学技术和中外传统文化,都是医学家需要了解的。人文学科的素养,也很重要。医家应该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道德修养和社会经验,对医家之重要,更是不言而喻。
  此外,我认为,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最好有在县和县以下(包括城市社区)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两三年的经历。那样,就会对国民卫生保健现状,有更真切的了解。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会更切实地理解,为什么继承和发扬中医,必须中西医结合。

[楼 主] | Posted: 2006-12-26 19:39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简言之,现代的中医,如果现代医学的水平不过关,也是无法真正的切实的学好中医、继承中医,更别提发扬中医了!

深有同感!

赵先生一语中的!

[1 楼] | Posted: 2006-12-27 09:12 顶端
andy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四段
精华: 0
发帖: 457
: 397
经方币: 3655 元
: 0
好评度: 382 点
注册时间:2005-09-30
最后登录:2019-11-2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做为一个现代中医
西医学得多好都不多余
西医学得越好自己头脑越清醒
也更能发现中医真正的长处和位置

[2 楼] | Posted: 2006-12-29 00:19 顶端
沙丘沙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66
: 167
经方币: 1501 元
: 0
好评度: 166 点
注册时间:2006-07-08
最后登录:2015-08-1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转帖:某营员:我是北大科学社会研究中心的科学哲学博士,因为我的专业,我想向您请教一下关于宗教与科学的问题。我是第一次来参加夏令营,我在这儿的确过得非常愉快,但是我的心还是在佛门外徘徊。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科学满足一条重要的原则——证伪原则,就是科学理论都是可以证伪的。但是我认为佛教在这方面跟科学有所不同,比如说你有一个愿望没有达到,那么解释为你的心不诚;如果愿望达到了,就是心诚。那么无论愿望达到与否,都可以说佛法是正确的,似乎佛法是不可以证伪的。我想请明海大和尚解释我这个疑惑。

明海师:你这个疑惑我理解。你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不错的问题,以后你可以继续通过了解佛学,通过学习佛教,然后再进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比较和研究。你刚才所引用的那个例子,并不是佛教自己的例子,你一定要引用佛教的经论,释迦牟尼佛或者是大德祖师的言教。你引用的是一般带有迷信色彩的佛教徒,或者是世俗对佛教误解的观点下的一种说法,心不诚啊,心诚啊之类。现在且不说你引用的这个例子,我想提醒你几点。第一点,科学哲学的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它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也是在各种历史背景、各种因缘条件下出现的,在人类文化上也是一个相对存在的事物,它也不是天经地义的。五千年以前,人类的科学认识论、实验方法并没有,科学哲学更没有,那么以后它会不会永远存在下去,也很难说。所以时间空间各种维度来看,它不是判断一切的绝对的标准,它也是标准之一,这是第一个提示。

第二点,佛教是很注重实证的,科学也是很注重实证的。但是科学所获得的资料是来源于人类的感官,人类的感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而感官收集信息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在科学史上可以知道,感官有很大的欺骗性,比如我们看水中的筷子它是弯的,但实际上它没有弯,等等。因为感官所收集的资料,以及我们用我们的意识,而意识又受我们情绪的影响。我们知道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一些近现代的哲学,它们也对人类科学认知里面的理性,提出很多问题。因为理性活动的背后,有很多其它的东西支持,往往是非理性的东西在支持,它不一定是纯客观的。当然现在从科学哲学体系内部,也知道没有一个纯粹客观的认识、纯粹客观的存在,这种梦已经破灭了。在上个世纪初,我们知道有测不准原理,一个纯粹客观的粒子是不存在的。那么佛教它的实证精神和科学有几点不一样。我不是在否定科学,我觉得科学活动是人类生活里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人类解决生活里很多具体的困难,而且在这个活动探索、思考的过程里面,人类由于不断地认识自己,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精神的境界不断地扩展。因此也许现在它不完美,它会越来越完美,它不断地被否定,在不断否定的过程里,我们人类逐渐发现自己。那么佛教跟科学在实证方面不一样,有以下几点。第一个,科学是外证,佛教是内证。外证是处理外在感官收集的信息,而内证首要的是心灵、感受的。因此佛教的内证,从人和人来说,它有可重复性,但是从每一个人当下的感受来说呢,它有不可替代性。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这是内证外证的区别。第二个,科学认识的方法,思维方法,它是我们意识层面的分析归纳。那么佛教的实证,佛教认识的方法论,是我坐禅时候讲的止观,止观是佛教认识事物的方法论。通过止观,首先对能认识的主体,能认识主体的精神状态,能认识主体的身心状态,自身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等等问题,获得一个澄清、一个透彻。那么佛教认为,只有我们能认识的身心这个主体,在经过一番自我的认识、澄清、提升、超越以后,再去从事外在的活动,它才能有比较高的可信性,比较强的可信度,比较强的力量,而且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这是讲认识的方法。

