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方、药吟味 -> 章次公--《药物学》
 XML   RSS 2.0   WAP 

<<   1   2   3   4  >>  Pages: ( 1/4 total )
--> 本页主题: 章次公--《药物学》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章次公--《药物学》

章次公--《药物学》


说明:1、内容转自《爱爱医》作者xiexiecn

      2、在此感谢xiexiecn 网友的辛勤劳动,感谢他对传播中医学术的贡献!
   
     
    3、《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中选载大部分,尚且不全,且有删节。
   
    4、由于xiexiecn网友当时一些字没法打,可能有一些错误之处。
我手头也没有原稿,未曾校对。错误之处敬请谅解!


网友评论摘选:
1、章次公人称“章本草”,其论本草,会通中西,博古论今,卓然一家!
2、章氏本草近年未见再版,药物学内容曾被收录某药典中,至今未见,更别说其药物学手稿了!

桂枝
自有清中叶苏医学说盛行以后,桂枝之价值遂无人能解。病属外感,既不敢

用之解肌,病属内伤,更不敢用之以补中。不免有弃材之叹。编者遇有麻黄

汤证,罹病者疑麻黄之猛悍,辄以荆防代麻黄,而以桂枝佐之,亦效。盖桂

枝本质原无发汗之能力,以其辛香串散,故可助发汗药之作汗。苏派医生所

以不敢用桂枝,其理由之可得而言者,不外“南方无真伤寒。”,仲景之麻

桂仅可施于北方人,非江南体制柔弱者所能胜。故若辈一遇热病,无论伤寒

温病,一例以大豆卷,连翘,桑菊应付之,于此而欲中医之不式微,难言之

矣。近世药工剖切桂枝,必先以水浸三五日,是桂枝芳香之性已受损失,苏

派医生之较高明者,知桂枝治寒饮,然量仅二三分,宁不可笑。自后世有“

血家不宜桂枝”之说,内伤病乃视桂枝如蛇蝎。其实桂枝辛温,能使血液流

行亢进,不宜于血证之属实热者固也。至若虚劳羸弱,法当宗素问“劳者温

之”之义。则桂枝正不妨与地黄、黄芪同用,考之仲景之“桂枝龙骨牡蛎汤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千金方之“炙甘草汤”,其所治均属

虚劳不足,亡血失精者。古人又何尝摒弃之而不用。“血家忌桂枝”此非桂

枝之不良,乃后人用桂枝不得其法之过也。日本东洞翁征桂枝,谓仅能治咳

逆上气,其次身体疼痛,编者以为不足尽其所长。吾人对于桂枝之信仰,当

以邹澍之说为准。近世于寒湿痛风证,每以桂枝为引经药,其意盖取以桂枝

入肢之说。


[ 此贴被lvyongyun001在2007-03-28 23:58重新编辑 ]

[楼 主] | Posted: 2007-03-28 23:15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芍药
自宋元而后,上工大师之论芍药,莫不以酸寒收敛,非黄公绣一人而然也。

拙曹先生根据《本经》,独以为苦平开泄,殊有卓见。然吾人居今日论芍药

之功效,实不能受臭味之支配,芍药之功用,以胃酸而敛固非,以味苦而泄

亦非是。至论桂枝汤中之芍药,而非监制桂枝者,其言殆足信矣。清邹澍《

本经疏证》已先拙曹先生言之。“营阴结于内,卫阳不得入,则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营与卫周旋不舍,则鼻鸣干呕,营与卫相持而终不相

舍,则汗出矣,与桂枝汤。芍药桂枝,一破阴,一通阳,且佐以生姜,解其

周旋不舍之维,使以甘枣,缓其相持之势,得微似有汗,诸证遂止,此实和

营布阳之功,断断非酸敛止汗之谓也。”(录自《本经疏证》卷七第15页)

。后世以仲景于伤寒下之后脉促胸满,桂枝汤去芍药,为芍药酸寒收敛之铁

证。愚以为此后人断章取义,不善读书之过,要知芍药之主治不在满,脉促

胸满,非芍药所主,故去之。设腹满时痛者,则芍药在所必用。如太阳病,

医反下之,因尔腹痛而时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是其证也(此节摘录邹

澍之说)。仲景去芍药之方剂,又有伤寒下之后,微恶寒者,去芍药加附子

汤主之。此节与脉促胸满原系一章。据余云袖之研究,仲景于恶寒恶风所以

用附子之故,乃是皮面血液,所以恶寒恶风,手足厥冷了。这也许是心力不

足的缘故,也许是血管收缩的缘故。心力不足就用一个强心的作用来治他,

血管收缩可以用麻酸药把那“血管运动神经”麻酸了,血管便放大起来,皮

肤的血就多了,就温暖起来了(见《余氏医述》)。用附子所以强心,所以

使血管放大,从方面观之,可知皮肤血液不充者,非芍药所宜,血管收缩者

,非疏泄血分之芍药所能为。
或曰:芍药既非酸敛,则芍药之“泻肝”、“柔肝”、“泄肝”、“敛肝”

将全无根据,何以妇人肝病用之多效?夫古籍之所谓肝病,大都类乎今日西

医之所谓神经系疾患,妇人性多悒郁,神经受病,神经性疼痛必多,芍药能

和缓止痛,故肝病用之多效。
自《和剂局方》有四物汤之制,近世遂视白芍药为妇人养血重品,于是仲景

用芍药之精义,乃无人领会。吾尝谓宋人以来之医家,头脑均颟顸,若芍药

真个补血,则考仲景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一节,大黄与芍药相提并论,

则仲景岂非不通之尤?故吾人欲知芍药之真确功效,宁暂屈宋元以后之上工

大师为不同,为头脑颟顸。
司马相如列传,芍药之和,此“和”字颇能尽芍药所长;东洞翁以芍药主结

实拘挛,此亦和之效。结实拘挛在宋元以后为肝急,芍药酸敛平肝,故能治

之。实则结实拘挛是组织神经之紧张收缩,芍药能和之,当是具和组织神经

之作用。
痢疾(赤痢)芍药有殊效,其作用之理尚不知,或亦定痛作用,不然,则疏

泄脓液,与外科用芍药,同一原理。
宁波郑松馆先生谓:近世药肆以芍药浸水中,三五日然后用之切片,天然性

味,损失比多,故芍药必用至五六钱乃有效。按余与拙曹先生治张性女孩,

芍药必用至二两。
《和汉药物学》引猪子博士说:芍药含多量之安息香酸或安息酸盐,按安息

酸有防腐兴奋祛痰之效,此恐不尽芍药之功,虽化验所得,亦当阙疑。

[1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5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甘草
西医籍论甘草之功用,仅得五种,在我国古代论甘草之玄言空论自无存在之

价值。吾曹从仲景用甘草之方剂,剖析其药效,有与西说暗合者,述之如次


1. 调味药:谚云“药里的甘草”,极言甘草能协和诸药,在仲景方,凡某

药有特殊臭味,多用甘草以矫正之。如甘草恒与附子、生半夏同用,所以解

其辛辣之味是也。
2. 祛痰药: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又咳而

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痈甘桔汤。尝见民间治干咳不爽,用冰糖梨子蒸食,此即糖类有促进咽喉气

管分泌之作用也。
3. 缓和药:中医用甘草最大功用,即在缓和作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

