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中西汇通争鸣区 -> 医易答问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医易答问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海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二段
精华: 0
发帖: 194
: 63
经方币: 762 元
: 0
好评度: 29 点
注册时间:2005-11-29
最后登录:2006-05-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医易答问

医易答问

海威按:这是赵洪钧为《内经时代》第八节“内经与周易”写的补充的一部分。还很不满意,贴在这里,清提意见。

20年前,抛出本书的时候,还没有人像本节这样比较详细地讨论中医和《周易》的关系。那时我想,本书有机会正式和读者见面时,稍微系统地介绍一下《周易》。没想到迅速出现的《周易》热,达到使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与中医有关的《周易》热,尤其使一些人头脑发昏。
比如,有的大作在封面上如下说:
“医易同源!
中医为易学的一个分支!
中医现代化最终爆发科学革命!(《周易与中医》常秉义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第1版)
还有书销量10万并“荣获1993年世界太极科学金奖——人体科学奖”。而这个奖是“为下一个世纪建立一个新的科学方法论。” (《周易与中医学》杨力著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其实,上面提到的书不过是捧捧中医以便多赚中医读者的钱而已。它们的作者不懂中医,也不懂《周易》,更不要说什么科学革命和下一个世纪的科学方法论。
岂知真有些人上当,还有的人跟着刮起了一股中医玄学热。
看来确实有必要简单说一下《周易》是怎么回事。
于是写下这篇医易答问。
问:《周易》是什么性质的书呢?
答:现通行本《周易》分两大部分,一部分叫做《易经》,另一部分叫做《易传》。《易经》的部分完全是算卦(古人叫占筮或蓍筮)的书。《易传》的部分是解释《易经》的——其实大都是借题发挥。其中也要讲怎么算卦和为什么应该算卦。不过,也涉及一些哲理。有的句子或段落,单独拿出来,甚至看不出是在解释占筮。
问:如此说来《周易》与科学无关吗?
答:历史地看问题,算卦和一切乞求鬼神的活动——包括各种宗教和数术,属于科学的原始形态。即在人类文明早期,科学和宗教、鬼神迷信、数术等分不开。一旦科学独立——以伽利略向天主教奉为上帝创世理论依据的地心说宣战为标志——它不但坚决和宗教分道扬镳,也和一切迷信和术数不相容。如果说此后它们还和科学有关,也只是可以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不过,研究它们主要是社会科学的事。总之,可以认为《周易》与自然科学没有关系。
其实,中医和鬼神迷信、宗教分道扬镳更早。读者都知道“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这句话。所以,《内经》是坚决反对迷信的。其中只有一次提到术数,却从未提到过占筮,也没有引用过《周易》的一句原话。扁鹊更说,“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看看筮字就知道,占筮是属于巫术的。可见,早在《内经》之前,医家和“易”家就是对立的。那时的其它学科,如天文历算也和《周易》无关,总之,汉代之前,《易经》早已不属于科学。《易传》涉及部分哲学问题,但中国古代哲学主要不是源自《易经》,相反,《易传》讲的哲理,倒是来自当时的哲学思想。此后,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只有个别人据《易传》发挥。
不过,由于自汉代开始,《易经》居于六经之首,今《内经》中也混入一点“易学”的内容。但总地来说,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没有一种和《周易》关系密切,尽管其中有些内容现在看来是不科学的。
问:科学反对宗教和鬼神迷信是人所共知的,为什么占筮或算卦这种数术也为科学所不容呢?