第三点,佛教与科学的价值观不一样。科学的价值观当然也是说给人类带来利益,但是我们知道,科学不能保证它所有的发现都会给人类带来利益,包括现在的生物科学,它的很多发现和实验,我们不能保证它未来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可能是伤害,可能是毁灭,可能是混乱。当然科学也不是有害的,它是中性的,科学对人类是有害还是有益,取决于人类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德水准,人类运用科学的方式、方向、方法。所以说科学的价值观,从利益人类这一点来说,没有一百分的保证,只能有五十分的保证。科学另外有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就是不断地进步,就是你刚才所说的证伪,证伪就是不断地进步,后面超越前面。那么佛教的价值观呢,佛教认为,任何一个认识活动,以及这个认识活动导致的后果,我们实证的结果,都应该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益。有利益的意思是说,给我们带来幸福,使我们内心减少烦恼,获得平衡,而且这种有利不局限于当前,还应该贯穿于无穷的未来。按照佛教的这种价值观,我们所进行的任何活动,必须要从这个价值观下面生发出来,因此它不一定说只有科学发展到什么境界,我们才会怎么样,因为这是每个人自主的,可以去做的,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做。所以在佛教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修行过程里面,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的心具有最大的自由性,人在这里表现出来最大限度的,要超越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动物的这一面,功能的、被动反应的这一面;而要最大限度地把我们人里面所谓佛性的、自由的这一面发掘出来,这一面也就是我们讲的“光明”,“光明”就是这个意思。比如现在有一个人打我,我马上就打他,这里没有光明,这是动物的反应。有一个人掉到水里,我如果跳下去救他,有可能会淹死,但是我跳下去救他。或者只有一碗饭,有两个人,我如果不吃可能会饿死,但是我让给他吃。以及人类的种种道德行为,善行,在认识自己的过程里面克服的种种困难,无我,那么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人性里面佛性的光芒,人不完全按动物那样去反应,我们就是这样把我们的光芒放出来。

但是当然很复杂,你以后可以多研究这个题目,是一个好题目。我说它们不矛盾,它们是兼容的价值体系。这个问题先说到这里。

[3 楼] | Posted: 2006-12-29 15:18 顶端
沙丘沙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66
: 167
经方币: 1501 元
: 0
好评度: 166 点
注册时间:2006-07-08
最后登录:2015-08-1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据我所知,建国初期,毛主席曾列出了一个共产党人应学习的十部哲学注作,其中有两部佛经,即《金刚经》和《六祖坛经》。那么,做为一个中医或者中西结合者,我们是否也应读一读这些“哲学著作”?
[4 楼] | Posted: 2006-12-29 15:49 顶端
haiwei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赵洪钧先生说:我和张大昌先生都是威县人,有过同事之谊,他的威县弟子刘德兴等见我也叫老师,我也有他的《经法述义》,更早有他后来献给国家的《辅行诀》。《辅行诀》恰好是中国中医研究院义史文献研究所考证的,后来我在那里读研究生。故确与大昌先生有缘。但不是佛缘。这大概是为什么,大昌先生从不和我谈佛。张先生死于心脏病,当时我不在威县。转眼间张先生西去20多?年了,听说沙先生是张先生的再传弟子。我看,沙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兰。可以告慰九泉之下(?)或极乐世界的老朋友了。
[5 楼] | Posted: 2007-01-07 09:43 顶端
billywang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06
: 89
经方币: 909 元
: 0
好评度: 87 点
注册时间:2005-12-17
最后登录:2007-04-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信佛学佛是靠因缘的,没因缘打死他也没有用。
[6 楼] | Posted: 2007-01-09 09:24 顶端
沙丘沙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66
: 167
经方币: 1501 元
: 0
好评度: 166 点
注册时间:2006-07-08
最后登录:2015-08-1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谢谢赵老师的回复和鼓励。有两点需要更正一下,太老师于1995年秋去世,按2007年算,也只有12年。参加葬礼的弟子有十一人,做为再传弟子,参加葬礼的只有我自己,因我与太老师还有一层远亲的关系,按亲戚论,太老师是我的舅舅,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一层亲戚关系,我才得以参加太老师的葬礼。当时,除了悲痛,心中一片空白,也没问太老师死于什么病。今见赵老师说太老师死于心脏病,觉得很漠生,特电话向师伯寻问,太老师实因脑梗塞后又发骨折,长期卧床,最后死于脑衰竭。看来您对太老师的了解,来自传说的成份很多。
[7 楼] | Posted: 2007-01-09 19:46 顶端
haiwei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赵洪钧说:1977年,张大昌先生在威县卫校,我也在卫校,请您问问刘德兴和衣志标是否属实。他大约1995年病故,当时我不在威县,死因是后来听说的。上个帖子是一时记不清了——恍惚中以为是1985年,故加了问号。
其实,这些不大重要。我去过南章台(?)张的家一次,他光临过我在县医院的家不止一次。交谈自然很多,但从来不谈佛学。他的另一位弟子曾经在诊所前大书“佛光普照”。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回您的帖子。
至于“坛经”,如果求其真,首先说不清它的确切作者。我是求真的人,不认为“佛法无边”就能解决一切疾病问题,因为那样就不大需要医生了。让我在张仲景和释迦牟尼之间选择,我选择前者。足下认为都选择,是您的自由。只是那样,“经方沙龙”的“经”字,要多一重含义。不知道本沙龙的朋友,是否同意。