甘麦大枣汤治脏燥,此二者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他如烦渴、惊悸、

厥逆诸般急迫紧张现象,甘草无不可缓和之。东洞翁“甘草治诸般急迫之毒

也”,得其旨矣。近世外科多用甘草,盖取其解毒之意,实则本品为富粘滑

之物质,可以包摄疮面,以缓和刺激疼痛而已。
4. 缓下药:以甘草为缓下药,吾国无此记载,时贤高思潜谓调胃承气汤之

甘草,非硝黄之监制药,正所以协助硝黄下利者。据《幼科金鉴》,初生便

闭,以甘草枳实为治,《纲目》引崔衍所传方以炙甘草治赤白痢,或即取甘

草之缓下欤!余治赤白痢少腹绞痛后重,以芍药甘草汤予之,芍药常两许,

甘草可五六钱,亦取其缓下之用也。甘草梢,近世多用作淋病药。甘草节,

疡科多用之。

[2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6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人参
人参之成分与效能,今得科学之实验,吾人始有明确之认识,是科学之补益

国医学术,良非浅鲜。虽然,倘吾人不与科学接触,则人参之效能,吾人不

将终于谬妄而不自觉耶!是又不然,张仲景之用参,亡血则用之,脉不出则

用之,心下痞满则用之,何尝视人参有意想不到之效力耶!人参治顿虚,实

为确论,类如产后虚脱,大汗亡阳,均非参不治。然则前人所谓补虚益气,

多服生火,盖不外兴奋强心之功而已。以人参为补虚药,盖始于《本经》,

《本经》于药效虽为先民实验而得,然多杂服食家之言,非疾医之旧也。至

今则变本加厉,富厚之家,偶撄疾患,非参不悦,医者亦以此迎合病家心理

,沿成风尚,于是日为外人稗(bai)贩贵药而不自知,其为患又岂仅学术

坠落而已。

[3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6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生姜 干姜
近世医林视生姜为无足轻重,仅于辛温解表方末大书一二片,与葱头为伍。

无复有作一方之主药者。尝考仲景之用生姜,如生姜半夏汤,多及一斤(约

今三两),如生姜泻心汤,亦至四两(约今一两弱),其增损之际,亦具规

律。以较一二片之漫不经心者,诚不可同日而语矣。又按时医虽薄生姜,而

于干姜则畏之如虎,握管疏方,辄冠淡字。斯皆叶天士之流毒,而徐灵胎之

所长太息也。又奄忽失血色白脉芤,或过事寒凉,血溢不止,脉反紧疾者,

则止血药中尤不可无干姜以为济急之策,是非区区数分之漂淡干姜所能为力

。而吾侪之当书绅者也。

[4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6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大黄
本品为攻下要药,所含之成分,药理之分析,吾人虽远不如西籍之精祥,但

根据积验方剂疗疾病,视西医未必有愧。譬如:大黄因含有鞣酸收敛之故,

故习惯性便秘虽连服有效,废药则病复作,有此流弊,则西医号单独用之所

致。国医用大黄通便,即至和平之脾约麻仁丸,亦用他药与之配合,故麻仁

丸无流弊。国医治疗在方效,此等即足以表现一端,然国医用大黄之胜人之

处,则尤不止此。阳明病肠有燥屎,热度高张,粪毒由血流之吸收,上侵脑

府,其人昏愦诞妄,此时宜大黄与枳实、厚朴同用,以去其燥屎。就中主要

大黄,为植物性泻剂,佐药芒硝,盐类性泻剂,但徒恃大黄,则肠管虽蠕动

亢进,然缺乏水分之燥屎,因胶结难下,必以芒硝之溶解液,使燥屎稀释之

际,适值大黄之鼓动,则燥屎自下,而诱发之诸种症状,亦一时除去矣。大

黄与附子同用,是为温下法,其用甚多,尝见苦力者生冷油腻滞肠间,其人

神疲面黄,脉迟苔诟,附子大黄汤为的对之方。《千金》温脾饮亦可应用。

其有阴寒痼冷,凝阻下焦,成痞成痃,更非附子大黄温通之不可。衰老者大

便燥难,少腹作胀,其人脉细,手微厥冷,专任大黄之峻攻,恐非衰老者所

能胜,则亦以与附子同用为宜。用附子,所以振起周身机能之沉衰,且大黄

伍附子,其攻下之力恒能倍增,则以附子能兴奋肠之机能,助大黄以排去积

滞,故大黄附子同用,高年与阴证最为的当。生地汁磨大黄内服,则治血分

有热,口臭唇绽,或齿缝出血者,良法也。大黄可应用于吐血证,若病者吐

血盈碗,潮涌而至,古人谓大黄苦寒折热,故用之也。持此说者为明李中梓

,其辞曰“予于诸血证之始,率以大黄、桃仁、红花行血破淤之剂,折其锐

气,而后区别之。虽获中病,然犹不得所以然也。后遇四明故人苏伊举,论

诸家之术,伊举曰:吾乡有善医者,每治失血妄行,必以快药下之。或问失

血复下,虚何以当?则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若不去蓄利淤,则以妄为

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虚之有。按大黄治吐血证,确所

以奏效之理由,则因植物性下剂有诱导之作用故也。凡吐血盈碗,则上部必

有炎症或充血等因,大黄亦可亢进肠之蠕动,使腹腔脏器充血,因此可以减

少身体其他部分因炎症或充血之血量,一转移间,吐血自止,故吐血服大黄

有效也。吾师拙曹先生,好以大黄治脑膜炎,其理由以为西医之脑膜炎,即

仲景阳明篇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之证,余亦曾如先生之教,

以大黄、黄连、黄芩、芒硝、地黄、龙胆草治脑膜炎而效,后乃思及,亦诱

导之效也。大黄与白芍同用,治下利与痢均妙,盖大黄作用于肠,为刺激之

蠕动,时有腹痛之弊,协白芍之和缓,则疼痛较少也。拙曹先生又好以大承

气汤治中风不语,其标准为脉洪大而劲,此则西医以下剂治脑出血,使下部

充血,同一理由。目疾红赤,大便闭结,大黄亦有效,古以为苦寒折热者,

亦诱导之效也。大黄能引起下部充血,故配丹皮、赤芍、桃仁、红花,作通

经之用。大黄内服,可治淋浊,民间有将军蛋方,其方以大黄末纳蛋内,蒸

熟食之,熟大黄较生大黄攻下之力相差甚远,但用于赤痢则甚相宜,老年便

秘亦佳。

[5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7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麻黄
近世畏麻黄不啻猛虎,而尤以上海为甚,问其理由,莫不以麻黄发汗之力太

