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级别: 经方四段
精华:
0
发帖: 457
: 397
经方币: 3655 元
: 0
好评度: 382 点
注册时间:2005-09-30
最后登录:2019-11-25
|
[转帖]赵洪钧论胆道病
胆道病 转自中医交流论坛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thread.php?tid=2510 按:这是洪钧先生收笔之作《医学中西结合录》,手稿片段。该书拟介绍他毕生中西医结合临床各科最有心得的验案600至1000个——视篇幅容纳限度而定。
1、概说 胆道病中最常见的是胆道结石、胆囊炎或胆道感染,而且它们常常互为因果、密切相关。这两种病都有很古老的历史。中医虽无略同的诊断术语,却有疗效很好的治法。 教科书上说,此病多见于肥胖人。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于此病不利。似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道病应该更多见。但是,笔者的印象中,近年胆道病发病率并没有上升,只是由于卫生保健水平提高,它们——特别是胆道结石更容易发现而且人们更积极就医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胆道病——特别是胆道结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曾经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成就至今仍然是我国治疗胆道病的优势。
近年来,西医治疗胆道病最长足的进展,是借助于电子内窥镜技术的微创手术的发明。此种手术只适用于胆囊结石,多数胆道病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好。
恶性精神刺激自然对胆道疾病不利,但是,精神因素对胆道病的影响如何,没有充分的研究。笔者的倾向是,精神或心理因素也是胆道病的始动因素之一。 2、中西医结合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治要点 中医说:“胆藏精汁三合”,又说胆为六腑之一,显然有些自相矛盾,但是,说它储藏胆汁并且与肝脏密切相关,是与西医解剖生理相符的。“胆汁”这个词,就是当年把西医书翻译为中文时,使用的中医概念。至于胆主决断的说法,虽然深入传统文化(如胆大包天、肝胆相照、侠肝义胆、傻大胆儿等成语和俗语很常用),并不影响人们接受胆道的解剖生理。
胆道很像一个水系。它的上游是,分布在肝脏内的,许多由细变粗的肝内胆管,出肝时汇总为胆总管,最后进入十二指肠。
在大约10cm长的胆总管上,有一个旁通的特殊膨大器官,即胆囊。它恰如水系主干旁边的一个水库。只是这个“水库”不仅仅储存胆汁,还可以把来自肝内的胆汁浓缩,最高可以浓缩至1/50。
胆道的功能是什么呢?
如果只把胆道看作消化系统的器官,它的功能就是运送、储存并浓缩胆汁以帮助脂肪消化。这也是它的主要功能。胆囊就是人体储备浓缩的胆汁,以应付摄入高脂肪饮食的器官。
胆汁是碱性的,像肥皂液一样粘滑。它帮助脂肪消化吸收,恰如肥皂洗去油污一样——把大的脂肪滴块化解为很小的脂肪滴而形成乳糜,从而直接被小肠壁吸收。摄入的脂肪将近一半,这样被吸收进入血液。肠壁上的小乳糜管汇合为总乳糜管,上行至左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从全身代谢看胆道,其功能又不仅仅是帮助脂肪消化吸收。它还是调节胆固醇和铁代谢的重要器官。除水之外,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胆红素和固醇代谢产物胆固醇。人体常常不能摄入充足的铁和固醇,胆汁的“废物利用”有利于弥补铁和固醇摄入不足。
胆道还可以看作排泄器官, 胆汁就是肝脏要排出的部分废物,其中的一部分直接随大便排出。只是,如上面所说,这种废物的一部分还必须再利用。
胆道的生理要点如上,病理要点如下。
胆道既然像一个水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通”。即中医所谓“六腑以通为用”。最重要、也最常见的病理就是“不通”。
什么原因会造成胆道“不通”呢?