答:简单说来,科学和占筮或算卦的区别有三。
一是科学和算卦、占筮认识事物的途径不同。科学认识事物,首先要尽量全面地收集反映事物本质的资料。比如,中医看病要望闻问切,而后才能辨证施治。算卦或占筮则不然,它不需要了解病史,也不做任何检查。它得出结果的依据和病史、症状、切脉、察舌等毫不相干。
二是科学技术和占筮术关于问题的答案不同。比如有了病去算卦,占筮术只能告诉你结果是吉是凶(《周易》中还有休咎悔吝等,只是把吉凶分得细一点)。总之,占筮不想、也不能告诉人们有什么具体的操作和手段治疗疾病。科学技术(对看病来说就是医术)就不同了。医生也常常要告诉后果如何,但是,他必须告诉人们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得这种病,有多少种治疗方法,最好怎样治等。
当然,永远有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癌瘤晚期,医生宣布是死症。病家可能去算卦,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也是为什么占筮等术数永远有存在的空间。假如医生判断失误,占筮告知的结果与医生不同,病人没有死,那么占筮术就会被认为很神奇。而科学是不承认“神奇”的,即一定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才算科学。
三是科学和占筮对人们的要求不同。占筮首先要求人们相信它。《周易》就说:“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蒙卦卦辞)。科学则不要求人们首先相信它,而是提倡怀疑精神。只有经得起怀疑和严密检验的理论和技术,才属于科学。比如,现代天文学能够很准确地预报日月食,任何人只要有比较正常的视力,又在预报所说应该观测到的地区,都可以看到。再如麻黄的药理作用,不管人们相信与否,用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出现。
所以,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标准判断“术”的科学与否。就是:凡是“信则灵”或“心诚则灵”的“术”都不属于科学。科学的“术”是不信也灵,不诚也灵的。只是,这个标准对解决心理问题的“术”不很准确。医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也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只是他不靠数术等形式取得,而是要靠他的同情心、责任心、医学和其他知识等。
如果用上述三个标准来衡量《周易》,占筮之不科学就昭然若揭。
  问:似乎没有人如此小看《周易》,你确信上述看法没有成见或大错误吗?
  答:我完全自信上述看法是相当准确而公正的,因而愿意和任何持不同看法的人——最好是《周易》专家,平等地论辩。其实,凡是严肃的学者,没有一个人认为《周易》是科学。
  问:如此说来,你是对《周易》了如指掌了吗?
  答:那倒不是,特别是对《易经》,更不是这样。不但我不敢说对《易经》了如指掌,古往今来的学者,没有一个人敢这样说。
  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对《易经》不可能了如指掌——即对今卦象、卦辞、爻辞等都能说清楚,由于四个原因。
一是它的年代久远,特别是将近一千年的传承和演变几乎没有留下资料,完全说清起初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以及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已经不可能了。
二是因为《易经》是非逻辑的。就是说,今64卦、384爻和对应的所谓卦辞、爻辞之间,本来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各卦卦辞和爻辞之间也很少有逻辑关系,一条卦辞或爻辞中也常有毫不相干的几种内容。这种先天性的无序就决定了后人不可能再把它变得有序。通行本的卦象是最有规律可循的部分,但也有后人不可能想象到的演变过程。
三是有的卦爻辞所述,是被历史完全忘却的事物,大多不能考出其所指了。
四是其中有些错讹脱漏和有意无意的窜乱孱入,更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
于是,从《易传》开始,后人在很多问题上只能猜测。假如不是求其真——古代人至少99%是如此的——所谓易学,都是借题发挥。 
问:可以举一个你如何猜测的例子吗?
答:本节(时代第八节)就有当初是猜测,很快发现极可能完全猜错的一卦的爻辞。即咸卦的爻辞。原文是:“咸:亨,利贞,取女吉。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九五:咸其脢,无悔。上六:咸其辅,颊,舌。”
  关于这一卦的爻辞,最好的解释是:男女调情活动发展的几个步骤。卦辞的“取女吉”,也提示应该这样解。曾经有人这样解过。但正统儒家即便看出来,也不大会这样解。他们会认为,六经之首的《易经》,怎么能诲淫呢!
  当然,还可以猜做买卖奴隶时像买牲口那样看看身体好不好。不过,买卖奴隶似乎无必要检查脚趾头,更无必要看舌象。
  如何理解这样从脚趾到面口地测试人体,是很重要的,因为艮卦爻辞的主要内容也几乎相同。原文是: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六四:艮其身,无咎。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上九:敦艮,吉。”
《周易》的“象辞”对卦辞和爻辞都有解释,但完全无助于理解这两卦是怎么回事。“象辞”解“咸”为“感”,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等,不管目的是什么,语法上还说得通。它解“艮”为“止”,艮其趾等语法上就不通。
  无论古今学者怎样解这两卦,我认为,必须把它们的爻辞实指看作一回事才解得通。
  问:易学大家也有人猜错吗?