悍,不慎将汗出不止而死。此等谬说,吾人欲剪辟,姑引东洞麻黄辨误以纠

正之,其言曰:吾闻之麻黄能发汗,多服之则洒洒汗出不止,是以不敢用焉

。此是何言也,譬怯者之于妖怪,足不尝踏其境,而言某地真出妖怪也。为

则尝试麻黄之效,可用之证而用之,汗则出焉,虽当夏月,而无洒洒不止患

。仲景氏言服麻黄后覆取微似汗,宜哉,学者勿耳食而饱矣。麻黄本身本身

发汗之力,诚亦平常,如得佐药,而其功乃著。如恶寒无汗发热之证,恶寒

多佐以桂枝,发热甚佐以葛根,又恶寒关节痛颇甚,可以配附子,若与石膏

同用则灵妙更不可名状。近世医工一见表寒将化热,喘渴并见,虽知必用麻

黄解表,而顾忌其辛温,于是连翘、桑菊、大豆卷、冬瓜子,摇笔即来,所

谓辛凉清解,或凉解表邪,轻者尚效,重者必传阳明无疑。吾以为若以麻黄

、石膏并进,麻黄解其郁热,石膏平其烦渴,麻黄之辛温,得石膏之甘寒调

剂之,更何不可用之有?东国喜多村曰:“石膏麻黄同用,则有走表祛热以

发郁阳之功。”“以发郁阳”四字,盖钙能增加心脏之紧张力,麻黄能亢进

血压之故也。麻黄除发汗外,定喘亦为主要功用,近世陈克恢博士从麻黄中

提取出有效成分爱非特林(亦名麻黄素),主要功用亦为气管支喘息之妙药

。按气管支喘息之痉挛,爱非特林能使痉挛之气管支弛缓,气管支弛缓之后

,则腔径开大,而后气喘自平。吾友张伯瑜医师,述近日德意志医界,不特

赏麻黄之治气管支喘息,并有人能用华方者,其师某当任职上海宝隆医院时

,即手订治疗气喘之华方,且将药品储诸西式药瓶,以备不时之用。就中麻

黄,并知恪守古法,先煎去沫,亦趣闻也。方如下:麻黄先煎去沫八分,白

果三粒去壳打碎,炒苏子钱半,炙款冬钱半,甘草八分。准如上述,麻黄之

定喘,其适应证为气管支喘息。所谓气管支喘息者,又可称为神经性喘息,

盖气管支之血管及筋肉,皆受植物性神经之支配,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此二者互相拮抗,互相牵制,治生理学者,类能言之。交感神经、副交感神

经之分布于肺脏者,交感神经司弛缓气管支平滑肌之紧张,及制止粘液痰之

分泌,副交感神经则反是,其作用则司促进气管支平滑肌之紧张,及增加粘

液痰涎之分泌;气管支之所以痉挛,大多气管一受刺激,副交感神经乃因之

兴奋,而痉挛乃起,同时气管支之筋肉,发生急性肿胀;此时若用麻醉药,

如阿片之类,则气管支之筋肉,因麻醉之故即麻痹,已痉挛之筋肉即弛缓;

麻黄用于气管支喘息所以奏效之理,即因爱非特林用于气管支痉挛时,由交

感神经末梢之刺激,血管得以收缩,而急性之粘膜肿胀得以减退,爱非特林

有麻醉作用,更能麻痹气管、筋肉,故已痉挛之气管支、筋肉得以弛缓,于

是气喘平。小儿之顿咳,俗名虾蟆咳,即西籍所谓百日咳,始则粘膜发炎,

终则入于痉挛期,有特异性痉挛性咳嗽发作,古方治此病,亦有用麻黄者,

如鸬鹚涎丸。古人谓本病因于风寒伏肺,麻黄能宣利肺气,故治之。实则麻

黄之治此病,亦不外弛缓痉挛而已。或曰:麻黄之用在弛缓气管痉挛,谨闻

命矣,小儿痧子后每见气急鼻扇,麻杏石甘汤是要方,则小儿痧子后气急鼻

扇,亦属之气管痉挛乎?答曰:非是,小儿痧子后气急鼻扇,是卡他性肺炎

现象,凡肺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呼吸之所以困难,乃因肺循环每多郁血,

因肺之呼吸面积为之缩小,故鼻乃从而扇动,西医恒用强心剂疗治,使肺循

环郁血减退,则肺炎自能缓解,而呼吸困难亦能畅顺。麻黄有亢进血压之效

,能祛除血行障碍,其作用与毛地黄阿特列那林同,故应用于肺炎,亦能消

除肺郁血,减退肺之炎症,呼吸因之畅利,且因能亢进血压之故,肺炎时随

发之心脏衰弱,亦得以恢复。大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

草石膏汤。近贤恽铁樵氏《伤寒辑义》按,以麻杏石甘总非有汗之病可服,

本条经文,似当作无汗而喘,大热者,则无疑义矣。按恽氏此说可商,自汗

出身无大热之喘息,吾人平日临症,不时遇之,审为肺循环郁血,或气管支

喘息,总以麻黄为主药,而以他药副之,病无不愈。宗人太炎先生论肺炎之

治,咳嗽发热,喘息不堪者,无汗宜小青龙加石膏汤,有汗宜麻杏石甘汤,

何尝以有汗而禁绝麻黄不用。故凡以有汗、无汗定麻黄去取,殊不尽麻黄之

用,其失盖与恽氏同矣。麻黄又可以应用于肺气肿,肺气肿者,非原发病,

多由慢性支气管炎续发,咯出之痰为白沫,多气泡,呼吸困难,往往不能平

卧,国医浑称为痰喘,或痰饮,或咳逆,麻黄有强心作用,故用之有效。周

身浮肿所起之呼吸困难,国医名喘肿,盖浮肿时胸腔积有水分,压迫肺脏,

致发生呼吸困难,此时用麻黄亦有效,因麻黄具有利尿作用,小溲通畅而浮

肿减退,肺部无压迫,则呼吸困难自除矣。例如受孕至末期,孕妇恒多呼吸

困难症状,此亦因腹部膨胀,子宫腔上升,肺部受其上升之压迫,而发生呼

吸困难,一俟分娩,呼吸即平,其理一致也。

[6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7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大枣
大枣与甘草同为缓和药,多能缓解筋肉之结实拘挛,而由拘挛所引起之疼痛

,亦因缓解而消失。吉益氏以挛引强急为大枣之主治,良非虚语。
十枣汤之治悬饮支饮,其用大枣之目的,为祛痰而设,盖非甘遂、芫花、大

戟之监制药。正所以助甘遂、芫花、大戟之祛痰也,至葶苈大枣汤之用大枣

则与十枣汤同意。

[7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8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葛根
升降沉浮之说,余论药所不言也。彼谓葛根为透发药、为升提药,其根本错