[8 楼] | Posted: 2007-01-09 22:15 顶端
haiwei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求善与求真是两回事。“善”是价值判断,“真”是理性判断。一切宗教无不称自己是追求“善”。当然,有不同的求法。基督教说:上帝可以代你承担一切罪孽,故忏悔或祷告就可以死后上天堂。佛教说:善恶轮回。当然:中国的佛教也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样廉价的佛,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
我曾经问过英国的老年家庭妇女:为什么教会曾经那么重要,现在教堂门前那么冷落呢?她们说:宗教是政治。信什么教,也不如多做好事。看法如此尖锐,真使我吃惊。当然,不少人会完全不同意英国家庭妇女的看法。
陈毅元帅讲过: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善恶都报。
我不认为,这是毛泽东教给他的佛学原义。
我也认为,从人类总体求善的立场或过程中看,这样说也是对的。但是,善恶之报,不是靠佛。靠谁呢?自己的报应,靠自己。众人的报应,靠众人。否则,就会像印度人那样,对任何恶,都不必抵抗。

[9 楼] | Posted: 2007-01-10 00:05 顶端
billywang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06
: 89
经方币: 909 元
: 0
好评度: 87 点
注册时间:2005-12-17
最后登录:2007-04-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信佛学佛是讲因缘的,没因缘打死也没有用。
[10 楼] | Posted: 2007-01-10 09:04 顶端
沙丘沙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66
: 167
经方币: 1501 元
: 0
好评度: 166 点
注册时间:2006-07-08
最后登录:2015-08-1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太老师也没有给我讲过佛法,也没有劝我信佛。但是,我知道他是一位忠实的佛教徒和佛法的实践者。我就对佛法越发好奇,加上我对“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的思考,很自然地走上了禅的道路。太老师在我们这一代有一个很响亮的外号:“小和尚”。原因是抗日战争期间,为子防止日寇的迫害,家人将年仅十几岁的太老师寄托在平乡县的兴固寺,据太老师自称:“寺中珍藏《龙藏经》一部,尽得彼阅”,《龙藏经》即《乾隆大藏经》,以每天阅读7本经的速度,3年才能浏览一遍。别说是在家人,既便是出家人,也不是人人都有这个福报的。很自然地就出家了,法号昌玺。因他是家中的独子,母亲坚决反对而还俗。做为居士,皈依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建国后,又亲近十世班禅。太老师虽三教皆通,但骨子里是佛教。
太老师在我们这一带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很多人或许与他有过一、二次的接触,也便自许为他的学生,就我所见到的就不止一两个。太老师的弟子,在太老师去世后五年中,每逢年节、太老师的忌日,齐聚太老师家中,看望师母,怀念老师,共有十人,这才是他“真正的学生”,其中行医兼信佛的只有一位,现在也不过四十几岁,因他与我年龄相当,且有共同的信仰,接触最多,从未见他有“佛光普照”的牌子。所以,您所说的那位医生,很可能不是太老师的“真正的学生”。您不妨说出他的姓名,以便核实。
跟太老师学佛的我倒见过两位,一位是周连淼师伯,文革前毕业于北大,初为某中学教师,后在广宗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另一位是山西某中学的校长,有一年他转门向太老师请教佛法,恰好我也在场,天降大大雨,同宿太老师家中。那时,我对佛法一无所知,却发现他们对太老师佩服的一体投地。
太老师的朋友,三教九流的都有,其中有一位值得一提,本县文活馆的画家,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享有者,县政协主席,省政协委员。也是我的亲戚,向我谈起和太老师的相识,早年在县剧团学京剧,大约十几岁,一次在李怀演出,团长找到他说:“今天有一位票友要登台,你给他演一下赵高”,原来团长说的票友就是太老师,唱花旦。散戏之后,一起吃了顿饭,就算认识了。过了一段时间,太老师不请自至,并说我今天不走了,在他家里住了一晚。主动教他划画。我的这位叔叔说;“张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听道此事,我很震惊,为什么不教他唱戏?为什么不教他学医?为什么不教他学佛?可见太老师的先见之明!
太老师为什么不与赵老师谈佛法,我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太老师绝对不会认为佛法是低级的迷信,是见不的人的东西。
我知道赵老师是一位博学自信的长者,让您 改变世界观不只是困难的,也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我在这里跟帖的原因,既不是要赵老师接受我的观点,也不是说不能中西结合。这是一个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的地方,摆出我的观点,和您的观点并存,何去何从,好让广大网友自己选择。最重要的是,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只是说连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人都应读的两本书,我们是否也应读一读。
赵老师说《坛经》不知作者的观点,是近代学者胡适提出的,仅是一家之言。胡适本人没有禅的体验,充其量是“慧业文人”的知见,也受到了教内学者的批判。我不知道,我们看一部书,是他的内容重要,还是他的作者重要?
祖师说:若言下相应,即共论法义;若不相应,合掌令欢喜。在此忠心地祝愿赵老师,建康长寿,工作顺利,理得心安!