  答:不但有,而且在很重要的问题上都有不少完全猜错的。
  比如,阴阳爻是怎么来的,应该是最重要的问题了。前人有过不少猜测,郭沫若和钱玄同有一种大胆的猜测,说阳爻是“划一而像男根”,阴爻是“分二而像女阴”。然而,近三十年来有了充分的根据,证明阴阳爻和阴阳完全没有关系。这就是数字卦的发现。原来,大约秦汉之前不久,卦象还不是由现在见到的阴阳爻组成的,而是由数字组成的。这一发现是张正烺先生的创见。我想,如果今《易传》“象辞”中没有“用九”、“用六”两条,恐怕就永远不会发现,阴阳爻卦象源于数字卦了。
  再如,乾卦的象辞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人提出应该改为:天行,乾,君子以自强不息。简单说来这是认为“健”就是“乾”。当时著名专家李镜池,完全不同意此说。现在发现,马王堆《帛书周易》中,乾坤分别称为健和川,可见改“健”为“乾”可能更正确。
  再如,“占筮”的“筮”字是竹字头,故最初占筮应该使用竹子。今《易经》没有说用什么东西,《易传》则说用“蓍草”。于是到底古人用什么和怎样揲蓍,完全无可确考了。
  至于《易经》开头的四个字“元亨利贞”——即所谓四德,大约自春秋中期就解释得完全走了样。
所以,近代以来,没有一个学者敢说他真能弄清《周易》的“经”。郭沫若是很少见的聪明而且博学的人,他就说《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用近代观点和方法研究《周易》将近90年了,当代第一流的学者,还是不敢说他很明白《周易》。为此引一段比较长的原话:
“《周易》的研究热,现在表露得越来越清楚了。看看近日的新书目,和《周易》有关系的书真是不胜枚举。这么多书,想读也读不过来。《周易》本来是儒经之首,历代注释论述极多,据有的经学论著书目统计,竟有2500余种。去年12月,台湾研究《周易》的学者黄沛荣先生发表了一篇《近十年来海峡两岸易学研究的比较》(《汉学研究》七卷二期),所列近十一、二年间出版的《周易》方面专著,大陆、台湾都约30种,论文当然还要多得多。关于《周易》的书,不仅数量多,而且流传广,甚至街头巷尾的书摊上都俯拾即是。
  这样多《周易》的书,流派纷繁,但就其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两大派,一是义理,二是数术。《周易》本来是筮书,属于数术的范围,以数术讲《周易》可以说是本色,起源古远。《左传》、《国语》所载关于《周易》的议论,虽有涉及义理的,为数不多。真正由义理角度研究《周易》,恐怕还是始于孔子。”(邓球拍著 帛书周易校释增订本 李学勤序 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2版)
  这位学者最近也有研究《周易》的专著和文章,上文的意思却在说《周易》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
  问:这是否意味着《周易》确实很深奥呢?
  答:显然不是,否则,就不会“街头巷尾的书摊上都俯拾即是”了。试看我国的航天飞行刚刚成功,此类书应该很热门,街头巷尾的书摊上却不是俯拾即是。
  问:为什么有那么多著名学者研究《周易》呢?
  答:任何民族的历史学者,自然要研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就不算学者了。自西汉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的文化支柱,《周易》又是六经之首,自然有很多人研究。废除读经之后,儒家的东西也必然是文化遗产中份额最大的,按新思想、新观点研究文化史也要研究《周易》。显然,自新文化运动起,关于《周易》的研究不再是为封建统治服务。比如,郭沫若著有《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周易之制作时代》,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周易》的开山之作。他最先揭示《周易》卦爻辞所反映的中国奴隶社会中渔猎、牲畜、商旅、工艺等方面的社会生活。其它流派的研究也很多,不必要也不可能一一介绍,但著名学者中没有一个人认为《周易》曾经并将继续领航科学发展是肯定的。
  问:既然《周易》与科学基本无关,当代青年完全无必要了解些常识吗?