误,与视柴胡为透发药、升提药者,正复相同。然就经验言之,痧疹之不能

透布者,葛根能治之;暑湿泄泻,外见身热者,葛根能疗之,则透发升提两

说,有时亦有意义可言。大抵透发升提,为古人从经验归纳,然后拟定之名

词,吾人断不可胶柱鼓瑟,为升提是由下至上,谓透发是由内出外也。根据

仲景方,项背强几几者,均用葛根,《肘后方》腰背疼痛者,饮生葛根汁,

其痛乃止;项背强与腰脊疼痛,均为末梢神经疾患,葛根于此种疾病,以经

验证之,可知其独擅胜场也。前人视葛根能升提清气,故治泄泻,实则葛根

所以止泻,在其所含淀粉之作用,与升提无关。《汤本求真》论本品曰:本

药含有多量淀粉,故有缓和包摄作用,于表则缓解筋骨挛急,于里则制肠之

蠕动亢盛,乃缓和包摄肠粘膜,故能发挥止泻作用。伤寒温病之争,为清医

一大公案,至今犹纷伮(原为口字旁,打不出来)未已,实则果能知《内经

》热病者皆伤寒之真义,则伤寒温病之纠纷,当涣然冰释。夫温病与伤寒,

其证象之异,在伤寒恶寒,温病不恶寒耳。治疗所异者,伤寒用药宜辛温,

温病用药宜辛凉耳。仲景方剂,有麻桂之辛温治恶寒发热,并有葛根之辛凉

治不恶寒而身灼热。葛根除主治项背强急外,其作用为清热解肌,止渴除烦

,用之治身发热不恶寒,或自身微汗出而咳喘之症,无不效如桴鼓。今之俗

医以为伤寒温病,截然两途,遇有葛根主治之症,偏以葛根性能升发,舍之

不用,而用吴鞠通之银翘散、桑菊饮,病轻者幸能为力,重者必火势燎原而

已。故太阳表邪化热,将转阳明之时,其重要关键,即在葛根,尔时之葛根

,诚有举足轻重之势。所以医工懂得葛根之效用,则温病迎刃而解,此可断

言也。

[8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8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厚朴
长井长义博士谓厚朴之成分,有类苍术。然就经验所得,则利水之力术过于

朴。除满开结之力,朴甚于术。又厚朴与白芍相比较,则白芍以除腹痛为主

目的,而厚朴则以除胸腹满为主目的,而能去腹痛,则为其除满之间接作用

而已。

[9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9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杏仁
近世苏医下乘,以杏仁、象贝应付一切咳嗽症,无论其为寒痰宿饮,风寒、

风燥、虚损肺病,无不用之,盖《本草》学之不讲也久矣。由杏仁而出之氢

氰酸,有麻醉咳嗽中枢之作用,故《本经》谓其主咳逆上气,然则杏仁者,

镇咳之药,而非一切咳嗽皆可用也。夫咳嗽何贵乎镇静,查咳嗽之作用,原

为排除气道及肺泡内之异物(细菌及尘埃)窜入,或有粘液浓汁之滞留,故

咳嗽者,在生活上有自疗自卫之意义也。然而咳嗽虽为自疗自卫之作用,但

有时在某种咳嗽病理上,吾人不得不采用镇静一法,盖咳嗽之起因,可分为

两大类,一为自动者,一为被动者,自动云者,则因气道自身之变化,例如

气道之炎症、溃疡、出血等,其属于被动者,则因气道内容之变化,例如分

泌物异常等,气道被刺激,盖刺激复传道于延髓中之咳嗽中枢,由反射的作

用,而诱起咳嗽作用,咳嗽之属于被动的,则不得不用药稀释其痰涎,或用

药刺激气道,诱起咳嗽,使其痰易于咯出之药品。如咳嗽之属于自动的,即

所谓气道自身之变化所起之咳嗽,此等咳嗽徒增患者之苦闷,且能消耗患者

之体力,吾人倘遇此种咳嗽,必当设法减少咳嗽中枢之兴奋性,迅速制止其

咳嗽为必要条件。且病者咳嗽而见咯血时,因咳嗽运动能妨碍血凝之形成,

而使咯血加甚,此时吾人更应设法镇静其咳嗽。故杏仁者,乃自动咳嗽的对

之药也。若被动之咳嗽,无取乎麻醉镇咳,则杏仁诚无应用之必要。近人视

咳嗽频剧时,不问其自动或他动,均采用止咳药,以减少病人之苦楚。但近

人视杏仁为祛痰药,则失之远矣。杏仁之本身,绝无化痰之能力,如与化痰

药同用,如远志、桔梗等,则杏仁所担任之工作,为减少剧烈咳嗽,而非祛

痰。且祛痰剂兼用杏仁,亦必以祛痰为主,使杏仁不妨碍祛痰药效乃可。古

籍有以杏仁为定喘药者,杏仁所以定喘,盖当与镇咳同一理由,不外氢氰酸

镇静呼吸中枢,使病者呼吸困难得以缓解而已。凡呼吸困难之来源,大别有

二:1呼吸性困难;2血行性困难。凡治疗呼吸困难,务必除其原因,方为根

治之法,如其病为血行性时,则不得不用对血行器有作用之药品,杏仁用于

此等病,仅为副药,所以麻杏石甘汤,杏仁与麻黄同用,杏仁仅能镇静呼吸

中枢,使病者减少苦闷,是为对证治疗。古人于喘促浮肿,有用杏仁者,此

则因胸腔蓄水,压迫肺脏,于是呼吸困难,此等病用杏仁,亦是治标之法。

然东洞先生从《伤寒》、《金匮》考证药效,转谓杏仁主胸间停水,此未免

本末倒置之消矣。故凡胸间停水,以致喘满者,当以治水为主,杏仁特为附

庸耳。

[10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9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附子
曩年负笈中医专校,恒见孟河黄体仁先生于夏日以通脉四逆汤加吴、黄连,