常见的原因有二:
最常见的是胆道结石。
结石可以出现在胆道的任何部位。 可想而知,结石出现在“上游”,问题不太大。出现在“下游”——特别是出现在胆总管时就很危险,因为可以导致整个胆道完全不通,而六腑之一完全不通,必然致死。
其次是癌瘤。
最常见的是胰头癌和胆总管癌。手术切除这两种癌瘤的可能性很小。其他疗法、包括近年发明的介入疗法也很难奏效。所以,胰头癌和胆总管癌几乎必死。不过,这种癌瘤致死,主要不是癌瘤消耗所致,而是因为胆道阻塞使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足见胆道不通的严重性。肝癌也可以造成胆道不畅,但是一般不会导致胆总管阻塞,所以,肝癌致死主要不是因为胆道不通,而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
再次是胆道蛔虫。此病在数十年前比较常见,而且部分胆道结石因此发生。近来肠蛔虫症日趋少见,胆道蛔虫症更少见了。
胆道结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科书上的说法非常复杂,读者可以复习。
笔者以为,各种饮食不当——包括过饥、过饱、嗜酒和膏梁厚味等造成的胆道紊乱,至少是常见而且很容易理解的原因。胆道既然属于消化系统,病从口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比如,以往认为肠蛔虫就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原因之一。精神因素是目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原因,胆道功能紊乱应该也和精神因素有关。但是,似乎没有人这样提过。
胆道功能紊乱,首先是造成某种程度的胆道不通而使胆汁淤积。粘滑的胆汁一旦淤积,就可能形成结石。
不过,结石形成相当大或相当多时,还不一定出现严重问题。比如,胆囊内有小鸡蛋大小的结石时,一般还只表现为“胃病”。多数结石长期贴在胆道壁上,也不会导致胆道严重不通。当其它诱因使胆道结石脱落、移行,进而阻塞胆囊管、特别是胆总管时,才出现严重的胆道不通。不通则痛,一旦胆石造成胆道不通,立即出现严重的上腹绞痛,紧接着是呕吐。
顺便说明,严重腹痛都会导致呕吐。这是保护性反应,不要止吐。
绞痛是胆管痉挛所致,于是胆管更加不通。不通的结果有二:一是感染;二是黄疸。
胆道不通为什么会迅速出现感染呢?
因为胆道是和有菌的消化道相通的。正常情况下,胆汁排泄通畅,即便胆道有菌,也是流水不腐。一旦不通,细菌就迅速在淤积的胆汁内繁殖。所以,急性胆囊炎、特别是胆囊管和胆总管阻塞所致者,多数在发病2小时内出现寒战高热。
胆总管完全不通,每在数小时内出现黄疸。
简单理解这种黄疸的成因,就是排不出去的胆汁被憋回肝脏,通过肝脏返回血液,而后从毛细血管逸出。所以,这时全身都有黄疸,只不过巩膜等处最容易发现罢了。 西医病理、生化和内科书中,都有黄疸专章或专节,内容非常复杂,读者掌握以下要点即可。
上文已经提及,胆汁的主要组成之一是血色素的代谢产物胆红素。 黄疸是血液内胆红素过高而染黄巩膜、皮肤等组织的现象。
胆红素分为间接和直接两种。前者尚未经过肝脏处理,后者则已经处理。它们都可以造成巩膜、皮肤等黄染。但间接胆红素不能出现在小便中。直接胆红素则很容易从肾小球滤过。所以,急性胆道梗阻患者,数小时内就可以出现深黄色甚至浓茶色的小便。
黄疸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梗阻性和先天性四种。最常见的是肝细胞性和阻塞性。
胆道病的黄疸就是阻塞性的。这种黄疸可以深到暗黄绿色。
黄疸是很直观的症状,中医的认识大体不错。只是有时不能和贫血造成的面色萎黄严格区别,读古书时需要注意。
至于黄疸的病理,中医多责于湿、责于脾。这种认识不够全面,不过,肝细胞性黄疸最为常见,故此说大体正确。
30年前,对不很典型的胆道结石,没有很方便而又准确的仪器检查手段。那时,大医院可以做的胆道造影很麻烦,又有药物过敏的风险,结果也不很可靠。近年来,由于超声仪器的进展,胆道结石的诊断容易多了。尽管不完全可靠,却没有风险而且比较经济简便。
不过,对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典型的胆道病诊断不需要任何仪器检查。
比如,出现急性上腹绞痛、呕吐、寒战、发热、黄疸,就基本上可以确诊胆道感染或胆囊炎。假如再有明显的胆囊区压痛,特别是可以摸到或看到肿大的胆囊,诊断就有了十分把握。
教科书上说,胆囊炎(必有其它胆道感染)十分之九以上伴有胆道结石。其实,十分之九以上的胆囊炎主要发病原因是胆道结石。
全身性感染,即热病也可以并发胆囊炎。但是,目前很少见了。
不通既然是胆道病的要害病理,治疗胆道病的要招儿就是千方百计使之通。
就设法使胆道通畅这一点上说,中西医两家完全一致。但是,对如何使之通的理解和具体方法不同。
比如,西医见上腹绞痛就用阿托品解痉止痛。其实,对伴有感染的胆道阻塞来说,这一措施最好也只能说得失参半。首先,解痉意味着整个消化道驰缓并且蠕动变慢,胆管和胆囊会几乎处于静止状态。这样不利于胆道通畅。其次,必然加重腹胀,而胆道感染时几乎都有腹胀。腹胀会反过来加重胆道不通,胆道感染必然加重。
中医见腹胀满实痛,用急下法。
急下法为什么能够使胆道通畅呢?