  答:由于《周易》长时期影响中国人,很多重要名词和日常用语是源于《周易》的。当代大学生,对本民族的重要传统文化连常识也没有似乎不好。
  比如,“革命”这个近代以来最重要名词完全源于《周易》。它出自革卦的彖辞,原话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再如,近代国人称洋人为“鬼子”或“洋鬼子”,则源于《周易》既济。原话是:“九三:高宗伐鬼方”。鬼在这里不是鬼神,而是指异族人。鬼方是殷高宗打了三年仗才打败的一个国家。
再如,蒋介石,字中正,就是出自豫卦的系辞和象辞。原文是:“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近代医家有张山雷、陈无咎,他们的名字都和《周易》有关。
  有些连文盲也可能脱口而出的词语,如“乾坤”、“阴阳八卦”、“变卦”、“有喜”、“亨通”、“大亨”、“群龙无首”、“不速之客”、“夫妻反目”、“观光”、“突如其来”等,都源于《周易》。书面语言、特别是文言文中,还有很多词语出自《周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所了解。
显然,近年泛滥的所谓“易学”,完全没有起到普及有关常识的作用。
学中医的人,最好能多一些常识,但不要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迷惑,认为中医和《周易》是一家,甚至胡说什么中医是《周易》的一个分支。
问:那么,中医学院的在校生,应该怎样学习《周易》呢?
答:我的看法是,有一点必要的常识,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就可以了。本文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问:知识不是越多越好吗?为什么不提倡学好《周易》呢?
答: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但学习要有轻重缓急。进入医学之门,有那么多中西医基本知识必须掌握,《周易》就不是当务之急。在我看来,单单为了做一个好大夫,没有必要学多少《周易》。不但现代中医教育不设《周易》课,古代中医教育也不设这门课。这足以说明,医学和易学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医完全不必先学《周易》。
再看历史上的名医,最早的扁鹊、仓公、华佗都根本没有学过《周易》。张仲景可能了解一些,但他不说学习《伤寒杂病论》必须学好《周易》。张元素、刘完素、李时珍、吴又可、叶天士等人的著作中,也很少提到《周易》。《医林改错》等则一字不提。
况且如上文所说,那么多“易学”专家都闹不清,学中医的人没有必要再去钻这个无底洞。
问:为什么有人说“医易同源”呢?
答:古代著名医家中,最先提到医易关系的是孙思邈,但他提到的只是“六壬”和“阴阳禄命”意义上的《周易》,即医家也要知道点当时盛行的此类“术数”。
最先强调医易关系的人,是明代名医张景岳。他研究《内经》分三大部分,即《类经》、《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显然《附翼》是次要的。“医易”又是《类经附翼》的一卷。即便如此,“医易”立论也是对孙思邈的歪曲。文中说:“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其实,孙思邈的话不是这样说的。读者可以查看《千金方》的第一篇“大医习业”。张景岳有意歪曲前人之说,是为了阐述他的看法——“医易同源”。此话也首见于《类经附翼•医易》。
问:你同意“医易同源”之说吗?
答:如果此话指一切科学和术数,在人类文明早期,都以鬼神迷信的形式出现,它的意思是对的。比如我国的甲骨文,都是关于占卜的记载。不过,“医易同源”显然不是说医学应该再回到甲骨文时代去,而是为了强调“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
显然,即便承认医学和易学在思想渊源上有一定的关系,也不能由此得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的结论。
实际上,说“医易同源”,也就同时承认了“医易异流”。
摆脱了鬼神迷信和术数的医学,不应该再回头和迷信、术数靠拢,更不可能再借助它们求发展。上文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医学和数术区别,不再重复。
总之,这个问题本来很容易说清,却因为不少人受到张景岳的误导,几乎成为流行的常识。几个别有用心的人,更胡说什么“医源于易”。
问:那么,中医和《周易》在思想渊源上有无关系呢?
答:就《易经》而言,和《内经》的思想渊源完全没有关系。《易传》方面,也只能说其中借用当时的阴阳学说和《内经》有点关系。
但是,医学和易学研究的对象基本上不同,想解决的问题完全不同,研究和实施的方法尤其不同,所以,对医学家来说,研究《周易》主要是探求中医基本理论中有什么思想和“易”是同源的,或者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思想文化背景。这显然主要是医学史家或研究早期经典的人需要的。
问:可以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下《周易》吗?
答:这是本文应有之意。只是预先说明,关于占筮的操作演变等异常繁杂,本文也不是让读者学会算卦,故不介绍有关内容。
问:你打算怎样介绍呢?