疗治吐泻交作、肢冷脉伏之霍乱,时机未失者,多具其效。以是称黄师为黄

一帖,以其能于死生顷刻之间,一药而愈。后曹拙巢夫子应诊同仁辅元堂,

予侍诊三月,见以整个四逆汤,治愈垂毙霍乱症可五六人,但药量视黄先生

重且数倍,生附子常七八钱至两许,炮姜亦五六钱,炙草最轻四钱,药店伙

计往往不敢配发,且称拙巢夫子为野郎中,然而南市居民,服野郎中之方而

庆更生者,至今犹称道不止焉。丙寅夏霍乱盛行,吾家太炎先生于报端发表

霍乱治法,亦以四逆为主,且言生附子有强心作用,予昔日视四逆汤为霍乱

杀菌剂者,今乃知其不然,从附子强心上,更悟及古人谓回阳之说,为恢复

体温,盖体温之升降,与血液之流行,关系至密。服附子后心脏不致衰竭,

血液循环得以如常,肢厥肤冷者,亦因之而除矣。当今之世,薛叶学说盛行

,胆小如鼠。(自诩能得仲景遗意,于苏医曾加倍掊击之某新中医家犹如此

。)用药又拘泥时令,于夏日炎蒸之际,几无人敢以生附子治霍乱,必待周

身之水分排泄殆尽,然后求于西医之盐水针,且称西医之所长,即在救急,

以文其过,仲景之学,日就凌替,可胜慨哉!真性霍乱之证象,厥为吐利交

作,肢冷脉伏,目眶下陷,腹不痛,而尤以排泄浑如米泔者为铁证。至若胸

闷、腹痛,吐泻交作,则属夏日之一般疾患,远西所谓急性肠胃加答儿症,

而时医所谓热霍乱之候,治疗之方,萸连解毒汤、藿香正气散、左金丸,甚

则生姜泻心汤,时医以此等病芩连可以治,遂从芩连苦寒可清实热,推想此

等病为热霍乱。据吾最近之研究,黄芩之功用,以治人体局部充血为主,黄

连据东人化验,其效用亦能治局部充血,故肠胃加答儿症用之有效,若真性

霍乱,则非二药所能愈。总之治病以辨证为主,某病宜某方,某证宜某药,

庶几有条理可言,若缠绕寒证、热证,真是庸人自扰,此东洞先生所以令人

拜服不止也。生附子固为真霍乱之圣药,苟不得生姜,则其效不见,姜不特

可协助生附子之力,且可以杀生附子之毒,仲景之妙用,大都如此。昔张玉

田讥评梦窗词,谓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予尝以此语

赞美仲景汤剂,按之实际,固至当也。年来服务红十字医院,就诊者亦有军

队之士兵,除感冒及水泻外,大半周身麻痹与脚气,根据仲景用附子于历节

疼痛,不可屈伸,或手足不仁之义,用桂枝附子汤、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乌

头汤多效。至于充心之脚气,心窝苦闷,呕吐等恶象已见,亟投附子以强其

心,稍加逐湿下行之药,奏效者固非一二人。其脚气轻者,用附子合通行之

鸡鸣散亦验,照吾用附子治脚气之经验,收效者多,失败者少,视西医治脚

气无特效药,固不可相提并论矣。通脉四逆用附子一大枚,作二次服,盖亟

欲强心,故药取悍速。本方加减法下,注明脉不出者加人参二两,用附子强

心之后,何以脉不出?脉不出何以必加人参?从此研究可见仲景方剂,博大

精深,而中土强心救急方法,亦远迈西医。西医于已用强心剂后,脉搏依旧

不起,恐再无善后办法,夫病至于脉微肢冷,则心脏疲弱可想,强心剂仅能

刺激心脏,使之陡然兴奋,譬如油灯将尽,转戾(有提手旁,打不出)灯心

,非不暂明也,然不转瞬而熄矣;惟添油于灯,而后转戾灯心,药后脉仍不

出,亟加人参,犹之注油于灯,即以生理学解释方义,亦无不合。盖病者服

通脉四逆汤后,心脏即能恢复收缩及扩张之运动,然而病者血管中充实之血

液,其量甚少,故脉不出,人参据日本富长寿成氏之报告,脉波微弱而易压

迫者,用之血压增进,用脉波计,见脉波渐渐高起。又据古代相传,人参能

大补真阴,所谓真阴,大概津液之谓,或即细胞原行质,准以此观,则仲景

通脉四逆脉不出加人参之理,岂不显然可见。服大量生附子后,每有晕冒如

醉之现象,此即冥眩作用,不足虑,仲景亦曾诏人注意及此,桂枝附子去桂

枝加术条曰: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东

人药物书籍论附子之功用,有多服诱起虚脱之说,此盖因袭远西人之说。间

尝考之博医会贺氏疗学,制止血液循环内乌头条,其所说与吾国古时传说之

附子,乌头相反,然则吾国所产之附子、乌头,殆与远西不类,此说非个人

臆测,余君云袖亦既先我言之矣(祥《余氏医述》)。《药徵》于附子主治

曰逐水也,殊不尽附子之长,逐水特附子功用之一耳;况逐水之效,正因具

强心之功而来,盖心脏衰弱时,血行缓慢,下肢每多浮肿(血管渗出液体于

皮下结缔组织中),服附子后,心脏恢复收缩扩张之运动,血液循环得以如

旧,则下肢血管渗出之液体,以之消失,而浮肿乃愈。近人治肿之说,上肿

曰风,下肿曰水,治水多用附子、实亦不外强心之功耳。生附子与熟附子应

用之差别,则急性病宜生附,痼疾宜熟附。近人以生附回阳,熟附温中,亦

即此意。应用附子之目的,在振起功能之衰减(不限定处所),故病必具有

功能衰减之症状,譬如脉现沉微、迟弱等,心脏功能疲惫已堪,用附子可以

振起之。热性病先本烦扰不宁,妄言怒骂,忽然意识模糊,呢喃郑声,此脑

之功能陷于痹钝,用附子得以刺激之。大便洞泻完谷不化,是肠之吸收功能

障碍已久,附子得以健之(古人所谓温脾)。附子之用既在振起功能之衰沉

,此为用附子之必要条件;若病人任何器官之功能,并不衰减,则无用附子

之必要,勉强用之,其祸立见。予尝见有咯血病者,医以用附子与龙牡与之

,理由为血证误用凉药,其病增剧,忽变弦劲,其血又至,此皆附子兴奋血

管壁神经,血液亢进,有以致之焉。仲景黄土汤治先便后血,并治吐血、衄

血,此方虽有附子,但配伍之药为地黄、阿胶、黄芩、甘草、白术、黄土与

附子调剂,不为祸害,故血证用附子,当以黄土汤方意为法。

[11 楼] | Posted: 2007-03-28 23:19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石膏
  石膏能制止肠分泌,故用于肠加答儿及异常酸发酵,别录谓其主肠中结

气,腹胀暴气者,责是故也。煅石膏近世多用于伤科,佐生肌收敛药药,若

内服取其清凉解热,则多生用。
石膏之于温病,固是解热要药,是否可应用于湿温证,尚是一问题。宗人太

炎先生以活人书撰用苍术白虎汤,后世治湿温者宗之,曾有非难之词曰:“

夫苍术之燥与白虎之润用正相反,自非渴欲引饮无用白虎之理。若果渴欲引

饮,则是湿已去,而热犹在也,但用白虎已足,安用苍术之蛇足乎。诚欲湿

温兼治,仲景自有栀子厚朴汤。近世观湿温之候,至四五日,无有不患胸满

者,则栀子正为对证,而白虎非病势传变不用也。”编者遵先生之教治湿温

证废弃苍术与石膏并用之法,但此方沿用已久,在湿温证具有威权,究合学

理与否,是在同人将来验证矣。

[12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0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知母
世以知母为滋阴药,盖起于洁古,喻嘉言陈修园之徒皆从其说,谓苦寒能培

生气,然滋阴之义,颇有出入。就急性热病言之,有清热以存阴者,有益阴

以退热者,前后二者之治法,往往统称为滋阴。仲景之知母石膏,属于前者

,叶派之生地麦冬属于后者。故知母为热清而后阴存之滋阴药,非后世益阴

以望热退之滋阴药也。

[13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0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粳米
  一九零六年霍布金司(Hopkins)知鲜乳中含有一种人生必须之质,而

为人工配合之乳所无者,即今之所谓维太命(Vitamine)是也。维他命之化

学性状讫今未明,柯班(Cupor)氏以为含轻炭质脂肪蛋白质以外之物质,

约为一种类脂肪体(Lipoid),因富于类脂肪体之物品,往往富有维他命也

。苏丽方(Sullivn)氏则以维太命为一种抗神经炎性物质,得视为某种脂

肪体,云维太命又译为活命素,一旦缺少,则种种疾病因之而起。此等疾病

,棻克(Funk)氏名之曰维太命缺乏症,脚气病坏血病,其最著者。他若佝

偻病骨软化病痉挛质等,亦何莫非由身体缺乏维太命而起也。就中脚气维太

命,即乙种维太命存在于谷类之糠中,此种维太命系爱益克曼(Eikmann)

氏于一八九零年所发现,氏曾以除去银皮之白米遍饲鸟类所,而此等鸟类皆

患似脚气之疾病矣,后改饲以米糠,均痊愈。故知此种维太命与脚气病有绝

大之关系。吾侪日常所食之粳米,其表皮所含之脚气维太命,据分析之结果

,较糯米多五分之一。惜习俗米昔精制,维太命悉被淘汰,故往往致脚气病

。然脚气病之患者,一面进强心利尿药,一面令改食半捣之粳米,则病愈之

速,多出意外。此编者历年之经验也。

[14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0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柴胡
宋元之后,柴胡之记载盖至伙众,总合之,可得根本观念凡三:
1以时令定其功用。自阴阳五行之说盛行以来,论药者动以药物产生时令,