首先,急下清除了消化道内容物,解除了全消化道的负担。胆道负担因而缓解,痉挛会反射性的缓解。其次,急下法使整个消化道蠕动的幅度和频率增加,胆道因而不再一味痉挛。所以,急下时是否同时利胆、活血化瘀等不很重要。只要腹大满实痛,急下就是第一原则,利胆等法只是兼顾。
急性胆道阻塞解除之后,继续治疗的重点是清理胆道,最好能把结石完全排出。
曾经有过多种排石的西药,基本药理都是逐渐溶化结石,不过,疗效很不可靠。
传统中医没有胆道结石的概念,因而没有传统的排石方。发现中药的良好排石效果,并且结合西医理论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大成果。详细内容请参看有关专著。这里只简单说明为什么中药可以利胆化石。
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用茵陈蒿汤治疗黄疸。后世认为,此方只适用于“阳黄”。今天看来,它只适用于热象比较明显或没有寒象的黄疸。
除茵陈蒿汤中的3种药物之外,还有黄芩等常用于利胆。它们利胆化石主要靠促进胆汁分泌。量大而稀薄的胆汁不断在胆道流淌,恰如冲洗河底瘀沙。大量的胆汁首先把泥沙样结石冲走。久而久之,比较结实的结石也会逐渐消融。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出现或诱发胆道梗阻,一旦梗阻严重不能服中药解除时,就要考虑手术治疗。所以,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更为有趣的是,中西医结合发明了“总攻”疗法。其原理更是恰如放水治淤沙。“总攻”疗法不可能总是成功,一旦失败,特别是梗阻严重,就要手术。
如何深刻理解胆道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请参看下面的病例。
3、病案 案1:胆囊炎治愈27年再犯 患者刘存芝,女,56岁,威县前小辛村人,2004年4月16日就诊。
患者跟随丈夫住在邢台,5天前以突然上腹剧烈绞痛发病。已经在邢台矿务局医院诊断为胆道结石症,院方动员患者手术。由于花钱已经很多,手术风险较大,特别是打听到我就在故乡,专程前来就诊。见面之后自然谈到27年前我治愈她旧病的经过。
那一次的情况大体如下。
1977年11月,她因为突然上腹剧烈绞痛、呕吐、发烧、腹部胀满住在县医院。内科诊断为胆囊炎。禁食、输液、抗感染、解痉止痛4天之后仍然没有明显好转。病家异常恐慌。恰好她碰到的业务副院长是一个很认真负责的人,知道我有使用中药治疗胆道疾病的经验,请我会诊。
看过患者之后,发现除以上情况外,还有明显的黄疸,又全腹胀满,右肋下胆囊区有明显压痛、反跳痛。总之,胆囊炎的诊断毫无疑问。
再次强调:典型的胆囊炎或胆道感染的诊断,完全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检查检验,甚至不必化验血象、黄疸指数、尿胆原等。上述临床表现和体检所得已经足以确诊了。
再查脉无虚象,舌质暗红,苔黄白厚腻。于是疏方如下; 川朴10枳实10生大黄10茵陈10栀子5桃仁10红花5甘草5芒硝20。
此方是小承气、茵陈蒿汤合剂再加活血化瘀药。只要原则上正确,改用其他药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比如,也可以用大柴胡、茵陈蒿合剂再加厚朴、枳实。
当时已经是夜间10点左右,嘱咐立即抓药,立即煎服。除芒硝外共煎,头煎20分钟即可(用大黄泻下不宜久煎),二煎时间可以稍久。芒硝在服药时冲服。
次日黎明,我还没有起床,忽听有人敲门。听声音似乎是患者的丈夫,连忙起床请进,询问有什么紧急情况。患者的丈夫连声致谢,说患者服药后大便三次,疼痛、胀满、恶心、呕吐等完全缓解。自觉几乎完全恢复,已经进食稀粥,无不适。恳请再为诊治。
进一步治疗的原则是:急下有效即不再急下,而以利胆清热、活血化瘀为主。炎症消散之后,活血化瘀药即可减去,但是,利胆法要使用很长时间。利胆法都是清热的,要注意不可清热太过。同时也要注意不可破气太过,见下文及其他病案。
那一次,患者服中药大约40剂。此后27年没有明显症状。
此次发病之前大约半年,患者常感心下满闷、烧心、打嗝,应该是胆石症引起的消化道紊乱。
5天前,患者突然上腹剧痛、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因痛苦难忍,在邢台矿务局医院看急诊,诊为胆道结石,住院治疗。其间一直输液并给予抗菌素和利胆成药。
就诊时不再明显疼痛,但上腹胀满如前。自觉腹内气不通,不欲饮食,乏力,心悸。
查患者体胖、面红,脉象大致正常,舌质略暗,苔白稍厚。
处方如下: 茵陈10栀子3生大黄5柴胡5黄芩10厚朴5枳实5香附8川芎7茯苓10甘草5。水煎服。
这是茵陈蒿、大柴胡合剂,略有加减。
或问:为什么这一次没有明显胆道感染也没有黄疸?