答:先说一下《周易》的篇幅和结构。
《周易》和其它儒家经典一样,有经有传。即本来分两部分。“经”的部分,应该叫《易经》,“传”的部分应该叫《易传》。“传”是对“经”的解释,历来没有分歧。《周易》、《易经》和《易传》之说,也见于汉代之后的各家著作。不过对于“周”和“易”这两个字,则有不同的解释,详细了解有关解释,没有什么意义。知道今《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就行了。
今《周易》连标点共约2.9万字,其中《易经》不足1万字。
《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卦开始,到离卦为止,共30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其余34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为下经。简言之,《易经》就是64个卦象,每卦都是六爻(用—和――表示),每个卦象有个名字,每个卦名后有长短不等的说明语——卦辞, 每一爻也有说明语——爻辞。乾坤两卦还分别附有“用九”和“用六”。于是,《易经》就是:卦象64个、卦名64个、卦辞64条、爻辞384条、用九1条、用六1条。总之,除了卦象之外,《易经》中的文字共450辞。所谓辞,就是
《易传》有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前二者是对应着经文的,因为经文分上下,它们也只好分上下。系辞比较长,虽然是独立的,也分为上下。这样一来《易传》就分为10篇,古人称作“十翼”。
“经”可以脱离“传”,“传”不能脱离“经”。故《春秋》可以有白文,《春秋公羊传》则必须先列出经文,再附上解释。
由于《易传》和《春秋公羊传》有些不同——不是全部有关解释都一一对应经文。
现通行本《周易》把“彖传”、“象传”、“文言传”和《易经》编到一起了。故介绍《易经》要把它们拿出去。
问:请举两卦经文,简介一下好吗?
答:下面举乾坤两卦说明是怎么回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的卦象就是平行的六横,怎么会和上述文字有了关系呢?又,上述文字按照《周易本义》给了标点,否则,读断也很困难。有的本子上先注明“乾为天”,卦象下面又说“乾上乾下”。这已经是给了注解,而且应该是很晚的说法。
  若非略知《周易》的人,比如画六横给外国人看,肯定不会想象到六横的含义是天。
  由此卦已经能够看出,《易经》对中国人的影响——其中有六个龙字。“龙的传人”,“龙的文化”,多半来自《易经》。
  总之,由于传统的熏陶,完全没有学过《周易》的人,看到上述文字等,也会产生某些想象。
  不过,没有前人的解释——现存最早的是《易传》,当代人还是会莫名其妙。
  比如:“群龙无首”在现代普通人的心目中,不是好现象,为什么会“吉”呢?所以,不管前人的解释正确与否,后人还是要借助它才能有点理解。读得多了,自己也可以猜。此所以,古今专著有2500种以上,对很多重要问题的理解却至今很不一致。
  怎样解释乾卦的卦辞呢?
  我看此卦的卦辞很好解,《易经》本来是占筮的,所谓“元亨利贞”,不过是像后世抽签看到上面写着“上上大吉”的意思。也就是说,占筮得到乾卦,是大吉大利的。然而《易传》对此卦的解释,完全是另一回事。比如: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这虽然是歪解,却使《易经》改变了占筮的本相。彖传和文言都解释卦辞。但彖传把“元亨利贞”发挥为天、万物、云雨、六时的出现和变化,因而是性命和国家安定的根源。文言传则把 “元亨利贞” 解释为善之长、嘉之会、义之和、事之干,即所谓四德。本来是“大吉大利”的占辞,成了君子修身处世的道德准则。象传不但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名言,还对六爻辞作了哲理性的解释。彖传和文言显然是矛盾的,但古人不管这些,因为总是在往好处说。
  固然,我们不必非要反对这样积极的阐发微言大义,但是要求其真,则不能认为《易传》是对的。所以连朱熹也说,《周易》经是经,传是传,根本是两截,不要混为一谈。
  再看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於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这《易经》的第二卦,虽然没有难认的字,也不是深奥的文言文,还给出了标点,却更是莫名其妙。我按照自己的理解解一下卦辞如下:
  这是很好的一卦,适于关于母马的贞问。贵人有事外出,迷路后找到住处,好。往西、南去会赚钱,往东、北会赔钱。安这个人曾经贞问,吉。
  我相信上述解释离原意不远,但是,这四句话显然不是说的一回事。至少是把四次占问的结果编到一起了。但无论如何其中并无什么奥义。