而附会其功用。谓柴胡生长春初,春为少阳司令,遂附会柴胡得春初少阳之

气以生。自有此语横亘于中,致生许多曲解。以为柴胡既生长于春,春气发

扬,故谓柴胡性升而散肝。肝旺于春,故谓柴胡入肝,肝主郁郁,则生火。

内经曾以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为言,柴胡既能入肝,性又善升而散,谓为疏

肝解郁升阳散火,是旧学理势所必然者也。又近世以柴胡为妇科要药,盖谓

女子善郁,郁为肝气不能条达而成。柴胡入肝解郁,似成定例。故柴胡为妇

人情志要药。因柴胡既有入肝之说,遂又附会柴胡能引清阳之气,从左上升

。盖内经谓肝生于左也。按之近日生理学,肝脏实偏胸膈之右方。然则柴胡

能引清阳之气从左上升之语,不攻自破矣。
2以柴胡为升提药。余尝根本否认药物之作用有升降沉浮之说。盖药物之作

用,在使分子间之结合而起变化,而无所谓升降沉浮也。彼以柴胡为升提药

之理由,无非因柴胡生长春初,得少阳之气,因断定具升散之性。于是张元

素谓其气味俱轻,升也阳也。东垣谓引阳气而行阳道,又谓能引胃气上行。

是皆不求真理,徒尚空想。此金元诸家所以为学术罪人也。夫既认定柴胡具

升散之性,故后世从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一语,遂谓柴胡具升散之能。故

柴胡有时遂为大便泄泻之副药。甚至谓止泄药中不用柴胡升提,病必不除。

东垣补中益气之用柴胡,实含此意。张石顽勉为之说曰逎引肝胆清气上行,

使升达参芪之力耳。近世补剂中,每以柴胡为使。责此之由,痘疹疮疡亦用

柴胡,此亦根据其升散之理,谓其发散诸经血结气滞。夫谓柴胡发散诸经血

结气滞,则于柴胡功用之真像,亦相去不远。若因柴胡散诸经血结气滞,遂

推想有升提之作用,则于义无当矣。
3以柴胡入少阳经。自仲景以柴胡为少阳寒热往来之主力,后人遂泥定柴胡

为少阳药。遂倡麻黄入太阳经,葛根入阳明经。柴胡入少阳之说,夫药物仅

可言其能治何种疾病,而不可言其能入某脏腑也。奈何后人头脑颟顸者,信

之不疑。故支离穿凿之论,层出不穷。近人某氏(呵呵,似说张锡纯先生)

有疟邪伏于肤下两板油中,乃是少阳经之大都会,柴胡能入其中升提疟邪,

透膈上出之语。氏在近日著作界中,小有声誉,犹作此伪生理伪药理之语,

其他更无论矣。既认定柴胡为少阳药,遂生病在太阳,早用柴胡将引贼入门

之邪说,夫病受药误,必致传变,伤寒论原有其例。然柴胡仲景以之治胸胁

苦满而往来寒热者,病在太阳,无柴胡证者,谓无用柴胡之必要则可。若太

阳病而早用柴胡能变化为少阳病,就吾经验所得殊不尔也。


或曰宋元以后论柴胡之功效,既不足置信,则柴胡之主治究何如耶。曰:编

者根据《千金》用柴胡六十五,《翼方》三十五,《外台秘要》五十四,《

本事方》十一,用考证方法研究其功用,再益之以个人经验,所得结论,其

用有三:一祛淤,二解热,三泄下。柴胡有祛淤之效,何以言之?在昔《千

金方》治癥瘕之方用柴胡,治月经不通之方用柴胡,夫能治癥瘕、能治月经

不通,是非祛淤而何哉?自今束古籍于高阁,而柴胡祛淤之功亦湮没不彰矣

。逍遥散近世妇科之套方也,方中柴胡甚重要,以为柴胡疏肝解郁。夫曰肝

郁,其原因多起于情志不舒,其症状多兼神经性,如肝气痛(即胃神经痛或

肋间神经痛),气郁血滞之经闭(即月经困难等)。然柴胡于神经系病,直

接无功效可言,所以用柴胡者,以柴胡能疏导血液,故间接治之也。时医用

逍遥散而不知柴胡之用,盖为宋元后玄言空论,痼蔽久矣。柴胡有退热作用

,何以言之?昔张元素谓柴胡解肌散热,后世以柴葛解肌,仲景以柴胡治往

来寒热,近代以柴胡治疟,是柴胡之具有退热作用,知之者众。考日本荒木

忠郎,谓柴胡于汉药解热地位颇为重要,其用于治疟方面尤为广泛,台湾疟

疾及黑水热患者,有特殊伟效。又对于疟疾治疗,可为金鸡纳霜之代用药。

且服柴胡,并无任何副作用及使用上之禁忌云(见《皇汉医界》第三十三号

)。柴胡既可代金鸡纳霜,则其解热之效,已昭然若揭矣。至于柴胡之泄下

作用,吾非根据日本近藤氏之研究而始知之也。宗人太炎先生亦尝诏予及此

矣。先生之乡人有病经闭者,一老医传一方,令单煎柴胡半斤,分数次服,

病人以一服二服,经犹不行,遂并其剩余者顿服之,泻血几殆,幸参汤得免

。吾自闻先生之说,欲试诸实验,时红十字会来一病人,名吴敦仁者,患肾

囊水肿,日服逐水之剂,如硝黄等,渐次退减。吾乃停止上药,令服柴胡二

两,凡二日服之亦泻,但不如硝黄之多而已。读者准吾以上所说,柴胡之作

用不外三端,则近代谓柴胡激动肝肠,非阴虚之人所宜服,柴胡性升窜散,

非江南之人所宜服,种种邪说真不啻痴人说梦。小柴胡汤用柴胡几两,古之

一两准今三钱许,当得二两四钱,古方日三服,则每服得八钱,今人用柴胡

多不过二钱,日二服,每服得量钱许,以古例今,已属太轻,乃有见用柴胡

四五分而骇异者,是则极天下之至愚,不足则矣。

[15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2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半夏
民间有服生半夏令人声哑之戒,故生半夏遂罕有敢用者。予素不信此说,用

半夏治寒痰宿饮胃反呕吐,从未有声哑之弊。然一次曾以生半夏治外伤,病

人服药末后,嘶嘎数日。退而思其故,盖多刺激性药物,每有嘶嘎现象,乃

因咽喉粘膜受刺激而发炎,遂致嘶嘎,是盖化学的刺激也。
日本医界已视半夏为镇呕要药,其用法以半夏浸水一昼夜,置酒精灯上令沸

,俟其冷而后用之,名曰半夏浸剂。吾国西医亦有采用者。
半夏镇呕之药理作用,猪子氏以为由于淀粉之被覆胃面,余氏云袖则以为近

于阿忒罗品。阿忒罗品用于末梢脏器,能使之麻痹镇呕止痛之效,或由于此

猪子之说,高思潜已辨其非。然则半夏镇呕之故,余说近之矣。

[16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2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黄连
黄连在前代药物分类属于泻火门。夫所谓火者,率含有“动”、“刺激”、