答:胆道结石出现绞痛时不一定造成胆总管阻塞,也不一定导致感染。特别是发病前进食很少时,常常不发生感染。比如,胰头癌或胆总管癌患者的胆道阻塞多半没有胆道感染表现。如果结石在肝内胆管或胆囊内,就更不容易引起胆总管阻塞,因而不出现黄疸。 没有胆道阻塞所致的黄疸,又没有胆道感染,诊断胆道结石需要借助超声检查。
我确切了解患者的既往史,不作超声也足以诊断为胆道结石症。
读者不难看出,上方用药量偏小。然而,患者服用后仍然每天大便3—4次。这是理气药和生大黄用量太大的缘故。所以,后来减去了厚朴、枳实。用利胆法的原则是,大便不能每天超过3次。这个患者虽然体胖、面红,但是长期进食很少,自觉乏力、心悸,就更要避免破气。
患者服药30付,症状消失。
案2:胆囊炎治愈28年再犯 患者赵志华,是我的同村同乡,1975年曾患典型胆囊炎,急性期有如上文所述的典型表现。发病之初,给予西医支持输液和抗菌素治疗大约3天。中药治则大体如上文所说。后来方子简化为四味药:茵陈15栀子3生大黄5枳实10。这个方子那时只值1毛6分钱。患者共服中药90剂,终于因为经济困难停药去奔走谋生。因为那时很多农民吃饭还是问题,这么便宜的方子,一剂也要花去他一天的收入。
此后28年中,患者一直身体很好,所以,没有戒酒。
去年(2003),患者70岁。4月的一天夜间大约10点钟,突然剧烈上腹绞痛难忍伴有剧烈恶心呕吐和上腹胀满。我迅速赶到时,见患者呻吟不止、体温39. ℃,黄疸可疑。右肋下肿大的胆囊不但可以清楚地摸到,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据此一点,再参考既往史,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已经毫无疑问。
病情严重,加之患者的经济状况大好,花几千、上万元没有问题。所以,建议急症住院。患者问病情如何,我说诊断毫无问题,但在家治疗不敢保险。患者不愿意深夜住院,当即给予支持输液和抗菌素,同时开小承气、茵陈蒿汤合剂一付。
患者确实有生命危险。胆囊炎致死,主要是胆囊坏疽——必然破裂穿孔,造成胆汁性腹膜炎而不可收拾。坏疽的直接或主要原因就是胆囊内张力太大,导致囊壁——一般始于底部——缺血坏死。
患者也自觉病危,次日一早,就去县医院了。没想到检查化验一天下来,花了数百元,没有闹清什么病,却一味让他住院。患者很失望,于是回家一切拜托于我。
从纯西医角度看,患者具备胆囊切除的典型指征。
在家没有胆囊切除的条件怎么办呢?
当务之急是尽快解除胆囊张力。于是先给他穿刺抽取胆囊内的脓液。这是变通的微创手术。先后共抽取5次,脓液逐渐减少、变清,粪臭味逐渐减轻。
第一次抽出脓液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体温也接近正常。可以进少量流食。
支持输液等西医疗法使用5天后,即单用中药治疗。
值得提出的是,脓液抽出之后,察舌即不见热象。服大柴胡、茵陈蒿合剂5剂之后,舌质变淡,舌苔略白不厚。再服即自觉不适,甚至呕吐。改用温胃理气之剂,即自觉舒适。患者很不理解,因为上次服药从来没有离开茵陈、栀子、生大黄等。
读者应该理解其中的缘故。用中医的话说,胆囊内的浓液抽取干净后,少阳或肝胆郁火即完全清除,故不宜再用苦寒、清热、利湿的茵陈蒿汤等。又,抽出就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利胆,故利胆法也不必再用。用大小柴胡汤也不合适。
后来,当察舌不见寒象时,也只用过茵陈。
这次患者服中药30多剂,一切症状消失。不久即可劳动。他不要求再保证28年不犯,我也不敢保证这么长时间。那时我们都应该作古了。
[ 此贴被andy在2007-01-17 22:22重新编辑 ]
|
|
[楼 主]
|
Posted: 2007-01-17 22: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