  《易传》则发挥如下。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其道顺乎? 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彖传关于“元亨”的解法,和乾卦略同,不过,那边是天,这里是地。读者看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知道鲁迅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很有来历就行了。“利牝马之贞”,本来很清楚。但说卦传中有“乾为马”之说,此处却出现在坤卦卦辞里,尽管是母马,还是有些矛盾,只好说母马属于地,又能到处跑,就柔顺利贞了。朋的本义是贝类货币,成串串着,是象形字,后来才引伸为朋友。即便不是货币,丧朋也不该是好事。故象传的解释很简单,一切都归于地之厚德。
 文言传没有全引,它对卦辞的解释回避了牝马、得朋、丧朋等。对初六爻辞的解释,倒是很多人熟悉的。“积善之家”或“积善之家庆有余”是旧时很常见的门户扁额。由“履霜坚冰至”联系到这么多治家治国的道理,可算是很积极的联想了。
  关于乾坤两卦的介绍如上。让我解坤卦六四:括囊,无誉、无咎。我只能说 “括囊”是捆住口袋的意思。这和无誉、无咎有什么关系,就不知道了——除非瞎猜。现在还用“囊括无余”这个成语,却不能说清为什么这样就会无誉、无咎。故不再解爻辞。
 但用九、用六需要说一下。
  本来,单看各卦叙述的顺序也能知道,九、六就是阳爻和阴爻的代称。但《易经》的作者似乎已经不知道九、六的来历了。按《周易本义》所载筮法揲筮,每三变得一爻,是阴是阳取决于最后剩下的蓍草根数。三变之后,剩下的只能是24、28、32或36根。再被4除,得数是六、七、八、九。按说七也是阳,八则是阴。但何时凡阴爻都归于六,阳爻都归于九,已不可确知。但乾卦六爻全部是九,坤卦六爻全部是六。于是九、六先在这两卦交代,其余62卦,都不再提。见群龙无首吉和利永贞,也是随意系上的辞语。
  问:可以介绍一下卦象和象数之说吗?
  答:试试看吧。先看卦序,通行本64卦顺序如下。
由于卦象不容易直接在微机上打出来,我把它改成2进制的6位数。本来直接用10进制的数值表示也可以,如0=坤、63=乾,其余62卦就是从1到62。多数读者,应该会把十进制的数转换为2进制的6位数。如0=000000,63=111111。不过,2进制6位数很接近原卦象,便于讨论,下面还是用这样的6位数表示64卦。但请记住,《易经》讲爻位从下往上数,对应的6位数从左往右数。64卦就是:(括弧中给出了10进制的数值)
111111(63)乾   000000(0)坤    100010(34)屯       010001(17)蒙
111010(58)需   010111(23)颂   010000(16)师       000010(2)比
111011(59)小畜   110111(55)履   111000(56)泰       000111(7)否
101111(47)同人   111101(61)大有 001000(8)谦       000100(4)豫
100110(38)随   011001(25)蛊   110000(48)临       000011(3)观
100101(37)噬嗑   101010(42) 贲   000001(1)剥       100000(32)复
100111(39)无妄   111001(57)大畜 100001(33)颐       011110(30)大过
010010(18)坎   101101(45)离   001110(14)咸       011100(28)恒
001111(15)遯   111100(60)大壮 000101(5)晋       101000(40)明夷
101011(43)家人   110101(53)睽   001010(10)蹇       010100(20)解
110001(49)损   100011(39)益   111110(62)炔?     011111(31)姤
000110(6)萃     011000(24)升   010110(22)困       011010(26)井
101110(46)革   011101(28)鼎  100100(38)震       001001(9)艮
001011(11)渐   110100(52)归妹 101100(44)丰       001101(13)旅
011011(27)巽   110110(54)兑   010011(19)涣       110010(50)节
110011(51)中孚   001100(12)小过 101010(42)既济     010101(21)未济
 上述2进制的6位数卦象,与通行本卦象只有两点区别。一是把卦象躺到了。二是把阴爻改成了0。所以还是比较方便玩玩儿。
  注意!我用“玩”字,不是有意不郑重。古人就是经常玩的。
  《易经•系辞上传》说:“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玩”字怎么讲呢?
  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玩味”或“品玩”。白话汉语至今比较常用这两个词,恐怕出自《易传》。“玩”大概不能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研究”。应该是“体会”“琢磨”的意思。说是“猜谜玩玩”,也不算歪曲。
  不过,上引这段系辞所说“玩”的结果或目的倒很坦白——求老天保佑,图个吉利。
  这样“玩”还能玩出科学来吗?