“兴奋”几种意义。又与热字比较,为深一层意思,热字往往泛指周身现象

,火字则限于局部性。从旧说黄连可以泻心火、肝火、胃火、湿火几种证象

研究之,黄连确能减低局部充血及消除局部发炎,若周身体温亢进之热性病

,黄连无效。黄连既可以平肝胆上行之火,而治头晕头胀,目痛目赤,人将

疑黄连苦降之说为有根据,其实上部充血,黄连能减低之,上部炎症,黄连

能消除之,则诚含有降字意义。然于降字实际,仍属无关,故升降沉浮之说

,不可信也。或曰黄连既非苦降,何以呕吐用之多效,予以为黄连之止呕,

仍是健胃与消炎之作用。时医多谓黄连能败胃,属而和之者,众口一辞,然

征之古说,则《别录》谓其调胃厚肠,征之新说,则列入健胃之剂,败胃之

说,亦不可通。呕吐用黄连为要药,考黄连含鞣酸,有收敛作用,凡鞣酸属

之药物,内服能收敛胃之粘膜,若胃粘膜以受刺激,而盐酸分泌增多,用黄

连以收敛胃之粘膜,则分泌之力当因此减少,故病者酸液得以自然消除。时

医之所谓湿温证,以黄连为要药,以湿温病灶在肠,黄连能清化肠中湿热故

也。但湿温一病,动辄迁延数日,如每方皆用黄连,就经验所得,久用则食

欲反迟于恢复,若与厚朴同用,或用其他芳香药,淡渗药相间用之,则无此

弊。

[17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2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桔梗
桔梗、远志、皂荚,皆刺激性祛痰药。其主要成分为石碱素(皂X),石碱

素所以能祛痰者,乃因其有刺激局所之作用故也。此种药品内服时,其刺激

之作用有二:1能刺激口腔咽头,促进气道之分泌,且能引起咳嗽,使痰液

排泄;2能刺激胃粘膜,以反射作用,刺激中枢神经,传于支气管神经,使

支气管四周之粘膜增加分泌,且能稀释痰涎。故含有石碱素之祛痰药,无论

其为干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皆可应用。古人以桔梗治肺热,

近人以桔梗祛痰液,是国医虽不明其成分若何,而应用上固未有丝毫之错误

。彼西医徒识国医有经验、无学理,不知国医之学理,正隐藏于经验之中。

桔梗之祛痰,特其浅焉者耳。病人当气管支有炎症时,气道分泌物咯唾不爽

利,势必用刺激性祛痰药,助痰液之咯出,则咳嗽易止。若医者不明此理,

以伤风之咯痰不爽,与劳怯之干咳等视,误投阿胶、石斛、五味等滋啬(有

三点水,打不出来)之药,则痰浊因是而增加,而痰之咯唾者益加甚。盖气

管支炎非仅限于局部也,大抵以下行性为多,蔓延及左右两肺支气管,病剧

者乃进犯小气管支及毛细气管支,其势不成肺炎不止,胶、斛、五味之祸乃

至于此。东洞以排脓为桔梗之主治,其排脓之作用,大概可从治咳之作用上

推想,但不能确定耳。先师丁甘仁先生,于痢疾后重常用桔梗,曩者以为因

袭气利则后重自除之旧说,今乃知桔梗有排脓之作用也。

[18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3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贝母
川象贝母略有分别。近世以川贝母治劳怯干呛,以象贝母治风寒咳逆,别有

土贝母偏于破结,凡瘰疬恶疮多以土贝母为治。临证处方准此为则。
近代有以贝母杂于祛风清热药中治痉厥者,其意以痉厥为痰迷心窍,贝母能

祛痰,故治之也。实则痉厥为神经系病,痰非痉厥之原因,仅为痉厥之副证

,得效之故在旧说所谓祛风清热药,不在祛痰之贝母也。

[19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3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白术 苍术
就近代使用苍白术之观念言之,大抵以白术为补胃和胃之要药,而以苍术为

健脾之要药。仲景枳术汤治心下硬大如盘,边旋如杯,水饮所作。心下为胃

部,硬大如盘为胃病,此为胃扩张而停水之证。仲景以枳实斡旋,以术助吸

收。张洁古之枳术丸即从此化出,李东垣为洁古弟子,对枳术丸尤加推重。

李氏特长在辨别内外伤,其所著《内外伤辨》本洁古遗意,以枳术丸为主,

沿流溯源,东垣实为仲景之支派;李中梓《医宗必读》,乃以仲景与东垣并

列,不思之甚矣。虚劳上部咯血,下部泄泻时,施治最难着手,欲以凉药治

血,则泄泻加重,温药止利,则有碍咯血,当此进退维谷,古人乃有培土生

金一法,以济其穷。所谓培土,即补胃和胃,以白术为主药,白术既能吸收

,又能利水,利水使小便增多,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助吸收则荣养亦随之

而佳良,使肺之抵抗力增强,间接所以止血。苍术在利水之外,亦能发汗,

故能治风寒湿痹。

[20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3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茯苓
千年来茯苓之记载,茯苓之方药,美不胜收,今悉略而不祥。兹就个人经验

,述之如次。《本经》言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惊。当予初读《本经

》,颇不之信,以为茯苓之功用淡渗利水而已,举凡《本经》所言,茯苓何

足以当之。年来凡治气从少腹上逆胸膈之奔豚症,始信茯苓之效,确如《本

经》所述。其一之病者为妇人,病起自情志不遂,气从少腹上冲胸,延医诊

治,服四磨饮、越鞠丸而病不退,友人丐予往诊,本《内经》肝苦急,急食

甘以缓之之法,如白芍、枣仁、麦冬、地黄、龙牡等,以其夜烦不寐,乃重

用茯神,药后甚舒适,病者旋因其夫悔过自新,不似昔日之抑塞,再以汤药

调之,故未几即愈。吾自有此验案后,因悟及仲景所谓奔豚一症,特情志之

病而已。嗣阅渡边熙《东洋和汉医学实验集》,亦以奔豚病属诸发作性神经

官能疾患。近日又治一症,病者为中年男子,赋悼亡之痛,病发时气从少腹

上冲,胸闷气窒,心烦不寐,前医进桂枝加桂汤,病如故,予以柔肝之法治

之,以其不寐乃重用茯神。以此悟出古人治奔豚病,每用茯苓,并非用茯苓

利水,不过取茯苓之滋养和缓而已。然而予两次治奔豚皆用茯神,而不用茯

苓何也?予以为茯苓、茯神功效相同,无庸区别。予之不用茯苓,用茯神者

,以茯神在近世观念中谓能安神定魄,且用朱砂炮制,略能镇静;若治不寐

而用茯苓,必见嗤于市医,予故从俗用茯神,非神之有异于苓也。

[21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4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朴硝 芒硝
芒硝为盐类性泻剂,此种泻剂,不发腹痛,故通常便秘胃大黄之烈者,颇宜