[11 楼] | Posted: 2007-01-10 20:04 顶端
haiwei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祖师说:若言下相应,即共论法义;若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赵说:
这句话不必借祖师之口:道不同,不相与谋!足矣。
谁的世界观都一样难改变。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也如此。
只是,既然身为医家,又在经方论坛,世界观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最好是医家的。
扁鹊说:“信巫不信医者不治。”
《内经》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这句话也比祖师说得好)
仲景说:“感往昔至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也没有去求佛——那时已经传入。
巫和“拘于鬼神”固然不全等于“佛”,但离佛更近,离仲景或中医更远。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并存。讲“大慈恻隐”的孙思邈,就有点佛的味道。不过,他还是被称为“真人”——道家之尊号。但能常常做好事——老百姓最需要,权势者早就有人给他去做了——我不管人们信什么。曾经“拘于鬼神”的人,有病找我也要治。我束手的病或临危者,也不反对人家去求鬼神或者佛——那是人家最后的希望或寄托。
大昌先生的雅号我当然早已知道,只是不想出自我的口。他也曾经亲口约略对我谈过简历。只是说到这些地方常常需要解释,加之可能记不清,又无法核对了,最好不说。
佛家有“口孽”之说,其实等于“传闲话”。故谁在诊所大书“???照”,不必指认了。因为即便指出,一边可以说:他不是同门,另一边可以说不是师意或不是弟子。难道让论坛上的朋友去调查么?
况且,好不容易两个籍贯很近的人走到一处,不是多谈乡谊,反而让人看热闹,已经有些不明智了。
故有些事最好回老家说——我目前在石家庄,正月16、7回威。欢迎光临。

[12 楼] | Posted: 2007-01-11 16:01 顶端
billywang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06
: 89
经方币: 909 元
: 0
好评度: 87 点
注册时间:2005-12-17
最后登录:2007-04-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若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比“道不同,不相与谋!”的修养要高多了。真人不是随便叫的,张仲景叶天士为何没此称?你考据一下吧。也不必老是扁鹊说、《内经》说、仲景说的,他们比你的中西结合要差远了,直接你说就是了。不必装一副老学究的样子,你已经很高明了。
再者,佛道与医没有一点关系,况医乃小道耳。

[13 楼] | Posted: 2007-01-11 17:34 顶端
tengel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9
: 9
经方币: 77 元
: 0
好评度: 8 点
注册时间:2005-12-09
最后登录:2007-05-0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世法与世出世间法谈在一起大可不必,一个疗病救疾,一个解脱生死,根本不同。
[14 楼] | Posted: 2007-01-18 10:22 顶端
沙丘沙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66
: 167
经方币: 1501 元
: 0
好评度: 166 点
注册时间:2006-07-08
最后登录:2015-08-1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间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是不二之法,人们对她的误解太多了。
[15 楼] | Posted: 2007-01-18 11:58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百家争鸣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7672(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10:15,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