  不过,第一句话值得说明一下。
  那意思显然是说,爻之辞可以玩,卦之象可以玩,占的结果也可以玩,但卦序是不能动的。于是,2千多年来,上述《易经》的卦序成为正统。我想这是因为《易传》专有“序卦”一篇,就是按上述卦序讲64卦的。
  可是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64卦的卦序完全另是一套。可见,卦序本来没有一定。更值得注意的是,最重要卦名“乾”和“坤”,在帛书《周易》中叫“键”和“川”,那么,一切基于乾天、坤地的解法,也不过是一家之言。换言之,卦象的意义是什么,就看玩者如何想象了。
  然而,《帛书周易》的整理者,认为64卦的不同排列有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原理。他说:“按照64卦的全排列推算可以得到64!种64卦的卦序。这说明我们祖先的组合数学思想起源很早,而且很丰富。”(邓球拍著《帛书周易校释》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2版44页)如果真有64!种64卦的卦序,现在全世界的人每人都可以分得很多很多套。显然,这是现代人玩64卦玩出来的数学内涵。不懂排列组合的人,不会有这样的认识。更不能认为,《易经》的作者,是在研究数学的排列组合问题。
  试看,《帛书周易》也和通行本《周易》一样有下面这段话: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
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此话怎讲呢?
  换成现代语言,就是:
  《易经》是一种天地模型(或者说与天地同构),因而蕴含着天地间的一切道理。(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所以知道阴间和阳世的缘故,人类生死的道理。精气化为万物,游走的灵魂决定着万物的变化,所以《易经》知道鬼神是怎么回事。”
  看来《易经》占筮,比祈祷直接求鬼神保佑要先进一些。祈祷时鬼神是不会告诉结果的,占筮则可以占出结果来。
  上述“玩”法,显然玩的还是迷信。古代学者中,连朱熹那样聪明的人,都认为“十翼”(即《易传》)是孔子所作。近代学者大都不认为《易传》出自孔子之手,我看至少此类玩法不是孔子的话。荀子说:“善为《易》者不占”,又主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故要“制天命而用之”。上述玩法更不会出自荀子之口。
下面换一种“玩”法。
  首先玩玩64卦和2进制有无关系。
  64卦的排列顺序显然不是按照2进位制的数值顺序排列的。只有自乾坤两卦开始,可以说有点其余62卦的卦值都在乾坤之间的意思。因此,说64卦暗含2进制原理,只是后人赋予它的。退一步讲,也只能说,只有在卦象变为完全规范的阴阳爻之后,才暗含2进制原理。古人发现的64卦顺序,体现2进制原理的是所谓“伏羲64卦次序”,可见于朱熹的《周易本义》。
  再玩玩64卦之间最明显的关系。
  一个比较明显的关系是:自屯卦开始,31对卦象是两两对称的。比如,屯和否转180度,就分别变成蒙和泰了。
  这种关系,前人已经发现,否则不会找出所谓经卦。
  什么是经卦呢?
  就是乾、坤、震、艮、坎、离、巽、兑。它们的卦象依次是:
111\000\100\001\010\101\011\110
  64卦不过是8经卦重卦的结果。比如乾卦自己重,还是乾卦,兑卦自己重还是兑卦,总之,经卦自己重卦名是不变的。有的经卦重一下也不怕颠倒,比如乾坤坎离,颠来倒去还是乾坤坎离。其它四经卦自己一重就不能颠倒,否则就变了。因为很容易看出,不再说会变成什么。
  至此却可看出,8经卦中乾坤坎离又最重要。
  8经卦在上述64卦中是挨着的。乾坤为第1、2卦,坎离为第29、30卦等。
  还可以玩出其它规律。如朱熹的《周易本义》按阴阳爻多少分为五种情况。朱子还列举了古人玩出的其它规律,都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也说不上有多少科学价值,不再介绍。
  古人如何借助卦象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呢?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赋予8经卦各有一种特殊含义。就是: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兑为泽,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此种规定,见于《说卦传》。何以如此,当代青年会非常难以理解。即便有比较多的古代知识,大多也不可解。在我看来,只有坎的卦象和甲骨文的水字几乎同形,可以理解为什么它配水。其余均难想象。比如,三连属于天,六断属于地,无法想象。硬要想象,反过来还略有道理。所以《周易本义》的“八卦取象歌”干脆说:“震仰盂,艮覆碗”。这两句还有点“象”。 



  

[楼 主] | Posted: 2006-03-05 02:23 顶端
雪中梅花123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62
: 63
经方币: 620 元
: 0
好评度: 62 点
注册时间:2006-02-15
最后登录:2006-11-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老师对经络有什么体会吗错了我的意思是说认识和看法


[ 此贴被雪中梅花123在2006-03-17 09:19重新编辑 ]

[1 楼] | Posted: 2006-03-13 20:33 顶端
yongbin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12
: 13
经方币: 99 元
: 0
好评度: 12 点
注册时间:2006-03-25
最后登录:2007-05-1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
引用第0楼海威2006-03-05 02:23发表的“医易答问”:
医易答问

海威按:这是赵洪钧为《内经时代》第八节“内经与周易”写的补充的一部分。还很不满意,贴在这里,清提意见。

20年前,抛出本书的时候,还没有人像本节这样比较详细地讨论中医和《周易》的关系。那时我想,本书有机会正式和读者见面时,稍微系统地介绍一下《周易》。没想到迅速出现的《周易》热,达到使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与中医有关的《周易》热,尤其使一些人头脑发昏。
.......