芒硝。
常人虽有便秘数日至数周而不感痛苦者,然因便秘而诱发各种症侯者,亦所

恒见。故遇头痛头晕,胃中压闷者,如询得便秘已久,则以芒硝一下即愈。

盖此等症状,由宿便之化学刺激所致。宿便既去,则一切症状自然瓦解。
别录谓芒硝利大小便,事实上少量之芒硝不致泻下,反由吸收而利尿。故能

治心肝肾病而发生之水肿。又淋病之初起者,因芒硝利尿而尿量多,得收冲

刷之效。吾乡某医者恒以芒硝治淋病,小有其效。实亦利尿之作用而已。

[22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4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吴茱萸
本品属于辛辣健胃药,可以刺激胃粘膜,使其运动分泌吸收之机能亢进,故

可治呕而胸满。近世药肆,浸水中数日而后用之,名曰淡吴萸,大失其本性

。与黄连同用,名左金丸,止呕甚效。所谓辛开苦降,其实二药均为健胃药

。一则属于苦味健胃药,一属于辛辣健胃药。但吴萸非黄连之比,用量宜重

,今人每用数分,未免太少。治脚气之鸡鸣散,吴萸为主药之一,尤宜多用


[23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4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地黄
近世苏医,视生地为温病退热要药,吾人殊不能赞同。须知本品仅能退阴虚

之热,绝非膏黄芩连退实热之可比。例如:阳明腑证,见唇焦齿黑,便闭谵

语,神昏耳聋等证,必大剂寒下,佐以竹沥,则威而不猛,釜底抽薪,可以

救将绝之阴,而退燎原之热。设以生地一派塞责,求其甘寒增液,何异扬汤

止沸。彼苏医派医生所以不能治疗温病,其关键端在于斯。抑生地之贻祸温

病者,犹不止此,自温病始于少阴之说深入人心,是以一见温病,即用生地

、石斛育阴清热,当温病初起,经此甘寒遏伏,身热因之骤减,咳呛者因之

顿止,医者、病者方欣然色喜,抑知病后之骨蒸劳热劳热,即根萌于此;或

则温邪为大剂滋腻,胶阻于内,其表热虽不甚,但其热起伏间作,绵绵不已

,生气索然,以至于毙。然则生地之于温病,岂绝不可用乎?是又不然,生

地不能解病中实热固矣,若间接退病后许若,则又为其所长。温病之后,脉

细数,舌尖红或舌光无苔,精神萎蘼,肌肤甲错者宜之。然必与芳香淡渗之

药同用,则滋而不腻。熟地黄之用,全在滋阴益肾,《内经》以肾藏精,又

言肾为作强之官,其充在骨,其华在发,其窍为耳。近世凡精神萎蘼,须发

枯槁,腰脊酸楚,耳目不聪者,无不责之于肾亏,就中尤以荒淫嗜色者,更

多上述之现象,于是熟地黄之用大著。吾人须知此种疾患,所以用熟地有效

,绝非世俗色黑入肾之说,乃熟地含有铁质,具补血滋养之故。妇人崩漏不

止,熟地四五两,党参一两,浓煎予服,可以转危为安。余曾有此经验。又

好学深思之士,用脑过度,头眩欲仆者,用熟地二三两煎服亦效。青年嗜色

者,老年常发哮喘。用普通定喘剂无效,必以熟地、肉桂同投,其势始杀。

是即旧说所谓纳气归肾之法(按张景岳金水六君煎即本此意)。

[24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5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豆豉
淡豆豉、清水豆卷之二者为时下医工退热发汗之重要药品,温病治疗遂一落

千丈。此清代温热派医家始作之俑也。但二药之本身,原非绝对无用之品,

时医用之不得其当耳。豆豉在仲景方剂,仅供除烦之用,而时医以豆豉同荆

芥等代替麻黄桂枝之发汗,其人自汗出身热不恶寒,则又加入辛凉清宣药中

,为解热之用。以豆豉解热,其效虽薄,尚属不误。以豆豉为发汗重药,则

谬。仲景麻黄葛根诸方,一方有一方证象;一方有一方效用。时医不解此,

一例以豆豉应付。故虽极轻之太阳病,失治而传入阳明者,更仆难数。
时医有所谓伏气温病者,常用炒香豉,伏气温病病名之不通,无待辞赘。豆

豉可以炒用,亦为笑谈。至于大豆黄卷,仲景用之薯蓣丸中,原为补剂之副

药,以豆中含有丰富之滋养料也。照圣济总录所记载,此药大概有行水作用

,湿温用之,正亦相宜。盖湿温无须过汗,惟有芳香化浊与淡渗利湿之药合

剂,方能取效。故本药加入小朴茅术藿香等药中,为副药未始不可。无如时

医以之为湿温之主药。更以之应付一切热病,真乃荒谬不可救药耳。

[25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5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栀子
栀子之解热,久为世医所乐道,而止血尤为其特长。忆某杂志载一贾人以操

劳过度,偶晨起微感胸闷,比薄暮呕血如泉涌,杂以紫黑块,约三四器。延

医诊之,见其两颧绯红,唇燥口渴,脉搏甚疾,吐后胸中反觉清爽。即为之

注射Coaguien可阿库连(即凝血酶)止血针,且令内服止血药,均无效。当

思穷技竭,医者偶以黑山栀一两,试令煎服,讵一服而呕血即止,再服而诸

证云散。翌年以嗔怒故,旧疾复发,乃更服栀子而止。方书中如《易简方经

验良方》亦以栀子为止血之良剂。栀子止血之奇效,诚有足多也。

[26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5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饴糖
古方用饴糖,多以缓中补虚之药。一般糖类,概有祛痰作用,故古人又谓其

有消痰润肺止咳之功。
幼童病疳积,不喜服药者,则用饴糖炒枯为副药,一以调药味,一以驱积滞

也。无饴糖时,赤炒糖亦堪代用。
饴糖又可为外治之剂,《千金方》云腊月饴糖昼夜涂之,治瘭疽之要药。徵之实验,其效不诬。药理作用,具如前述。

[27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7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枳实
枳实枳壳,古无分别。晋后始歧而为二。其后又以枳实治下,枳壳治上,沿

习至今,泥而不变。然考仲景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曰胸满,橘皮枳实生姜汤

证,曰胸痹,桂枝枳实生姜汤证,曰心悬痛,枳术汤证,曰心下坚如盘。历

观诸方,枳实亦治于上。而后世方,如《证治准绳》以枳壳丸治肠胃气壅、

大便闭实,《保命集》以枳壳汤治胎漏下血,《简易方》以枳壳治老幼腹胀

,《婴童白问》以枳壳治痢疾,则枳壳治上,亦不尽然。故市医以枳实为治

下,而枳实乃不尽治下,以枳壳治上,而枳壳亦不尽治上也。

[28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7 顶端
lvyongyun001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荣誉会员
精华: 0
发帖: 172
: 144
经方币: 557 元
: 0
好评度: 137 点
注册时间:2005-01-20
最后登录:2016-0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细辛
细辛不可多服,自是正论。但谓用至一钱,即足以致气闭,则又不尽然。此

仅可以论末药,而不可以论汤药。细辛入汤剂,钱许无妨。编者之经验如此

,决非虚语也。吾人于高张二君之说,当折衷用之。

[29 楼] | Posted: 2007-03-28 23:27 顶端
<<   1   2   3   4  >>  Pages: ( 1/4 total )

经方沙龙论坛 -> 方、药吟味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6777(s) query 5, Time now is:11-23 04:19,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