根本不懂易经,也不懂中医. 传统文化就毁在这些所谓的研究者手中

[2 楼] | Posted: 2006-03-25 21:36 顶端
zhanglzu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38
: 38
经方币: 366 元
: 0
好评度: 36 点
注册时间:2005-10-13
最后登录:2007-04-09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赞成!
[3 楼] | Posted: 2006-03-25 22:35 顶端
haiwei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83
: 184
经方币: 1830 元
: 0
好评度: 183 点
注册时间:2006-02-14
最后登录:2007-02-1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附注:
“革命”这个词的本意是“天命转移”。中国古代认为“君权神授”,即谁做皇帝是上天的意志——皇帝是真命天子。“革命”就是上天的意志变了、改授给别人了。最早把英文的revolution翻译为“革命”的是日本人。但日本人也是根据《周易》,中国人也接受了这种译法。

[4 楼] | Posted: 2006-05-15 10:41 顶端
王海峰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二段
精华: 0
发帖: 187
: 80
经方币: 780 元
: 0
好评度: 65 点
注册时间:2005-08-30
最后登录:2007-05-2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卦体不等于卦式。整体的卦式涵盖个体的卦式。对于一个试图用中医从新来检讨生命过程从而核对出《伤寒论〉何以如此博大精深,《内经〉运气症又是何以如此气势磅礴的中医鉴赏者来说,《易经〉的运用,已经不再是卦体与卦式之间的强拉硬扯了。------这种既哲学又前卫的思想指导工具,大街上搬马扎的村妇用它给人算一卦值两块钱。因为她给人搬出来的是卦体,说出来的只是人家想要和不想要的结果。无序的结果当然两块钱还有骗来的过程。而在中医界,把卦体结果当成卦式近而当作是易经的结果,然后把它跟中医联系起来,得出的结果当然是感觉上的牵强附会,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可以说,这是人们对易经的一般认识。说白了点,也是一般人对易经的认识。
《易经〉运用的再好了,王子的眼里顶多也就是个皇帝。裁缝的眼里顶多就是个服装设计师。不学无术的论坛充水者眼里顶多就是个论坛混混儿。
卦体是语言,卦体的变换和位置的变换包括由此而来的邻居的不同就是不同的语言。合起来就是卦象的象体语言,所有的语言和起来就是卦式语言。力学与反力学的语言和起来有了生命就是《易经〉语言。当你把这种感觉到的语言和《内经〉语言,《伤寒论〉语言和到一起,由无序感觉到有序。由有序感觉到它无序也可的时候,这----就是易简易真的生命过程语言。你感觉到的是震撼!
当然,正如没文化的村妇卖年画----灶王爷,两块钱连同搭上梵高原作一样,日子造过,集造赶。谁也不敢说谁的审美情趣高低。前几年,没学过《易经〉乃自没学过《内经〉也造样看病。
有时候,这样的鉴赏才是一种艺术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通-----武将博客

http://spaces.msn.com/members/zhongyiwujiang/

[5 楼] | Posted: 2006-07-22 09:04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中西汇通争鸣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6680(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04:25,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